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金句”、“佳句”?

2022-11-07 16:55:1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道一人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撰写tml" target="_blank">汉字不见得有碍“抽象思维”和“一神教”的发展,脑海不时翻腾着这样一幅场景:

  古代中国特别明清两朝,经常有中央政府向地方动兵动刀的事件,他不属于我们熟悉的周期性改朝换代乱局那种情况,而是全国基本稳态下发生的。动兵动刀是极端事件,非必须情况下不太会发生,而尽可能以其他手段,我想古人和我们今天想法是一样的。我分析了一下,大致三种情况各不相同的:

  第一种情况:比如中央政府对准格尔部落动兵。准格尔部落对中央叛乱,事实上已经勾结外部势力,中央政府名义上是镇压叛乱,实质上是一场对外战争,是保卫国家和民族的战争。

  第二种情况:比如中央政府对川西或云贵地区动兵。那许多地方大都少数民族地区,古代那时大都施行部落酋长或所谓土司管理,有点类似今天民族自治。那些地方其实很大,有许多部落,酋长或土司也是分片包干、传子传孙的;时间一久,必有某部落发展壮大,其他部落发展缓慢,这样就形成强大部落凌驾其他部落之上。土司或民族自治管理,其实一种手段,中央会扶植许多不同部落,施行相互牵制,如果一部落坐大凌驾其他,牵制失效,大者有可能威胁中央权威。我想古人和我们想法一样的,尽可能以其他部落牵制他,动兵动刀那是万不得已。这类情况不属于准格尔勾结外部那种,也无意挑战中央权威,本质上是地方治安,古代处置手段少,中央插手不得已而已。

  第三种情况:中央政府向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发兵,干嘛?去捣毁当地望族的宗庙。这也犯得上动兵动刀?这些地方不是前两类少数民族地区,都是汉族,也无意反抗中央(满清时期也偶有“反清复明”,甚至有勾结倭寇作乱――这可以归类第一种情况,不属于我这里所说),为什么也会?

  这种情况说来话长,这些地方属于传统郡县制体制,中央派驻官员管理,并且大都情况下是异地派驻。这些地方官员政绩突出,深得当地拥戴,久而久之必然建立庞大影响,势力盘根错节,包括政商系的、家族血缘的(虽说是重要官员异地做官,但任何事情必有例外,在当地留下血缘),甚至会染指军事。这些人死后影响也许会继续存在,要持久维持这种影响力而获取现实功利,通常的做法就是为其建立宗庙,而这必然与后任发生冲突。

  这种冲突很容易和平化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去处置――比如没人不懂“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但在现实利益面前总有例外,发展到中央政府动兵动刀,那肯定是不得已。宗庙文化发端于北方黄河流域,然而真正作为一种文化发育完善的,却在长江以南,有人研究当下台湾的票决政治,认为最大的政治势力来自宗庙,任何政党都会最大资源投放在这儿。我是有点相信的,既使在大陆的这片区域,马克思主义如此腥风血雨疾风暴雨般的荡涤,也未能完全摧毁其,其他我不能乱说,至少海外统战工作,宗庙统战仍是重要一环。

  这第三种情况,中央发兵捣毁宗庙就能消除心头之患?我在撰写《汉字不见得有碍“抽象思维”和“一神教”的发展》时,脑中始终闪现这个疑惑。

  我们知道儒家倡导圣人应该做到“三不朽”,所谓“立功”、“立德”、“立言”。所谓“立功”和“立德”都是虚假的,可以后世造假,而唯“立言”凿凿,他必须有实在传承后世之作;比如曾国藩这个杀害南京人民的凶手,他就留下过《曾文公家训》,宗庙可以捣毁,他却可以凭借“立言”继续影响后世,甚至比宗庙的影响更大――我年轻时与企业家们交集颇广,我印象中企业家们似乎很推崇他似的,经常看见他们在书橱显眼地方摆放着他的“家书”、“家训”之类的。

  中国文化中,当朝为前朝翻案――也即当朝皇帝为前朝蒙冤蒙屈官员昭雪平反;外国有没有,我不能说没有,只能说他是最最中国的特征文化,这其中宗庙和“立言”起到决定作用,宗庙可以捣毁,“立言”在,就有翻案的机会。

  但是,这些匪徒外表看似“文化人”,但是以“一神教”宗教观点看,其实是恶魔附身,是恶魔的使者,别看他《曾文公家训》之类唬人文化,实质上清汤寡水,低浅词句,诸如“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所谓十六字箴言,所谓“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之类佳句。我说他清汤寡水或低浅,毫无贬低之意,实际上包括黑格尔的看法可能才是切中恳綮,认为都是些“常识的堆砌”、“签语饼里的神秘格言”,他的流传并非中国文化必然,而是体制使然,这种体制要使外观上既有“文化”的假象,又要维系低智群奴实质,那就必然要以“金句”或“佳句”来包装这些“常识的堆砌”、“签语饼里的神秘格言”。

  ×××××××××××××××××××××××××××××××××××××××

  这是我的看法。今天有点不大对头,有点得罪人了!

  写作《汉字不见得有碍“抽象思维”和“一神教”的发展》时时常冒出这些看法。这篇文章的写作,缘起网上一篇大作《汉语汉字的重大缺陷是不利于“抽象思维”》,网上搜一下,全是这类文章呀,搜狐百度搜一搜,下一页还有下一页呀。天下文章一大抄,你也抄出个名堂来,讲出几条理由和证据,哪怕形式上敷衍一下也行,连这你也懒得,倒是好意思戴这么大个帽子?网上文章大都立论于“文字”,这篇文章则将汉语也扯了进来,照例没有理由和证据。

  写作时我想,“天下文章一大抄”如果将“中国乏于抽象思维”和“中国为何没有一神教”与更复杂的事物关联――比如刚才举例所说,中央政府到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捣毁宗庙,而非武断的推给“文字”甚至“语言”,我的写作心情也许更和善一点。

  天下文章一大抄,我又联想起另一件事,虽然与我们没多少瓜葛。历史上反犹排犹最持续和严重的地区是东欧和前苏联地区――包括现在暴发战争的乌克兰,他存在必然的历史根由,而上世纪三十年代却发生在德意志地区,后人分析,这完全是政治家煽动挑起,并非来自必然根由;甚至某些西欧极西地区比如荷兰某些乡镇,历史上既没有犹太社区或犹太教堂,甚至也没听说过一个犹太人去过那儿,竟然也成了三十年代反犹最激烈的地区,仿佛犹太人对那儿有过伤天害理似的,原本反犹传统的东欧地区,倒是成了维护犹太人的地区――以至今天俄乌冲突,以色列对俄罗斯有着纠结心态。匪夷所思,这就是政治家和媒体舆论的杰作,天下事可以无中生有搞出一场“地震”。

  天下文章一大抄,最初发出那篇文章的人,并不介意天下皆抄,他才求之不得呢,需要的正是那种效应,那种全场效应,那种“三人成虎”效应――无中生有、象煞有尬事的效应。

  中国的意识形态不仅有“下文章一大抄”、“三人成虎”特色,还有着“极端化”和“反转迅速或频繁”的特色,比如有个时期“阶级论”就有极端化倾向,凡遇不能解释或过于复杂事物,全都往“阶级论”上推,又过了不久,也许上世纪九十年代吧,又全都往相反方向推――比如中国缺“一神教”全都往“文字”上推。其反转速度之快,真是匪夷所思,一个好的文化应该是意识形态稳定和厚重的,哪像十八岁女孩那般善变!

  这也许是我写作时萌生的又一个看法吧!

  【文/道一人,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