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吴建勋散文:惊蛰声声唤人归

2020-11-27 17:41:3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吴建勋
点击:    评论: (查看)

  高速列车踏着雄浑的节奏,犹如一只羽白色的海燕在坚强的钢轨上飞驰。

  这多变的京广铁路线啊,曾经承载过我多少梦想啊,而此刻的我正在奔向故乡的路上。

  列车刚刚离开北京就进入到了广袤的华北平原。在这个初冬的季节,这华北平原,最令人着迷的是它横无际涯的平坦上那嫩绿色的麦苗,一大片,一大片,或者有树林连接,或者有村庄断开,犹如一窜窜休止得当的音符,组合成曲,是一曲乡村交响曲。

  这是一支和列车的节奏相互交融的交响曲,这是一支令人胸怀远方的交响曲。

  在这交响曲里,我看到华北农村纵横交错的河沟,里面流淌着缓缓的流水,闪着白白的光芒,我有些讶异了。我凭借着飞驰的列车,定睛寻找着那些绿茫茫麦苗里的沟渠。走过了远远的一段距离,经过了数个村庄,我发现这些沟渠没有水的少了。我的讶异变成了惊喜。原来华北农村的麦田有水了。当然,随着列车的远行,也有不少麦田里还在用机井供水。不过,我看到了这种沟渠储水的恢复,这预示一个好的兆头。

  我有这个信心是我发现华北平原上,在飞驰的列车上看到了处处是树木,那些树木尽管看上去有些零乱地分布,但是在构成一种林木和麦田相互映衬的局面。这些林木在以前不是这样的格局,而主要是分布在铁路的两旁或者是村庄的附近。这也是一种新生农村的希望。

  我不断从列车上阅览着那些匆匆而过的村庄,发现那些平顶的村房少了,屋顶改用人字形的尖顶的多起来了,这和传统的瓦屋顶不同,它是现代材料的人字形尖顶,坚固、光滑,雨水跑得快,水很快就浸润到地下去了,可以保持水份。这份心思我估摸着不是农民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应该是从屋顶防水的角度来考虑,不过,也成了环保节水的一个偶然所得,也算是防水、节水一举两得了。

  我不禁思忖着这华北农村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农民的内心有了一种新的向往。

  列车很快就过了郑州,向武汉进发。这就算是过了黄河了,一路上,水塘多起来了,是另一翻河道水渠水资源“富裕”的景象。我忽然看到有零星的水稻田了,这是离武汉不远了。

  我看到一些块状的水稻田刚被收割的样子,个别的小块水稻甚至还没有被收割。进到秦岭,我象进入了山的迷魂阵,山山相连,列车不时钻进隧道,令我犹疑观望窗外。我望那山上一般是一些稀疏的小树林,有的大片还有裸露着土壤和山石的,水库并不常见,河流水道倒是有,但水不深,也不急。

  这一路从北京出发,观赏着这华北平原和秦岭山脉的风景,我发现作为南北分界的秦岭有一种独到的魅力,让我关注和凝视,我觉得她应该有更好的森林,更好的水道围绕,更好的山溪流淌,更好的水库滋养,更多的农作物和它相伴。

  也许,这是改变北京到武汉的气候条件一个调节器,对,我说的就是秦岭。

  呵!这华北平原要更为迷人,这秦岭要更为迷离,要实现这种变化,不正是需要我们农民力量的回归吗?

  人心归了,生态自然就好了。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