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老蜗牛:没有花与酒的岁月——读短篇小说《毕夏刚买酒记》有感

2014-11-11 09:22:4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老蜗牛
点击:    评论: (查看)

 

 

 

 

 

 

  ——读短篇小说《毕夏刚买酒记》有感

 

 

 

  小说地址:http://www.maoflag.org/portal.php?mod=view&aid=9291

 

 

 

  因感觉此文比较贴近生活,且与俺有曾似相识的生活感受,所以不吝笔墨,予以小评,也算是俺老汉的读后感吧。

 

  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个人爱好,比如有人喜欢远足,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好摄影,有人喜好舞蹈,有人喜好收藏,也有人喜好爬格子或上网,还有的喜欢追星,等等等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足为奇。但大凡爱好者,一般均舍得投入,若超出常人理解的范畴,则称之为“瘾君子”或“发烧友”,若要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的爱好,无疑比强迫老母猪上树还难。虽然君子有君子的“高雅”,庶民有庶民的“低俗”,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任何嗜好都必须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否则便成了无本之木或无源之水,长久不了。

 

  小说《毕夏刚买酒记》中,主人公夫妻俩也有自己的爱好,妻子喜欢养花,“假如手里有2块钱,她宁可不吃早饭,也要给自己的花买一包肥料什么的”,可见其“中毒”之深,“发烧”程度之可见一斑。而“毕夏刚没有别的嗜好,只爱喝酒。改不了啦,恐怕一辈子也改不了”。不过,文中主人公饮的可不是五粮液、茅台、人头马、XO之类价格不菲的高档名酒,而是二锅头之类的杂牌酒。可见夫妻二人的嗜好均在较低层次的范畴。

 

  可是命运却偏偏喜欢与人作对,即便养花、喝酒如此“低档次”的嗜好也无法让他们“可持续发展”,在国企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夫妻俩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竟然双双下岗了。下岗,就意味着断了生活来源,市场经济下,买米要钱乎?买菜要钱乎?吃喝拉撒哪一样不要钱?虽然毕夏刚在一家私企做了搬运工,妻子也通过居委会什么“解决下岗职工……办公室”介绍,到一家超市做了保洁员,“具体工作岗位是洗手间管理员”,但“全家的收入减少了一半,生活一下子降到了贫困线以下”。

 

  生活是残酷的,同时也是现实的,失去了“经济基础”的支撑,夫妻二人被迫“节能减排”,其嗜好也不得不被迫收敛。“由于日子变得艰难了,妻子决定:我不再养花了,你也别喝酒了。就这样,生活在没有花与酒的岁月里枯燥地流逝着……”。在“以钱为纲”(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语,称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以钱为纲的改革”)的社会,一分钱也会逼死英雄汉。史书上“秦琼卖马”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虽是宝马名驹,走投无路时也不得不忍痛割爱。梁山好汉扬志当初何等英雄,失意落难时也不得不将祖传宝刀插签叫卖,何况小人物喝酒养花这点微不足道的小小爱好乎?

 

  读到这儿,让俺不由得产生了些许联想。俺老汉也有爱好,喜欢读书,喜欢听古典音乐,喜欢摄影等,可是在经历“阵痛”的日子里,却不得不统统放弃,无它,乃必须遵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

 

  回忆“前三十年”,那时人与人之间经济基础基本平等,没有贪官污吏,没有两极分化,且物价稳定,生活无忧,既无下岗失业之虑,也无被老板“炒鱿鱼”之痛,更无“新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医疗)之重负,人人皆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发挥。

 

  比如当年俺同学、朋友、同事中就不贬乐器、书法、绘画之类的,只要是几个“臭味相投”的家伙钻到一起,成天乐此不疲,其乐融融。记得当年读小学时,学校即成立有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进行有目标的培养。即便在“十年浩劫”期间,也有小靳庄农民兄弟开画展的报道见诸报端。听说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夫人也喜欢摄影,常常因手中拮据向主席开口,说明她没有占国家的便宜。 而  “后三十年”,贫富两极分化迅速拉大,穷人因忙于生计,一些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作支撑的爱好几乎全成为了富人的专利,穷苦人家的孩子哪怕再有天赋,也不敢非份之想。试问:谁愿意用填肚子的钱去买钢琴?谁愿意将棉袄送进当铺去学绘画?谁愿意用购买住房的钱去欣赏交响乐?谁愿意用治病救命的钱去看服装模特表演?……。电影《钢的琴》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两极分化埋没了多少穷苦人家的孩子?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不应该有天赋?那么又是谁扼杀了孩子们的天赋?难道不值得从社会层面来找找原因么?

 

  小说《毕夏刚买酒记》中,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妻子的同事送了她一支马蹄莲,这是她最喜欢的那种花,于是她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掏出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五元钱交给毕夏刚,嘱咐他下班回家时买一只花盆,结果花盆在路上摔碎了,回家后向妻子交出的只是几瓣花盆碎片。妻子虽然痛心不已,但却欲罢不能,于是再给毕夏刚五元钱,让他第二天下班后小心谨慎,将花盆带回家。岂知下班途中路过一家超市时,主人公再也经不起酒香的诱惑,“花3元钱买了一小瓶半斤装的白酒,再花2元钱买了一包花生米、一包老虎豆,在一处避风的地方——一处工地的围墙下——找了两块砖头坐下,打开了酒瓶。酒未沾唇,酒香已经让他晕了过去。是呀,一个曾经嗜酒如命的人,已经半年没有喝过酒了”。

 

  文中,主人公仅仅是“一个曾经嗜酒如命的人,已经半年没有喝过酒了”,可是在整个下岗职工阶层中,有多少人莫说喝酒,就连生存都成问题,甚至还有因生活所迫而上吊自杀的;有饿死家中多日而无人知晓的;有妻离子散、家庭破裂的;有因没住房而露宿街头桥洞的;有无钱治病而绝望自尽的;……。试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整个“弱势群体”的悲剧?

 

  为了向妻子交待,主人公回家后故伎重演,第三天再次依旧,结果被妻子识破真相。然而妻子什么也没说,也没有责怪他,而是“转身从橱柜里拿出两瓶二锅头(这是毕夏刚最爱喝的),说:‘夏刚,喝吧,虽然咱家穷了,可也不能太委屈了你’。——这两瓶酒是妻子用这两个月在下班路上顶着凛冽的寒风从垃圾桶里捡塑料瓶卖废品所得的钱买的”。

 

  呜呼,什么叫患难夫妻?这就是患难夫妻!什么叫休戚与共?这就是休戚与共!什么叫唇齿相依?这就是唇齿相依!什么叫崇高的爱?这就是崇高的爱!

 

  “小人物”并不缺少情商!风花雪月虽浪漫,患难夫妻显真情,在平淡的生活中,在没有花与酒的岁月中,才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情感。

 

  但我们要问的是:这是真正的“和谐社会”么?我想,这才是大家应当思考的话题。

 

  (2014年10月写于都江堰)

 

  群号:2251749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