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晋朝崛起之草原救灾

2019-10-29 09:48:4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4sjs4
点击:    评论: (查看)

  第五节:草原救灾

  司马炎时代在统一前是完成对草原地区的控制,在当地拥立效忠晋朝的拓跋部亲晋力量,派驻大量晋人和晋官,但是仅仅是控制了拓跋部,占据草原地区大部,仍有很多民族和部族在迁徙和移动,而且当时世界气象是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气候日益恶劣,草原地区爆发大水灾,塞北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在扩大,民族迁徙的趋势是加剧的。而中原已经有很多内迁民族,多数都未归附华夏,是半独立状态,经常相互攻打或背叛晋朝,那是一个民族矛盾异常复杂和尖锐的时代。晋朝统一被延迟就是因为北方民族迁徙和民族矛盾加剧,战乱增多而不得不把主力调往北方作战,只是晋朝当时是自然条件造成迁徙争夺。晋朝统一前后,首先要应对在汉末三国时自行迁入中原的异族,自行迁到并州的匈奴已经发展到几十万口,没法短时都迁走,只能分成五部,防止聚集叛乱,而且当时匈奴刘豹是忠于晋朝,没有威胁中原。司马炎首先要应对民族比例最悬殊的关中,那里异族是占多数,最善战的扶风王司马骏派到关中,在关中封的藩王秦王司马柬、陇西王司马泰等都是非常有本事的宗室,派去的将领也多数是勇将,司马骏到关中多次打败叛乱的异族,这些异族强占过去华夏旧疆又反晋,自然应该平定,这是反分裂,是中央合理的平叛。司马骏的多次胜利,才让关中很多内迁的异族归附,结束三国时国内国的半独立状态,安定、北地、金城这些地方的吉轲罗、侯多金、热冏等才效忠晋朝。

  平定关中和凉州的分裂叛乱,真正控制关中半独立的异族后,中原地区才算真正实现统一。司马炎时代不仅没条件把中原已经内迁的异族迁走,而且因为草原水灾,还有大量异族要求内迁,如果拒绝就会南侵爆发战争,边疆人口是多于中原的,结果可想而知。司马炎是有选择地接受内迁请求,先以救灾为主,挽救草原灾民。司马炎让塞泥、黑难的两万余落内迁到西河故宜阳,这些很可能就是后来忠于晋朝的屠各羌渠族。司马炎把获得晋朝救助的草原难民迁徙到靠近匈奴的地区居住,也是有让这些感激晋朝而效忠的难民监视匈奴。司马炎又把扶风国内的所有羌族人都封给司马骏,让羌人也效忠晋朝,司马骏善于安抚民心,得到关中各民族拥护,羌人自然愿意追随司马骏,司马炎这样极大笼络了羌人,也能抵消关中的分裂危机。司马骏在雍州接受司马炎分派的匈奴十多万口,司马骏有很多羌族拥护者,自然也能控制住这些新归附的匈奴人,再加上这是为了救灾而同意其内迁,不是过去异族利用中原内战自行内迁,到中原和关中后自行割据半独立强占华夏旧疆,现在是晋朝中央安排控制的内迁。

  晋朝建立后的内迁更多是救灾性质内迁和中央允许、领导的内迁,不是无序条件下的自行内迁,在晋朝时内迁的各民族显然更忠于晋朝,在后来的民族战争中多数都是效忠晋朝,反对叛晋,因为他们多数人是灾民,感激晋朝中央对他们的救助。司马炎在草原救灾的政策是进步和仁义的,自然能得到草原灾民的效忠和敬仰。司马炎不是让草原灾民混乱内迁,是有序让两万落屠各羌渠到西河,比当时并州匈奴五部的三万落仅少一万落,基本为了民族平衡,而且又安排匈奴的十万灾民到关中,没有迁到并州增加那里的匈奴人口,这也是防止匈奴过多打破并州民族平衡,让得到羌族拥护的司马骏管理这些匈奴也能控制住。司马炎的这些安排对后来的反分裂战争起到重要作用,早先安排到凉州的一些异族都是忠于晋朝,这些忠晋的异族被称为善虏,司马炎派马隆平定凉州叛乱时,很多善虏支持马隆,甚至共同参加平叛,对反分裂是有贡献的,比如拥护晋朝的猝跋韩、且万能帅万落归附马隆,虽然没有记载他们是入居塞内的北狄十九种的哪个部族,但是可以肯定是得到救助的灾民,拥护晋朝,善虏没骨能还帅军配合马隆战胜叛军。

  北狄内迁入塞的十九部族中,屠各、赤勒、羌渠等都是在晋朝长期忠于司马氏和中央,屠各的靳准等最早建立晋藩天王体制,赤勒是后来的敕勒、铁勒、回鹘等民族祖先,羌渠就是羯族,石勒也是仿效靳准建立天王体制,长期称晋藩,这些民族总体上拥护晋朝,感激司马炎的草原救灾政策。司马炎执行的草原政策总体发挥了进步作用,既能救助草原民族的灾民,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也能维护华夏民族长远利益,防止在当时华夏民族比例少时遭受异族反华力量的危害。司马炎虽然没有把异族往边疆迁,但是迁徙了很多忠于晋朝的民族,也增强了晋朝的势力。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