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改稻为桑:一次失败的经济改革

2024-04-16 12:04:52  来源: 皮球研究所公众号   作者:PQ君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在架空的大明王朝嘉靖朝中,把持朝政的严嵩一党贪墨愈加严重,机构愈加庞大,运转效率愈加低下,给嘉靖皇帝及国家捞钱的能力逐渐不支。

  嘉靖40年的御前会议,讨论的就是国库亏空的事儿。为了弥补亏空,严党首倡,嘉靖决策的“改稻为桑”经济改革开始推行。

  这是《大明王朝1566》一剧的主线,也是各方势力的博弈焦点。

  在这次经济改革推进过程中,有些剧中人逐渐意识到:改稻为桑从一开始就是死局。

  实际上呢?我们可以跳脱出古代中国的思维方式,以经济的视角观之。

  改稻为桑本质上是一次产业升级,就是减少浙江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改为种植经济作物(桑树),并发展种桑-养蚕-纺丝-织丝绸的产业链,最终通过国际贸易赚取国外的白银,以赚取的白银填补国库的亏空。

  嘉靖帝和严嵩内阁对改稻为桑做了经济可行性评估,改后每亩地的产值是上升的,西洋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胡宗宪、杨金水也跟西洋客商谈成了一笔大买卖,嘉靖还要求改后不加税赋,按照产值上升来计算,实际税率是下降的,相当于出口退税了。虽然产业链延长、产值提升的财富,皇帝和朝廷拿去了大头,但还是分利于民了。

  在高层决策者的眼中看来,此事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海路不畅,所以需要胡宗宪带领戚继光俞大猷抗倭,维持航路畅通,打开贸易渠道。

  严嵩毕竟只是一个老官僚,宏观上的东西他看得清楚,但微观上市场主体的博弈行为他没有考虑到,或者说因为权力的傲慢,根本懒得考虑。

图片

  改稻为桑,谁来改?怎么改?

  剧中,浙江的农民,以自耕农为主,王用汲以建德县为例,算过一笔账:

  自耕农劳作一年后,大概每天每人得到的口粮是七两米,老人小孩够吃,但壮汉就不太够了。这是税前收入,为了能缴税,农民们还得发展一些副业,比如捞些鱼换点钱。

  也就是说,本来自耕农,干一年农活和副业,交完税,也就将将够自己吃。

图片

  你让他改种桑,桑是有生长周期的:

  1.桑树的幼龄期 一般来说,桑树的幼龄期是从桑树种子萌发,形成苗木定植栽培到开花结果以前的阶段。从时间上来讲, 大概需要2~3年。如果是用种子种植的话,幼龄期时间稍微长一点,可能需要3年的时间,如果是用嫁接方式进行移栽的话,只要长势良好,一般在第2年的4~5月份,就会出现开花结果的情况。因此,嫁接桑树苗的幼龄期大概只有2年左右。桑树的幼龄期也可以称之为幼树期,这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长非常快,枝条的发根能力特别强,容易扦插成活生根。一般情况下,在这一阶段不会出现开花结果的现象。另外桑树叶片长得比较薄,叶形比较大,上面有很多绒毛,耐阴性比较强,落叶比成年期桑树要迟一段时间。

  2.桑树的成年期 当桑树第一次开花结果,一直到产量出现首次下降的这段时间,称之为桑树的成年期或者叫成熟期,也有把它叫做壮树期的,其实意思都一样。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在10~20年左右。当然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条件和种植环境,桑树成年期的时间并不相同,有一些低干桑,只有5年的成熟期,而高干桑成年期可以达到20年以上。当然通过合理科学的栽培管理,可以适当延长桑树的成熟期。

  这就好比改稻为桑这个项目,可行性研究做的不行,本来建成之后要慢慢提升生产负荷,三年后才能达产满产,结果可研里边直接按照当年就满产计算,过于乐观了。

  剧中也算过账,通过桑苗的方式种桑,第一年产的只是嫩叶,产值是不及种水稻的,农民靠这个吃不起饭

  而且政策执行有时滞,地方开始大规模执行的时候,农民已经插了秧苗下去了,所以才有第二集开始时候,马宁远纵兵马踏青苗。

  虽然产业升级后可以多挣钱,但第一年农民现金流是不够的,糊不了口,因为农民没有资本,没有原始积累,没办法让他们度过第一年桑叶产值不够的困难期。

  搁今天咱们是怎么做的?

  靠资本。

  一是产业资本,出资本金,设立一个项目公司,来操作新的产业项目。资本金投入后,短期内见不到效益,也不影响资本家吃饭。

  二是金融资本,出贷款。比如项目投资回收期是5年,前几年都是负现金流,没关系,贷款给你先撑着,10年期,慢慢还。

  改稻为桑的时候,内阁是没有考虑这些的。

  后来毁堤淹田成为既定事实后,海瑞在淳安县善后,就是用了沈一石借的赈灾粮,让农民赶紧改种桑苗。这就是金融的思路。沈一石的粮不要利息,后来自己还死了,估计这赈灾粮本金都不用还了,堪称天使投资(当然,后边赵贞吉以还粮为名,半价收购农民的生丝,还被海瑞给顶回去了。)。

  但前期,内阁没有给农户提供小微贷款支持,主要是考虑到:

  严党方面,严世藩只想立竿见影的出成效,因为给皇帝嘉靖搞钱是严党立身之本,能搞来钱,他们的地位就稳固。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想让大户兼并田地,一方面能从中捞钱,掠之于民;另一方面,管大户比管百姓容易,管理成本低。

  人均二亩地,你要改两万亩,就得督促一万人,管理成本太高了。

  如果一个大户兼并了两万亩地,你就跟他吃顿饭,事儿就解决了。

  所以嘉靖和严党是喜欢白手套沈一石的(还御赐了六品冠带),天天下到田间地头跟泥腿子打交道,还不如去沈老板的丝绸庄谈呢,好吃好喝,美女香车

图片

  哪怕到了今天,从资本角度(作为股jiu民cai),我们还是喜欢产业的重组整合,提升集中度,集中度高的行业,我们认为竞争格局好,估值高。(当然从消费者角度,垄断不是好事儿。)

  而清流方面,后边水灾了,赵贞吉都不愿意给胡宗宪调粮,更别说刚刚推行改稻为桑的前期了。清流并不希望此事能成,反而希望能够在乱中倒严。清流并没有那么白莲花,他们有自己的政治目的,人命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数字而已。

图片

  初期,真正知道该怎么推行政策的,实际上是胡宗宪。

  胡宗宪说“事缓则圆”,知道改稻为桑是不可能一年速成的,一年速成就是要万民流离,容易激起民变。严世藩不管这个,浙江乱了把胡宗宪人头祭了旗也就完事了。胡宗宪要保百姓,保百姓就是保自己。所以他的方案是分三年改,分批来,有些农民还种粮,有些改种桑树,这样改了桑的农户家里口粮不够,其他农户可以借一些,大家都少吃点,但能活下来。这算是一种民间金融互助。

图片

  胡宗宪的思路,是稳妥推进改革的思路。

  在这一点上,他跟严世蕃的利益诉求是有分歧的。

  严世蕃在意你浙江稳不稳吗?他只在意老爹和自己的位置稳不稳。

  能迅速搞来钱,补了今年的亏空,严党的位置就能暂时坐稳。

  严党推改稻为桑,初心就不是为了人民,只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而胡宗宪,则要兼顾严党的利益,和他治下黎民百姓的活路。

  所以达不成一致。正因如此,严世蕃对胡宗宪的意见很大,甚至阻挠他跟严嵩见面,主要的执行人变成了郑泌昌、何茂才。

  要快速见效,严党出了狠招:毁堤淹田。

  农民不是插了水稻秧苗吗?不是担心今年没有口粮吗?不是不愿意种桑树吗?

  那好,一把大水都给你淹了。

  有农民凑份子自救买粮,不让买,粮商囤积居奇。有卖的,就说你通倭,行走的50万,就问你厉害不。

  那农民就只能等着官僚资本代表沈一石之流,以极低的价格把田卖了。

  而这,是胡宗宪不能忍的。

  因为本来改稻为桑,只是农民今年青黄不接没饭吃的事儿。如果把田都卖了,农民失地变成流民,今年是够吃了,明年怎么办?

  ——理论上,明年农民可以成为佃农,给大户种桑养蚕。

  可惜,这个账,贤者王润莲也给农民们算过了:自耕农是每人每天7两米,佃农按照五五分成,只有三两半的米。

  三两半管一天,就问你够吃不?

  所以来年浙江很可能乱,外有倭寇,内有流民,胡宗宪要腹背受敌。

  胡宗宪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他拿了马宁远的供词,就拿捏住了郑、何、杨金水的七寸。

  杨金水知道事情大,对嘉靖皇帝没有隐瞒,嘉靖知道后,还让胡宗宪去稳定大局,同时让太监系统(吕芳、杨金水)配合胡宗宪。

  所以局势就变了。前边是太监系统和严党一起越过胡宗宪力推改稻为桑,后边太监系统开始给胡宗宪打助攻了。

  这是改稻为桑的上半场,主要的矛盾是:

  1.央地矛盾,以严世蕃为代表的朝廷,和以胡宗宪为代表的地方的矛盾。央地矛盾的本质是嘉靖及其官僚集团与百姓的矛盾

  2.党争。严党为了保住位置而对经济改革急于求成,清流为了倒严从中破坏改革。

  所以改稻为桑是不是一步死棋?

  未必。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取得最大公约数,才能推进改革:

  1.在初期,如果考虑到农民吃饭问题,从邻近省份调粮,采用金融手段,给予农民好的预期,是有可能成功的。这一步的失败,一是严党自己脱离了群众,二是清流的掣肘。

  2.就算清流掣肘,调粮不成,按照胡宗宪的思路,分三年改稻为桑,也能成功。但财政亏空当年弥补不了,只能按照后来的发展,让鄢懋卿巡盐,让严党各级官僚把吞下去的民脂民膏吐出一部分。但这条路线也没走,主要归结于严党的贪婪。

  3.毁堤淹田以后,要想成功,代价就是百姓的田被贱卖,未来成为流民,胡宗宪地方治理不力,军事失利,仕途终结,甚至可能论罪。如果胡宗宪是马宁远,愿意为上司的“知遇之恩”献上自己的人头和治下百姓的性命,那么对于严党,这盘棋依然能救活。这一步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胡宗宪选择了人民。

  4.当沈一石低价买田无望,转而赈灾时,改稻为桑,就已经沦为一步死棋了。后期不论小阁老和郑何二人怎么蹦跶,都是秋后的蚂蚱了。

  沈一石死后,政策虽然表面还在推行,实际上已不可能达成目标,无非是不同势力不同人在乱局中求进、求存、求财了。财政不足,军需吃紧,百姓掏不出这钱,商人的钱也不够,那就抓贪官;苍蝇的家产不够,那就让老虎吐出来一点;老虎吐出来的不能让嘉靖满意,那就打老虎。

  所以改革的下半场,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做蛋糕的意味了,纯粹就是分蛋糕和确定谁买单的事儿了。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