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画风怪异”切不可一哄而上,大家沉静下来想一些问题也很好

2022-05-27 14:29:4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道一人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5月26日,人教社小学教材插图“画风怪异”短时间内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这些“画风怪异”以我的眼光,有些确属“不宜”,有些属于“个人审美趣味”,而有些则属于“集体审美趣味”

  怎么看这个“集体审美趣味”?】

  我们华人历史(特别其中的主体民族汉族),他在政治上表现出治乱循环“周期律”,而与之相伴在文化上,也呈现出“英雄时代”到“猥琐时代”的交替往复,一个新的王朝总是表现为英雄辈出、人才济济,而用不了几十年就堕落为“种族逆淘汰”、鼠辈济济。如果有一架相机将这两千年人物摄录下来,然后快放一下,英雄与鼠辈他们在外表和体貌特征上――特别那双眼睛和眼神――迥然有别,一目了然。

  至少就秦汉以来两千年历史看确实如此,政治与文化各自形成一种循环周期律,而又相互耦合、相互催生、互为因果。这是我参加红坛的观点之一,很多年来所持观点。

  怎么个“猥琐”法?

  我们传统画主要是山水草木、鱼鸟走兽,不善画人,鲜有人物风貌画作存世;不过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大批东向,他们留下了当时中国大量人像画作和文字注说,这些注说绝大部分是负面的,比如“肮脏”、“猥琐”、“幼态”、“性别不彰”……。其中传回他们欧洲的不乏种族鄙视内容,但也确实应该承认部分真实性――比如我就在某文化网页看见过几张“围观杀人”的画作,后来照相技术发展了,有相片资料,那些围观者既表现出“惊悚”状,也表现出“惊喜”状,“踊跃观赏”状,而“围观杀人”恰是鲁迅先生民族性批判的重要内容。

  我读过其中一些人的信件以及他们的传记,他们当中确有不少对东方的偏见,但绝大部分比如利马窦之徒是心怀善意,本着改造东方文化心念而来的,他们实录了当时华夏的社会风貌。

  关于民族性“幼态”的看法:这不单单是传教士们的看法,我们汉族自己也持类似看法――不过在毛泽东时代,他们那代人对旧中国或“旧时代”的看法不是用“幼态”这个词汇和术语,而是“奴态”这一“阶级斗争”时代特殊用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大量使用“媚态”这个用词。事实上“幼态”、“奴态”、“媚态”他们看到的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社会现象,只是用词不同而已。我本人也在红坛留下许多文章,从哲学甚至“语用学”角度阐述这个看法。

  关于“性别不彰”:最近几年关于“娘炮”、“男性雌化”现象的批判已足够多,人们已不太会怀疑利马窦们实录的真实可靠性,但在理据上仍需做些解释:

  【性别有三重性:第一重是所谓“第一性征”,也即两性性器官之别;第二重是所谓“第二性征”,也即两性在外貌体表上的差别,包括毛发、皮肤、骨骼;第三重是所谓“社会性征”,两性在社会存在中担当不同角色,必然会在生理、心理上留下不同性别特征。西北有句谚语叫做“看马看牙齿,看人看眼睛”,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征”往往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神辨别出来。

  无数遍的实验――比如将人的四肢、身体、脸部全部包裹起来,只留出双眼,让一组人去辨别他是男是女,结果大都能正确辨认,无数遍的同类实验都可证明,人的眼神确实是“社会性征”的重要标识。

  “性别有三重性”意义丰富,既有文化意义,也有种族人类学意义,更多也许还有美学意义,是一种美学观;我这里用人的眼神去标识两性的“社会性征”也只不过一家之说,很可能阐述一种美学观念。】

  特别清末已有照相技术,留下大量清末华人的影像实录,他们眼神迷离、猥琐、是男是女分辨不清……,传教士们关于华人“幼态”、“性别不彰”不全是歧视――看看我们今天无所不在的“娘炮”。看着这些照片我总在思想,他们是否两千年前那些人的后代――那些人曾经建立了强大的秦汉、隋唐王朝,曾将匈奴、鲜卑、突厥赶向里海、黑海、东欧,自己在这片舒适的地方居住下来;我无论如何难以相信这些“娘炮”会是那些人的后代。

  不用“政治与文化两个循环周期律,而又相互耦合”原理,那就没法解释这个现象

  ×××××××××××××××××××××××××××××××××××××××

  5月26日,人教社小学教材插图“画风怪异”短时间内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有些画风确实“怪异”,甚至“不宜”,不仅教材插图,也在其他一些绘本:

  比如1“性猥琐”:插画中一女士伸出巨长的胳膊,两个小老头抱着胳膊一边舔一边在说:姐姐,你好漂亮,你的汗是什么味道呢?

  比如2“儿童纹身”:纹身在现代各国都不提倡,都看作原始未开化的象征,更别说儿童纹身。

  比如3“暴露下体”:儿童不是成人,但在画作中也不宜暴露隐私。

  比如4“穿星条旗服饰的中国儿童”:中国儿童理当穿五星红旗服饰,穿星条旗服饰的中国儿童甚至中国成人漫步中国街头,事实上已成中国街头一景;这次借“教材插图”曝露出来,其实也是一怪。

  亦有几则属于“个人审美趣味”,这次被“上纲上线”了,

  比如1“兔女郎”:一个七、八岁女孩,背着书包,头戴兔儿头箍。我注视了十几遍,不觉得“怪异”,更无“不宜”的感觉。

  比如2“穿五角星戴红领巾吐舌头”: 一个七、八岁男孩,内穿五角星花纹的衬衫,脖子上戴着红领巾,左手伸出做“V”字状,嘴巴吐出舌苔。我也注视了十几遍,不觉得“怪异”,更无“不宜”的感觉。

  然而更多的可能属于“集体审美趣味”,这次吐槽较多的有:眼距过宽、眼睛无神、眼神迷离、眼白过多、翻眼皮。

  这次冲热搜第一被揪出的几则“画风怪异”,在我看来有些确属“不宜”,有些属于“个人审美趣味”,有些则属于“集体审美趣味”――无论你觉得“美”还是“丑”,他都是一代人的集体审美记忆。官方如临大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先认错总没错,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5月26日发布说明,称关注到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

  事实上“人民审判”已开始,网上已开始人肉搜索作者“吴勇”:2018年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评委,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导。 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艺术顾问,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等职。1998年建立北京吴勇设计事务所,致力于平面、产品、空间、数媒的设计与研究。

  ×××××××××××××××××××××××××××××××××××××××

  这事怎么看?

  前面一大段铺垫就是我今天的看法,也是我红坛经常表达的观点,这里再复述一遍:

  中国自秦汉以来两千年历史看,政治与文化各自形成一种循环周期律,两个周期律相互独立,又相互耦合、相互催生、互为因果;政治上表现为治乱循环,文化上表现为“英雄时代”到“猥琐时代”的交替往复。

  看到“画风怪异”一下冲热搜第一,我脑袋马上联想到传教士们进入中国,马上记起他们画作或文本记载中华人形象的“眼神呆滞”、“行为猥琐”、“围观杀人”诸如此类,他们在明末清初那个特殊时代进入中国,一下感受到某种“猥琐文化”,他们错过中国的秦汉、隋唐,错过了中国的“英雄时代”,错过了华夏民族那个大气磅礴时代;所以我要做前面的一大段铺垫,希望我的朋友们不必“一哄而上”,不必“人人乱打一拳”,不必“人肉”作者,逼使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时间“承认错误”、“纠正错误”,也许“个人审美趣味”,不能理性认识,他嘴巴上“承认”,可是做不到“心悦诚服”,你叫他们到哪儿去纠正呢?

  希望大家沉静下来想一些问题,这是个更严重的问题――好多年前我把这个问题怪罪于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我在红坛偶尔也会谴责一下那个人;今天看来已经晚了,再怎么怪罪已无济于事,不必埋怨,没时间埋怨,识时务者为俊杰,阻止这个时代走向更糟糕,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俊杰”们所作所为。

  当然,“英雄时代”与“猥琐时代”间并不存在一根清晰的中线,告诉你左边是什么时代,右边是什么时代,“英雄时代”到“猥琐时代”总是一连串逐渐过渡和渐进;你如果硬要我划出一根中线来,那我可以告诉你:八九年春夏之交就是一根中线,以前是毛泽东时代,是英雄辈出时代,过了那根线就开始逐步踏入“猥琐时代”。

  “英雄时代”与“猥琐时代”并不是手一指随便说说,纯粹心理现象,而是有实证的社会客观现象,今天这件小事竟然冲上热搜第一就是绝佳证明,这个时代的猥琐化人们早已形成一致看法,今天只是借人教社小学教材插图“画风怪异”集体发泄出来而已。

  “英雄时代”类似“画风怪异”也偶尔会有,但在那时会及时发觉、及时纠正,而到了“猥琐时代”则逐渐累积成风气,一时难以发觉,更难以纠正,直到难以挽回。

  为什么我说那根“中线”?

  我们今天社会各行各业挑大梁都是八零后,八零后大都记忆清晰,他们大都受倭风韩流熏陶,许多文化现象受到日本和韩国文化影响,包括卡通、漫画、影像、音像,比如眼距过宽、眼睛无神、眼神迷离、眼白过多、翻眼皮等等都可从那时的文化事物上反映出来,许多卡通漫画人物都是那种身材比例极度失真,脸部表情极度夸张。

  可一定要明白:“英雄时代“也会有此类失真或夸张,那仅仅“个人审美趣味”,但到了“猥琐时代”却是文化没落,是“集体审美趣味”的没落。进入这个时代,人们或许可以发觉这类“没落”,但已为时已晚,难以纠正了,只能靠“周期律”去纠正了。

  之所以我不赞成“一哄而上”、“人人乱打一拳”,更反对“人肉”作者,我以为在“英雄时代”,吴勇的画风完全可以接受,眼距过宽、眼睛无神、眼神迷离、眼白过多、翻眼皮等等只不过“个人审美趣味”而已――当然最好别在小学教材中出现。文化清朗时代应该容得下各类画风,我这个六零后也容得下倭风韩流画作,容得下“细长腿、短腰身、牛眼睛、长发飘”美少女,为何八零、九零后、零零后反而容不下呢?

  今天冲上热搜第一,是人们对“猥琐时代”发出的灵魂拷问,我只是小小的提醒一下,别把他局限在小学教科书,而可以放眼全局看一看,比如谁开启了这个时代?我们是否还可挽救?

  【文/道一人,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