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张小泉断了,王麻子飘了,中国刀剪还能靠谁?

2022-07-20 14:03:27  来源: 酷玩实验室公众号   作者:酷玩实验室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在“王麻子”官网主页上,赫然写着一行标语——曾被毛主席力荐:“王麻子,一万年都不能搞掉。”

  毛主席确实说过这句话,但王麻子进行了删减,把原文里的“张小泉”抹掉了,把伟大使命一个人全扛了。

  主席在1956年的这段原话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

  然而66年后,“菜刀双子”的一出双簧,却不禁让人感叹。

  张小泉因“拍大蒜无能”遭遇公关危机,王麻子立马做出反应,在自己的直播间里卖力地拍了一天的大蒜,张小泉的“脸”被拍得稀碎。

  张小泉“危机”的导火索,是广州市民王女士用张小泉的菜刀拍蒜,结果把刀拍断了。王女士联系客服,客服说这把刀不建议用来拍蒜。这一客服回应被传到网上,迅速引发舆论发酵。

  祸不单行,没几天,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在去年的一段媒体访谈内容,被扒了出来,夏乾良当时关于国人刀法不对、米其林厨师不是这样切的……一系列言论被重新推到公众视野。

  热点被完美接棒,张小泉的问题也被进一步升华,从刀断了,变成了“脊梁骨”断了,这家杭州的刀厂,在热搜榜算是下不来了。

  这家曾被毛主席钦点的厂子,在刀剪江湖上,与王麻子一度成分庭抗礼之势,人称北有王麻子,中有曹正兴,南有张小泉。

  曹正兴在上世纪90年代倒闭,已经消失于历史洪流。如今只剩北王南张,历史发展轨迹均有300多年,在刀剪江湖上迄今屹立不倒。

  现代社会,公共场所不兴舞刀弄枪,两家卖菜刀的,划出南北两派,听起来颇有上世纪消失的武侠那种潇洒气概,但实际上,一个是铸了一把拍不动大蒜的刀,还振振有词;一个是精于趁火打劫,在商业语境里,美其名曰“营销”。

  历史上自从有武刀的出现,制刀的就应运而生。武刀制刀均有术,手艺、名分向下传承,讲究手里有活儿的同时,还得有道,换句话说,你得有格局。

  《一代宗师》里有段对格局的精妙刻画:北派的武林领袖宫宝森南下佛山,要和南方的兄弟们告个别,他想用“掰饼”来考叶问,叶问先是伸了两次手,都收了回来,第三次他干脆闭上眼,手、肩、脚步并用,和宫宝森推拉摇移,最后那饼断了,叶问当即吐出点睛台词,“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

  宫宝森心悦诚服:“宫某赢了一辈子,没有输在武功上,没成想输在了想法。”

  我们不对宫宝森和叶问这段过招进行过多展开,一句话总结,就是你得把格局打开。

  张小泉这个牌子始于明朝,王麻子始于清朝,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但把他们放在现在菜刀的市场份额上,他们的成绩远没有“北王南张”那么响亮。按宫宝森的话来说,这两个老字号不但输了想法,可能连武功也都输了。

  01

  张小泉那把发生“事故”的菜刀,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龙雀斩切两用刀”,然而,正是叫起来这么威武的刀,却被大蒜所克。

  对一把性能有限的产品,命名一个风花雪月的名号,其实也是张小泉产品策略的一个缩影。进军年轻人市场、多元化,每把刀都设计了一个精细化的使用功能,然后起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

  消费者买刀的时候,买一把功能不够用,就得再买另一把,张小泉还专门给你准备了一套“全家桶”,切片刀、软骨刀、小厨刀、水果刀、厨房剪刀等等,能卖你5把刀,为什么要只卖你一把。

  但很多中国人用刀有一种习惯是,一把刀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有一把足够抗造的刀,就能驾驭厨房。

  不过对于张小泉这样的厂商来说,他们在经营中其实在适应一种新的标准,一种来自西方的标准,每一把刀各司其职,一些中国刀具工厂在给海外品牌提供制造的时候,逐渐也在接受西方的这套标准,而且,这样的产品划分,对厂商来说,意味着更多利润。

  为什么张小泉的总经理在访谈视频中要教育消费者如何用刀?甚至还提出国人刀法不对的质疑?刀法教育的背后,是一种消费习惯的教育。

  从资本角度来说,刀剪市场并不是一个多么性感的行业,市场规模有限,张小泉做了300多年,中途几经易主,背后的张氏早已不是品牌传说中的那个张氏,单靠用于厨房场景的这几把刀具,已经难以满足张小泉想要讲述的资本故事。

  2021年,张小泉冲刺创业板,把产品线扩充到了100多种,包括婚庆礼品、茶道用品、生活小件。去年9月,张小泉顺利抢到中国“刀剪第一股”,上市第一天,股价暴涨4.6倍。

  然而,张小泉漂亮的股市成绩很快结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蒸发了30多亿。

  张小泉需要利润,总经理夏乾良,也就是惹怒老百姓的那位公司发言人,他甚至提出要做出1000多个SKU,每个SKU对应不同的功能。

  按照这个设想,张小泉的目标可能是要让老百姓的厨房变成冷兵器库。

  张小泉在产品细分上的确是下足了功夫,他们设计了一套“不正系列”,最大特点就是刀柄的非对称设计,过去本以为只有用来上战场的刀具才会有如此贴心的设计,没想到菜刀也变得这么无微不至。

  张小泉在菜刀的战斗力赋能上可谓煞费苦心,除了非对称刀柄,还有“鬼冢系列”,乍一听,以为卖的是日本武士刀。

  出圈成了张小泉这些年的关键词,他们植入美剧《汉尼拔》,在《中国有嘻哈》里还弄了自己的IP形象。

  这一系列花样百出的出圈设计,以及营销动作背后,实际是张小泉高企的营销成本。他们在2021年的营销费用达到1.17亿元,是研发费用的5倍。

  有限的研发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产品的抗造程度有限。张小泉把菜刀的头斜着着设计,总经理解释说,这是在教消费者怎么用刀。

  对此,一个中式连锁品牌的烹调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完全是胡说八道”。他说总经理所用的刀法,在中餐里是刀工把握不娴熟的表现。另外一位粤菜师傅说,总经理的切法,通常是比较费力的,而明明有省力的方法,奇怪为什么不用。

  张小泉在回应舆论批评的说明书中提到:“我们愿意与相关媒体、行业同行一道,共同普及刀具正确的使用方法。”

  对这句话,让人不免打个问号,普及刀具正确的使用方法,前头是不是缺个定语?是不是小资的刀具用法?

  02

  张小泉在西方式的产品标准,以及二级市场的施压下,其实在试图讲述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希望既能让消费者埋单,也能给投资者们提供信心。

  在刀剪市场的野路子上,张小泉可谓是头也不回地一路狂奔。

  我们可以说张小泉可能是想钱想疯了,但相比于疯狂拍蒜的友商,至少这家公司还是积极努力的,而王麻子这家企业,在历史上沉浮了300多年,最近这二十多年,可真是躺平界的楷模。

  在张小泉大举拓宽品类,并且不断植入年轻化内容的时候,王麻子基本处在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

  早在2002年,就有媒体报道,北京王麻子剪刀厂资产总额1283.66万元,负债总额为2779.9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16.6%。那年,王麻子宣布申请破产,商标卖给了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

  有内部人士对媒体爆料,这家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吃老本。当时的领导没有市场意识,“坐店经营,等客上门”,当时由于政府干预多,整个厂子延续浓郁的计划经济思维,习惯依赖政府,这也让它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迅速失去主动权。

  当时王麻子的领导班子,曾在一段时间里维持着一年换一位厂长的节奏,连续7年,没有一个厂长的位置被一个人坐过超过两年。领导不断的换班,每换一波,就留下一堆烂摊子,厂里人也留不住,骨干跑到竞品的厂子,回过头来成为王麻子的敌人。

  而且当时王麻子的品牌叫得响,市面上假货横行,据当时王麻子剪刀厂的说法,冒牌王麻子厂家能有十几家,产量是正牌货的三倍。

  当时假货横行的现象,一方面是环境糟糕,一方面也离不开王麻子本身的疏于品牌管理,自己本身对待市场居高临下,给假货留出了腾挪的空间。

  2020年,对王麻子来说是有标志意义的一年,或者说是对刀剪市场长期以来所谓“北王南张”格局产生颠覆的一年。

  这一年,经过385轮竞价,这家北京老字号品牌,正式易主金辉刀剪,而后者是一家广东阳江的企业。

  对于王麻子来说,北方只剩下“哥的传说”。

  也就是这家重获新生的王麻子,在其官网上,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雄心,把毛主席的寄托放于醒目之处,在其企业宣传文案里,不乏“王者归来”“再创巅峰”“气势恢宏”“征战”等豪横之词,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使命感。

  而在金辉接手王麻子的两年里,让王麻子进入社会聚光灯下的“征战”,就是在直播间里拍了一天的大蒜,而且在所有商品上都清晰标注了“能拍蒜”三个大字,想必是使命感爆棚,武力值开满。

  而遗憾的是,尽管王麻子直播当天吸引了45万人次的观看量,但仅仅卖出了989件商品,销售额只有八万多块。

  03

  王麻子“落户”的广东阳江,被称为“中国菜刀的中心”,早在几十年前,这里就有十几家贴牌的菜刀生产企业,但是大浪淘沙,现如今存活下来的企业所剩不多,接手了王麻子的金辉是一家,还有一家是阳江十八子。

  这是家罕见的自建炼钢厂的刀剪企业,而且还是一家民营企业,上世纪80年代,阳江多家贴牌厂在内卷的时候,这家厂子也是给广州的“双狮”代工。1999年,他们甚至还计划跟王麻子合作,当时还设想能强强联手,造一个菜刀界的“巨无霸”,结果,在即将谈妥的时候,王麻子破产了。

  其实不管是王麻子、张小泉、阳江十八子,都想弄一个自己的钢厂。当时阳江十八子的领导到国外学习,发现国外的很多同行都有自己的小型钢厂,而国内的情况是,大型钢厂不光给刀剪厂供货,刀剪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客户分支,他们也不愿意专门为刀剪企业生产专用的钢材。

  阳江十八子的人到国外转了一圈,有了建厂的想法,在跟日本同行聊天的时候,他们看上了日厂的钢,问能不能给自己供货,日商很傲慢,说“这个钢板卖给你,你也做不了好刀!”

  阳江十八子一气之下,把厂子建了起来,当然,其中也拿到了省里的资金扶持。这家从年产值几万元、由7~8个人组建的小作坊,在国内的刀剪行业里,因建造了自己的炼钢厂而成了独树一帜的存在。

  后来他们还联合国家刀剪之间中心联合主导制定了《厨用刀具》的国家标准,这个标准也在今年3月份正式发布。

  阳江十八子挤进了菜刀市场的第一梯队,拿到了和张小泉、王麻子分庭抗礼的入场券。其实这三家知名的刀剪厂商都有各自不同的经营路径,最终在消费者的购物页面上狭路相逢,形成了一个菜刀的小江湖。

  阳江十八子好像是最像叶问的那个人,白手起家、造自己的上游产业链,跟日厂抗衡也有不服软的精神,但你要知道,叶问之所以是“一代宗师”,不单单是他武功有多了得,就像他和宫宝森过招的时候说的,“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

  叶问胜在格局,他眼里不单单有派系的争端,还有着眼天下的眼界。

  天下是什么?仅仅刀剪市场,张小泉、王麻子以及阳江十八子的制衡也只是局部的战役,行业真正的战争里,德国的双立人、WMF、三叉、日本的贝印都在虎视眈眈,而且国内做大型产品链的苏泊尔也在争夺这块有限的市场。

  就拿双立人来说,人家拿三倍的价格卖一个和你同一功能的刀,依然有人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甚至悲观地说,我国各种专利技术远远赶不上德国、瑞士等刀具生产大国,例如德国的“冰沾火”技术,可以使刀剪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结合点,但国内几乎没有厂家具备这种技术。

  这些压制,才是天下之危。

  但遗憾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张小泉和王麻子,都只看着眼前的利益和竞争,一个财迷心窍,一个落井下石,阳江十八子见张小泉陷入危机,也没闲着,紧跟王麻子步伐,在直播间里拍起了大蒜,这种哗众取宠的营销,能给品牌带来货真价实的竞争力吗?

  格局打开一点,毛主席给的任务是一万年也不要搞掉,一万年到来之前,先把国内那些德国、日本的竞品干掉,他们才是真正占据着高毛利高份额。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