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为什么东北人少好大学多,河南人多好大学少?

2022-09-25 14:39:17  来源: 太祖的放羊人   作者:毛丢丢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工业化和教育

文/毛丢丢

  一

  东北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图片

  从狭义来说,东北指的就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这三个省份。

  而从广义来说,内蒙的呼伦贝尔、兴安、通辽和赤峰都属于东北的范围,毕竟有清一代,整个呼伦贝尔都是黑龙江将军的辖地,民国时期的黑龙江省也一直包括呼伦贝尔,两个地方在民俗、语言、居民方面没有任何区别,更是出现了像加格达奇这样奇特的地方,明明身在内蒙,却归黑龙江管辖。

  所以呼伦贝尔居民都认为他们的省城是黑龙江。

  兴安的民俗语言和吉林一致,他们认为他们的省城是长春。

  通辽和赤峰则是和辽宁的语言风俗一样,自然认为他们的省城是沈阳。

  所以内蒙东四盟的考生在高考时普遍流传的一句话是“宁上区外专,不读区内本”倒也不完全是鄙视本省区,而是对他们来说,东三省才是自己家,那个远在千里之外,说着山西方言、吃着莜面、听二人台的绥远地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和说着东北话、吃着杀猪菜、听二人转的东四盟怎么看也像是两个省区。

  我和一位内蒙的大哥讲解俄乌冲突的时候,用内蒙东西部的文化差异来比拟乌东和乌克兰,他一下就明白了。

  二

  再说回东三省。

  东三省目前约有0.97亿人,有3所985、11所211大学,还有像东北财经大学这种实力很强却因为东北高校内卷太厉害没评上的双非院校。

  相对应的,还有多所全国级的重点中学。

  如果是放到计划经济时代,东三省的教育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那么为什么东三省虽然目前经济衰落,连一个新一线城市都没有,却居然有如此发达的教育资源(对比前文说到的人口上亿的中原农业大省只有一个211,东三省一亿人却有3个985、11个211)。

  这其中的根源问题还是工业化。

  三

  首先来说工业化就催生了对教育的需求。

  农业生产相对来说更为简单,不需要技术工人,所以对教育自然也就没有了迫切的需求。

  而工业就不一样了,不管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是庞大的体系、复杂的系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自然也就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来培训工人,所以东三省的教育发达不仅是有这三所985和十一所211,还有诸多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以及许多高职高专和技校。

  同时发达的教育又能给工业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保证了工业持续有力的发展。

  工业和教育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的关系。

  

  老工业基地形成的教育优势和传统,往往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比如说苏联解体后,我国从乌东引进了大量的科技军工人才和武器装备,大大加速了我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直至这次俄乌冲突,乌东仍有相当多的军工宝藏我们还没有挖掘完,比如说那架被炸毁的白天鹅,就相当可惜。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这么多年还能屹立不倒,也是在吃苏联时期科技人才的老本。还有华为大规模引进俄罗斯的理工科人才、华尔街那么多金融分析师也都是来自俄罗斯的理工科学霸。

  这背后就是俄罗斯及乌东的几所大学在源源不断地培养理工科人才。

  一说到这里,某些跪族又该夸白种人是多么优秀的种族了,要不然俄罗斯(含乌东)怎么会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理工科人才。

  得了吧,别给脸不要脸了。要知道直到一战的时候,西方还普遍认为俄罗斯人都是智商低下的劣等种族呢。

  那怎么经过一百年的时间,俄罗斯人就从智商低劣的种族变成了理工科人才井喷的状态呢。

  归根结底还是前苏联时期大力发展重工业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培养机制,因而涌现出了大量人才。

  

  就拿国内举例子也一样,毗邻的地区,工业化水平不一样,则教育水平也差距很大。

图片

  以华北中原地区三个大省来说吧。

  山东省,人口1.02亿,2所985、3所211。

  河北省,人口0.75亿,1所985、3所211。

  河南省,人口0.988亿,1所211。

  再加上东北。

  东三省,人口0.97亿,3所985、11所211

  三省地理位置毗邻,人口规模相当,但是教育资源差距如此大,归根结底还是工业化水平的差别。山东的工业化水平最高,河北居中,而河南基本就是农业大省。

  就像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的甘肃省,为何还有兰州大学这样一所没落的985名校呢,同样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兰州的重工和化工非常发达。

  西南省份整体来说经济文化水平都相对于东部地区要落后一些,但是四川和重庆的教育却非常发达,有三所985和七所211,同样是因为工业发达。

  

  内蒙的呼和浩特和包头就更有代表性了。

  呼和浩特和包头辖区接壤,市区距离一百六十多公里,都属于绥远地区,自然气候、人文环境一样,均是山西方言区,呼和浩特更是内蒙的首府,集全区的资源来打造。但是在教育水平方面,呼和浩特则是完全被包头碾压。

  包头拥有自治区级别的重点高中就有包头九中、包钢一中、一机一中、北重三中、包头一中这五大公立名校,还有同一水平的私立高中景开中学,即便是排在第二档次的包头四中、回民中学、包钢五中、包头六中,如果放到呼和浩特都是第一集团的重点中学。

  反观呼和浩特,只有一所撑门面的呼和浩特二中,而且目前正不断受到几所发展势头强劲的私立高中的冲击。

  在义务教育层面就更不用说了,包头有七八所名牌公立小学和六七所名牌公立初中,呼和浩特的公立小学和初中全面拉胯,好的小学初中要么是私立,要么是公私合办。

  究其原因,同样是因为包头是整个内蒙唯一的重工业基地,而呼和浩特的工业发展水平就很一般了。

  即便是在包头市内部,教育发展水平同样是根据工业水平来的,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区,升学率也遥遥领先。

  

  再往远了说,曾经香港的大学教育是领先内地的,那个时候去香港读大学比读清华北大更受人才市场的青睐。

  简单来说,一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内地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和人才的交流,大学教育肯定要落后。二是曾经香港的制造业也很发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背靠着垄断内地贸易的优势,曾大力发展制造业,其制造业产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一度超过30%,就业占比超40%。

  而及至改革开放,内地和西方恢复交流,大学的发展水平自然是慢慢起来了,加之香港制造业外流彻底空心化,香港教育的神话光环自然也就慢慢破灭了,如今虽然申请赴港读书的人数连年创新高,但基本和去澳洲读野鸡大学差不多,逐渐沦为了有钱人的子女花钱买学历的地方。

  

  西方的教育同理。

  在八零后的记忆里,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牛津那都是世界最顶级的大学。毫无疑问,西方这些大学站在金字塔尖都几个世纪了。而且目前西方国家在高精尖科技上依然有垄断优势,所以这些大学的辉煌还能再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教育和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教育会呈现出滞后的局面,这就像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衰落好几十年了,但是东北名校只是近十年才开始明显衰落的。

  西方这些顶级大学还会在金字塔尖继续盘踞着,但其衰落的趋势已经逐渐显现了。

  比较典型的就是为了政治正确而放某个智商不足的人种入学,比如说前两年帝国理工已经把校徽改了,校训撤了。因为该校训强调数学,这分明是对某个不擅长数学的种族的歧视嘛。

图片

  一方面,西方国家制造业空心化的结果必然是带来教育的衰退,这就像冷战时期,美国本土制造业发达,蓝领工人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错,那时候底层的教育也可以。但随着本土制造业的衰落,蓝领都破产成为了底层,教育也就拉垮了,反智愈发泛滥。

  另一方面,则是人才的凋零导致黑绿逐渐填补了空白,在这种大势所趋下不断降低教学难度就是必须的了。

  而长此以往,这些西方名校的衰落就是个必然趋势。

  实际上现在苗头已经很明显了,老JB登内阁里那些顶着名校光环的沐猩而冠,连小学生都能回答的简单问题都回答不了,可见这些西方名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水到什么地步了。

  结语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就像一个人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一样,不仅是收入的提升,对整个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是全方位的,东南亚拉美没有跨国“中等收入陷阱”在于工业化后期乏力,而我国的百年伟大复兴,未来依旧要继续进行工业化。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