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从电影《年轻的马克思》的开头说起

2018-03-06 09:39:1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华北
点击:    评论: (查看)

  电影一出来,我还在想,作为一个从小到大一直教育国民学习马克思的国家,会不会引进公映,结果发现自己真是想多了。默默的在自己的电脑上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感觉算不上惊艳,却是在中规中矩之外,给人留下了“原来是这样”的微妙心情。

  虽然从小到大,马克思经常被提及,却总也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存在,更像是一个符号。而这部电影则通过具体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马克思。

  除过心目中常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浓厚的友情之外,我豁然开朗的发现原来那个大胡子也不是超人模样,而是一个也会拖稿、被房租搞得手足无措的年轻人;也同样惊讶的发现原来恩格斯算是比马克思更早一步就开始和普通工人接触了,而恩格斯的妻子和他们的婚姻观更是让人敬佩;还有之前好多只是在书本上听说过的名字也全部展现在眼前:鲍威尔,巴枯宁,魏特林,蒲鲁东……

  那大胡子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在你心目中,什么才算做是盗窃呢?未经森林的主人允许,砍伐树木回去当柴烧或者拿去卖,算不算是盗窃呢?未经森林主人允许,捡拾枯树枝回去当柴烧或者拿去卖,又算不算是盗窃呢?在当时的莱茵省,这两种都被算是盗窃罪,并进行惩罚。

  电影第一个画面,便是那些吃不饱饭的人们在捡拾枯树枝。下一个画面不是这些人终于有饭吃了,而是面临警察的驱逐和殴打:警察们骑着马,呼啸而过,驱逐殴打这些老弱病残。画外音是马克思在24岁时发表在《莱茵报》上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之后,便是《莱茵报》被查封的镜头。电影就从这里开始了。

  顺便先补充下当时的社会背景:19世纪初,工业革命席卷德国, 推动了该国容克地主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加剧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赤贫化。饥饿驱使贫民到森林里捡拾枯枝、采摘野果,一些人甚至破坏猎场和牧场。许多人这样做竟然是为了被送进拘留所领一份监狱口粮,正是饥饿和无家可归才迫使人们违反林木管理条例。

  也许,可以说,正是林木盗窃法,造成了人们的犯罪。

  这件事的社会影响很大,沉寂了很久的莱茵上议会也就新闻出版自由和森林盗窃法案等多个法案展开了一场辩论。马克思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在莱茵报上连载《林木盗窃法案》。

  当年的马克思博士毕业,进入《莱茵报》工作,还是一个满脑子对于国家、法、道德充满了美好情感的呆萌青年,谁还不曾年轻过呢?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从基本的善恶观、公平感、正义感出发,分析了当时饱受争议的辩论过程,在全文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到马克思自身的纠结和矛盾,也正是从这里出发,马克思开始怀疑自己脑子里关于国家、法、道德等传统观念,进而一步步前进,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发展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下,马克思不断反思自己的所学,坚持保持独立思想,持续追求真理。

  电影的这个开头让我想起了冉阿让,那个悲惨世界的主人翁。他的悲惨正是起源于为两个饿的不行的孩子而偷的两条面包。与其说这两条面包改变了他的一生,不如说是这个制度改变了一切。

  就像那些滑稽的事情一样:被欠薪者当众接受审判,欠薪者依旧逍遥快活;上班迟到要扣工资,加班费却被冠以自愿加班而清零;我不下岗谁下岗,我下岗后谁又来养呢?还有诸如“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到“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的神逻辑。

  马克思在那个社会现实里不停的拷问着自己法律的意义,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那些因为自己的耕地被占而吃不饱饭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你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呢?如果你是警察呢?如果你是那个可以制定法律的人呢?

  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一道,在现实和真理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