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晋朝崛起之平定辽东

2019-10-08 14:50:5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4sjs4
点击:    评论: (查看)

  第六节:平定辽东

  司马懿前往平定辽东的时候,已经年近六旬,他在路过家乡温县的时候仍然赋诗唱出:肃清万里,总齐八荒的统一豪言,也体现了他没有改变年轻时救国救民的初心,他统帅了四万军队前往,主要将领有自己的儿子和胡遵父子等,司马懿的理想是统一,不是后世误解的要篡位,他更没杀牛金,发生玄石图事件是在236年,出征辽东那年是238年,牛金仍是出征将领,可见司马懿根本没杀牛金不是迷信的人。司马懿所率的四万军队中六十以上的就有千人,和辽东公孙渊集团的力量对比是弱小的,辽东在分裂的汉末号称百万军,到司马懿出征时仍有二十万,曹睿两次派毌丘俭等征讨都未胜,司马懿面对的是强敌。司马懿在出征前和曹睿辞行时评价公孙渊预估了战役前景:上计是让城远走,次计是据守辽河,下计是坐守襄平,他判断公孙渊必然取中下计,司马懿还预计了整个战役的大致约一年时间,后来战役的发展证实他的预见惊人的准确。司马懿在温县喊出统一口号是在激励将士的士气,也向天下发出统一号召,争取包括皇帝在内的人心支持。司马懿进至辽河西岸后,公孙渊果然派卑衍在辽河沿岸防御阻截,也想学司马懿阻挡诸葛亮那样打消耗战。

  司马懿见敌据守,先虚张声势大军向南,把敌军主力骗往南翼阻截,自己帅主力秘密向北偷渡辽河,顺利实现渡过辽河,粉碎了敌军据守辽河的企图。司马懿渡河后立即下令沉船焚桥,断绝归路欲死战的决心,鼓舞士气和提高斗志,但是表面却让人在辽河旁修筑长围显示要和卑衍对峙,这些都体现司马懿高度的智慧和灵活性,等对手麻痹也修建工事准备继续对峙时,司马懿却长驱东进向襄平奔袭,这也是在调动敌军。司马懿行进一段路程后,立即设伏休整对赶来的敌军进行攻击,重创敌军后又继续朝襄平进军,连续三次伏击逆战都获胜,不仅极大杀伤的敌军兵力,也把敌军打得闻风丧胆斗志全无。司马懿赶到襄平后,敌军已经吓得不敢出战了,只是困守在襄平城中。司马懿在战前对众将评价,敌军修建工事防御,是想让我军攻打其坚固工事,我军要是攻打那是中了敌军计谋,我军不去攻打,攻其必救直取襄平,就会让敌军惊惧,在敌人惊惧时与之交战才能必胜。司马懿调动敌军和选择战机能力可见精妙,他又利用胜利的气势对高句丽、扶余、慕容部进行招抚,让他们都派兵参加对公孙渊的攻击,得到他们的响应纷纷派兵参加对襄平的作战。

  司马懿进至襄平并没有立即包围进攻,而是选择部分地区进行防御工事的修建,对城中出来樵采和牧马也不惊扰,这一面是休整连续作战的部队,也是在等待慕容部和高句丽等部队到达。司马懿对陈珪评价这同时也是用时间消耗对手的粮食储备,当时敌军的兵力仍占优势,也不利于立即进攻。这时天下大雨,水漫军营,辽东寒气情况下,司马懿仍坚持在雨水中不移营,不仅体现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向敌军示勇让襄平不敢出战。当时朝中多数大臣都上奏要求司马懿退兵,但是曹睿坚决不准。司马懿招降了杨祚等后,对襄平发动总攻,司马懿指挥各军破城平定辽东,攻杀公孙渊。司马懿在公元238年八月平定辽东,和他预计的时间基本相符,这年底曹睿病重,对急忙回朝的司马懿托孤,公元239年正月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佐曹芳即位。

  司马懿这次平辽东是范文澜等评价的最终完成北方统一,也是体现士族完全成为统一的领导者。司马懿执政期间免除百姓徭役,但是被曹爽剥夺行政权转任太傅,他仍担任都督中外军事出征救援襄樊,击退吴军,选用邓艾等贤才。公元243年司马懿又出征克舒,迫使诸葛恪撤出江北,退过长江。司马懿开始在淮北地区修建淮阳、百尺水渠,加紧在江北屯田,为统一储备物资。司马懿为国家统一辛苦操劳期间,曹爽却日益腐朽,而且排挤压制士族,公元244年司马懿的军权也被侵夺,曹爽自己帅军去伐蜀,遭受惨败,若非司马懿提醒,曹爽几乎全军覆没。士族集团和豪族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司马懿劝阻曹爽不要滥用职权,不要让百姓迁居险地,曹爽都不听,让国家制度混乱,百姓蒙受损失。到了公元247年五月司马懿在曹爽把郭太后迁居别宫后,正式称病隐退。司马懿从平辽东接受托孤到隐退这近十年中,三次出征获胜,在天下取得巨大声誉,相比曹爽的惨败,统治阶级中拥护司马懿推翻曹爽挽救和维护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就已经达成共识,人民对曹爽的腐朽没落也怨恨,朝野都盼望改变现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