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乔夫:《红海行动》靠“过瘾”能好受多久?

2018-02-28 09:30:14  来源: 微信“思想火炬”   作者:乔夫
点击:    评论: (查看)

  正月初五,应一位青年作家之约一同去影城观看了电影《红海行动》,一来节日正好得闲,二来春节期间这个片子很火,不少人观看后直呼:过瘾!笔者也有一睹究竟的愿望。

  果不其然,电影开演后不久,接连提振心神的画面就让人热血上涌,周围观众就有忍不住发出“提气”、“过瘾”的赞叹。可以说,观看过程,许多人都随着紧张的剧情进程而激动不已。直到电影结束,人们还沉浸在令人精神振奋的画面里,一种“过瘾”的感觉充盈着全身。然而,同去的青年作家却一直颇为冷静,问其感受,回答了两句话,即:剧情设计向《战狼2》靠近,但未及;战场惨烈真实场面向《血战钢锯岭》靠近,但不如。这应该是文艺创作角度的一己之言。而笔者从一名普通观众的角度感受,却是一种极其振奋和“过瘾”的感觉,即便是从周围观众的气氛神态感觉,这种“过瘾”的心情也是普遍相同一致的。

  回头梳理这种被称为“过瘾”的感觉,不免想就此说上几句。给观众带来的这种“过瘾”感,无疑是正能量的一种有效传递,既是中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也是对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极大激发。从这个角度讲,《红海行动》无疑是一部给人以正能量的好作品。可是,在尽享了精神上的“过瘾”盛宴之后,也对这种过瘾难免有几分担忧。

  其一,这是一部现实军事题材的电影作品。就是说这部电影不同于科幻影片,不能用想象或者前瞻性的展望思维,预置设想故事情境。据笔者所知,在近年我国涉及维护华侨利益的非军事行动中,没有发生过我军与相关对方交火的武装冲突事件,影片结尾标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作品纪实的成份和色彩,这种用科幻式、前瞻性展望思维的方式来设计影片结构,无法避免刻意迎合观众对“过瘾”心态的期待,在人为创造提振观众爱国自信和爱国激情的同时,也不同程度产生了精神泡沫式的舆论误导。

  (作者:乔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