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晋朝崛起之羌兵入京

2019-09-18 14:43:1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4sjs4
点击:    评论: (查看)

  中国古代异族乱华在东汉末期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以说是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在东汉末匈奴已经攻入中原腹地,渡过黄河攻打到陈留等地,很多异族割据定居在离洛阳不远的地区。乌桓也一度攻到青州徐州,晋朝时异族乱华的区域在东汉末基本已经形成。导致东汉皇权彻底崩溃的羌兵入京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当时人口近百万的洛阳被羌军焚毁造成的损失远超晋朝洛阳沦陷。东汉在汉少帝即位后,外戚和宦官斗争激化,何进等召唤外地军阀入京,这才有后来的董卓帅羌军入京。董卓在汉灵帝末已经在凉州形成羌兵为主的军阀,已经不听朝廷诏令,汉灵帝病重时让他入朝当少府,被拒绝的理由就有他的羌军留阻不让董卓去,这也体现羌族武装对董卓的控制。这时恰好匈奴和屠各叛乱,起源于鲜卑和乌桓在幽州叛乱,东汉调匈奴去镇压,屠各和匈奴乘机造反攻入并州,不仅杀了并州刺史,匈奴还分裂成三部分,攻掠中原,卷入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

  东汉在并州刺史被杀后调董卓担任并州牧,也默认董卓帅羌军共同到并州。何进诏外军入京不久就发生了政变,洛阳大乱时董卓帅军进入,不久就控制了政权。东汉的外戚宦官被门阀豪族和军阀推翻后,庶族军阀董卓帅羌军在京城把持了政权,这自然引起门阀豪族的不满。董卓为笼络民心任用蔡邕等大批士族,加上他作为庶族对士族比门阀豪强亲近,士族在董卓政权中一度占主导力量。董卓废立皇帝仅士族卢植反对,董卓要杀卢植被蔡邕劝止,可见当时士族能在朝廷起主导作用。代表门阀的袁绍虽然也反对,但选择了离开洛阳,袁术和曹操等门阀豪族也纷纷离京出走,返回各自势力范围。在关东的门阀豪族等相继起兵,以袁绍为首要讨伐董卓,洛阳人心动摇。河内士族司马防让儿子司马朗返回家乡,保护宗族和产业。董卓能亲自审理司马朗可见他对士族仍是亲近拉拢态度,但是他此时已经难以控制羌族武装,又无法指挥羌兵和禁止杀掠,自然让士族失望,司马朗最终仍选择离开洛阳返回家乡自救。这以后洛阳的局势就已经开始混乱,进入洛阳的董卓军以羌兵为主,经常劫掠,甚至危害到洛阳周围地区,董卓部队镇压叛乱的匈奴屠各也无效,匈奴进入河北冀州和黄河以南烧杀劫掠。

  司马朗返回温县时,关东诸侯已经准备向河内进发,袁绍已经到漳河与张杨和匈奴等会合,司马朗帅领本家部分宗族私兵和赵咨去黎阳和当地营兵赵威孙会合,这些营兵也都是司马氏姻亲和乡党,在黎阳固守。司马芝等宗族则是和部分乡党杨俊、常林等分散去各地,但是大多数人不听司马朗的劝告仍留在当地,后来被匈奴和乱兵杀戮大半。董卓在关东诸侯起兵向洛阳逼近的情况下,下令迁都长安,数百万人被羌兵驱赶西迁,在混乱中羌兵焚毁洛阳城,这座当时人口最多的城市被夷为平地,晋朝抗击匈奴坚守洛阳数年最后沦陷仅三万人遇难,而这时的洛阳百姓死在羌兵手中几十万。关东各路诸侯仅袁绍和曹操、孙坚等少数和董卓军交锋,大多旁观或拥兵相互争夺地盘,匈奴於扶罗也叛离袁绍自行挟持张杨到河内等地到处杀掠,关东地区陷入混战的局面。以最早入京的羌兵为例,不仅和董卓集团合作,也和马腾、韩遂等凉州割据合作过,到三国末期司马昭平定新平羌乱,攻占了羌族主要聚居区灵州后,羌族才总体上归附司马氏集团,逐渐成为统一力量。

  在董卓帅领羌兵退回关中后,羌兵主要是在西部发挥作用,在董卓死后,李傕和郭汜等又帅领羌兵攻克了长安,继续操作东汉政府,当时的羌兵暴虐到能包围皇宫,公开叫嚷逼迫皇帝赏赐财物宫女,在后来的战乱中羌兵甚至把长安和关中地区也屠戮一空。羌兵入京和匈奴南侵是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战争爆发的诱因,关东诸侯起兵是全面战乱的标志,这以后门阀武装、豪强武装、士族武装、庶族武装、起义军和异族军之间就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从190年到280年这九十年中,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最严重时期的三国初期,汉族人口仅存五百多万。很多人简单地误解东汉末开始的战乱仅是汉族内战,仅是群雄并起变成三国鼎立、最后晋朝统一的争夺皇位战争,这是把历史问题片面化。在当时六种武装的相互战争中,异族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直到最后晋朝统一,异族军都依然存在,远远超过门阀、豪强、庶族、义军武装的存在时间。只是在这百年的战乱中不断地变换依附对象,和其他几种武装都曾经有过合作,在当时的战乱中更多是起到破坏作用。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