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资讯

为毛主席主刀手术的日子

2022-10-08 09:07:33  来源: 东风快递123   作者:东风快递123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提起中医眼科,相信大部分人对于其作用和近况知之甚少。中医眼科学是是中医临床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向大家讲述中医眼科中一个特殊的案例,让大家对中医眼科能够稍有了解。

  这个案例的特殊之处,是此案例的病人,是每个人都熟知的毛主席。而主刀医生,正是国医大师唐由之。

  唐由之,1926年7月1日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汉族,中医眼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继承和发扬中医眼科金针拨障术和睫状体平部的手术切口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发明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医大师。

  1973年,80高龄的毛泽东依然忙碌着国家大事,晚年的他体弱多病,其中罹患老年性白内障最令他苦恼。

  一生靠眼睛读书写文章,靠眼睛洞察秋毫、高瞻远瞩的人,这时连看书都已经很困难了,只能模模糊糊地看清眼前的手指,眼前的世界陷入一片浑浊。

  1974年4月,毛泽东在武汉下榻东湖宾馆时,双目几近失明。

  如何为毛泽东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成为党中央一件高度机密的大事。经中央政治局研究,决定召开为毛泽东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专业讨论会。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一次神秘的会诊

  在这年的冬天,48岁的中医眼科医生唐由之被通知到北京解放军305医院进行一次会诊,这次会诊,光眼科大夫就来了七八个,唐由之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医大夫。

  参加会议的专家有十几位,但大家当时并不知道这个“老年患者”是谁,只知道患者有慢性肺心病、两年前休克过、咳嗽得厉害、咳嗽以后常会没有吞咽反应。

  这种神秘的会诊唐由之先后参加了3次。

  1975年2月,毛泽东前往杭州。

  这年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天,唐由之在家里休息。中央警卫局派人专门到他家里,请他做好准备乘飞机出去执行任务。

  飞机大约飞了两三个小时,降落在了杭州。晚上,唐由之被告知,明天要见毛主席,为主席检查一下眼睛。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第二天吃过早饭,唐由之等人便坐着红旗牌轿车来到主席休息的地方。

  医疗组的5个医生按照年龄的顺序排队走进了主席的休息室,唐由之排第四。这是唐由之平生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但是这次见面却让他大为吃惊。

  唐由之回忆道:“当我们进去后,看到一位老人身上穿了一件带补丁的旧毛巾衣,脚上一双拖鞋,头发很乱,身子靠在沙发上。”

  毛主席同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张晓楼握手时,诙谐地说:“看来你的楼盖不大了,永远是小楼嘛!”大家都笑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

  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体检,在杭州前后共进行了4天。除进一步确诊毛泽东患白内障外,在这次体检中还检查出毛泽东患有肺心病、冠心病、褥疮和血中含氧量过低等问题。

  从杭州返回北京后,周恩来带病从解放军305医院来到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医疗专家的汇报。邓小平、叶剑英等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全部到会。

  当时还不是党员的眼科大夫唐由之参加了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唐由之等医生分别就毛泽东的心脏病和肺心病的治疗、双眼白内障手术以及心电图、X光肺片检查所得到的进一步情况,全面系统地向政治局委员们进行了汇报。

  期间,大家反反复复地讨论眼科手术方案,专家们各自陈述自己的见解,分析病情,然后决定治疗方案。

  说服主席做手术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中央决定由唐由之主刀为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

  几次接触过后,毛泽东渐渐对这位唐大夫熟了起来。于是,唐由之讲解起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方法。

  唐由之以手代替眼球,向主席讲解:“这只握着的拳头好比是一个眼球,这里好比是眼球前面中央最外面的黑色眼珠,叫做角膜,已经浑浊的晶体就在它后面的这个位置”。停了一会儿,他又用一个指头按住拳头的另一个位置,说:“做针拨术时,这里就是进针的地方。”

  唐由之接着介绍,唐代已流传的针拨内障古法手术,经过千年光阴的流转,加上现代医学方法和技术、器械的改进,已成为一种中西合璧的手术。与正在使用的西医手术相比,中医针拨内障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对人体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得快等优点。只要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能与医生配合,就能取得好的疗效。

  毛泽东耐心地听完唐由之所做的讲解后,没有再说别的话。由此,唐由之认为,毛泽东已经没有拒绝手术治疗的意思了。

  听“满江红”做手术

  1975年7月13日起,唐由之带着医疗小组对即将接受眼科手术的毛泽东开展10天的术前准备,并把中南海毛泽东的一间书房腾出来辟为临时手术室。大家只等毛泽东的“一声号令”了。

  一晃到了7月23日,这是10天术前准备的最后一天。整个白天,医疗小组全体人员严阵以待,却没有接到任何指令。

  唐由之轻轻走进毛泽东的房间,开门见山地问:“主席,今天是术前准备的第10天了,您看,做不做眼睛的手术啊?”

  毛泽东反问了一句:“你都准备好了?”当得知唐由之准备好了,毛泽东又问了一句“没有问题?”唐由之说:“有,昨天我给您冲洗泪道的时候,您头在沙发上动了一下,我知道有一些疼,因为麻醉没有弄好。”毛泽东爽朗地哈哈一笑,一挥手说:“做!”

  时钟已过22点,唐由之和张玉凤共同搀扶着毛泽东从卧室向临时手术室走去。

  毛泽东走到半路时问唐由之:“音乐准备好了吗?”唐由之回答:“哎呀!这个我没有想到。”毛泽东随即叫张玉凤去拿岳飞的《满江红》的弹词。毛泽东平时最喜欢岳飞的这首作品,它语调激昂,充满了爱国英雄的悲壮情怀和大丈夫视死如归的气概。

  音乐声在手术室回荡着,唐由之一边手术一边对毛泽东说:“我给您用点生理盐水,可能盐水流到嘴里,有一点咸的,都是消过毒的,没有问题。”毛泽东这时很配合,一声不吭也不动。

  其实这时,唐由之不仅球后麻醉已做完,而且已经拿起手术刀,开始做左眼手术了。很快,手术按预想的那样顺利完成!唐由之将纱布放在毛泽东的眼睛上,说:“主席,手术已经好了。”毛泽东有些意外:“已经好了?我还当没有开始做呢。”

  歪歪斜斜的四行字

  那天晚上,唐由之就睡在毛泽东的外间走廊。毛泽东睡了一小觉就醒了,唐由之随即进去。毛泽东问:“谁来了?”张玉凤说是唐大夫,毛泽东吟诗相迎:“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毛泽东叫张玉凤拿笔和纸来。毛泽东双眼隔着厚厚的纱布,摸索着,用铅笔在白纸上写开了。

  如同他以往的习惯,每个字都写得很大,但是,这次“盲写”的每个字都没有按行“排队”,而是斜向一方,没写几个字,就得换一张纸。

  毛泽东用笔把诗默写在纸上后,对唐由之说:“这首诗是当年鲁迅悼念杨杏佛写的。里面有你‘由之’的名字呢。”唐由之十分激动,说“主席,请您送给我吧!”毛泽东说:“好,我给你签个字。”他欣然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把这首诗送给了唐由之。

  倔强的患者和执拗的医生

  手术后第二天,即7月25日凌晨,唐由之要给毛泽东换药。

  唐由之回忆说:“我当时跟主席说要3天后才能拿掉纱布,结果他是这样算的——头天晚上11时做的手术,过了12时就是第二天了,再过一天就可以拆掉了。实际上只是过了不到两天,给他换药,他发现左眼能看东西了,就再也不肯包上了,这样很容易引起感染。

  主席不同意包,我一定要包,最后主席做了一个他特有的动作,请我们走开。别人都走掉了,我还站在他面前不走。

  主席问,“你怎么不走啊?”

  我说:“我不能走,今天我是医生,您是病人,您得听我的。”

  争执了好长时间,最后采取折中的办法,让他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这是我请人用塑料做的一副眼镜,有一个套子,中间有一块玻璃,罩在他的左眼上,这样左眼既能看得见,手又碰不着,东西也不会掉进去。

  可是主席很快就投入工作,会见来宾。我担心出现意外,坐在书房门口足足等了四个多小时。张玉凤出来了,说主席的左眼不舒服。

  我跑进去一检查,幸好眼罩还在,没那么快感染。冲洗好了,再给他包扎。主席沉默了很久说,“你胜利了!”我吓了一跳,赶紧说,“主席您也胜利了!”他终于同意再包扎三天。”

  手术后,唐由之在毛主席身边又待了3个月。离开中南海时大家跟主席合个影。

  主席高兴地说,请唐由之第二年来给他做另一只眼睛。

  随后,唐由之被派到朝鲜为金日成主席治疗眼睛。

  而与毛泽东相约一年后为他施行右眼手术却因故未能兑现,成为了唐由之此生最大的遗憾。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