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写给汉学家的小说七】高皇寺探源

2022-04-20 15:02:4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颂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早起,望淮阁程老板亲自掌勺为四位贵客做了油茶和油酥烧饼,陪他们一起用早餐。他先给顾彬先生倒了一碗:“我们淮南油茶可有名呢,里面加了面筋、千张丝、海带丝、花生仁、黄豆、芝麻等,点的是自榨的小磨麻油,滴滴香。你尝尝看。”

  顾彬拿起调羹习惯地搅了两下。程老板连忙阻拦说:“油茶和咖啡可不一样,不能搅和,只能一勺一勺舀着喝。”

  “这又是为什么呢?”顾彬觉得奇怪。

  “因为油茶是用清鸡汤勾淀粉制作的,各种配料悬浮其中,看上去晶莹剔透的。一搅和就容易谢,不好看味道也差了。”

  “想不到你们连一顿早餐也这么讲究美学啊。”顾彬说着舀了一勺喝,果然别有一番滋味上舌尖。

  在去高皇的路上,顾彬问程老板:“高皇寺现在还有寺庙吗?”

  “没有了。现在是高皇中学了。”老板说。

  “还是我来讲吧,你讲不清楚。” 宋明抢过了话头说。

  “又假能抬了。”舍得笑着拍了拍程老板的肩膀,“你就让他说。他一会儿不显摆能憋死。”

  “不是我假能抬。别看他是高皇当地人,对高皇寺的历史不见得比我懂的多。我是研究过的。”

  舍得捂着嘴笑了,咬着瑞安的耳朵说:“他又来了。啥他都研究过。”

  宋明耳朵尖,立马反驳:“你俩不要笑。我说话从来不日白,都是有根有据的。老板刚才说高皇寺成高皇中学了就是讹传。高皇寺原本叫龙兴寺……”

  “不对吧,龙兴寺在凤阳呢。”舍得打断了宋明。

  “谁不知道龙兴寺在凤阳啊?高皇的龙兴寺是凤阳龙兴寺下院。这是有碑可证的。”宋明引经据典起来,“在高皇大集村有一位程思协老先生,曾发现了一个残缺的石碑,并捐出了此碑,便揭开了高皇寺的真实面纱。残碑正面上雕刻有龙腾祥云图案,正面刻有八个篆字‘敕建大龙兴寺下院’,‘敕建’足以证明高皇寺是皇帝下令并拨资建造的。残碑负面也有八个篆字‘鼎新重建高皇寺记’”

  “哪个皇帝的敕?”舍得又问。

  “凤阳大龙兴寺建于明兴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朱元璋亲自写了《龙兴寺碑》碑文,高皇寺是凤阳大龙兴寺下院,那肯定是明太祖朱元璋啊,高皇帝嘛,所以叫高皇寺。”

  瑞安说:“你又在想当然了。其实高皇寺是因汉高祖刘邦而得名的。相传,当年,刘邦为躲避西楚侵犯,来到高皇境内的柳河岸边,看这里土地肥沃,便在这里安定下来。经过短短的几年,他就将这片土地治理得仓廪丰实、百姓和乐。柳河老百姓感激高祖的恩泽,就在柳河岸边建了沛公祠。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沛公祠改名为高祖皇帝庙。后来,又分别由明帝刘庄、武则天等人多次拨款扩建重修,高皇寺便越来越恢宏,一度香火数百里。”

  “假如依你所说,那如何解释程思协残碑呢?”宋明反问。

  “历史上高皇寺屡经兴衰,多次重修。西汉建元十四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刘彻大兴土木,将高祖皇帝庙进行重建并改名为高皇寺。后来王莽篡位高皇寺衰败。光武帝刘秀铲除王莽势力,统一全国,高皇寺再一次得以重修。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明帝刘庄又赐金扩建了高皇寺。至武则天时代高皇寺再次重修。北宋咸平年(公元998年)以后,随着道教的渐渐兴起,佛教遇冷,高皇寺也日趋衰落。直到元成宗铁穆耳元贞7年(公元1301年),佛教复兴,高皇寺才随之兴旺。明正德14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将高皇寺归于龙兴寺附属,再次拨银重建。这就是残碑所记的‘鼎新重建’的来历。”瑞安滔滔不绝地说出一番道理来。

  宋明眨巴眨巴眼:“你说的这些我还真不知道。”

  “所以说做学问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不能为了显摆而强不知以为知,那会闹出笑话的。”瑞安开导起宋明来。

  舍得说:“后来乾隆皇帝好像还驾临过高皇?”

  瑞安点点头:“民间是有这传说,乾隆在八公山题‘玉笋’、喝‘欧里刺’时听说高皇寺香火鼎盛,特意驾临赐香。到了清代末期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高皇寺屡屡遭殃,殿宇倒塌,萎靡不振,虽经当地大户捐资时毁时修,仍难免凋敝。1940年秋天,当地新派人物将两所私塾并入高皇寺庙办新学。1948年10月,淮南和平解放,高皇喜获新生,学堂正式定名高皇小学,于是拆神像、清佛殿,整理教室,寺内主持及所剩僧人多遣往九华山和镇江金山寺挂单。高皇寺从此销声匿迹,变成了书声琅琅的学校。这就是‘高皇寺成了高皇中学’讹传的缘由。其实高皇中学是1958年择址另建的。”

  宋明心悦诚服地点点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领教了,领教了。”

  2022年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