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传正气

陈延华:古来征战几人回

2023-11-08 10:48:1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陈延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99年3月18日上午,襄阳市国税局礼堂,银光灯如闪、如电;掌声如雷、如潮。

  他走上来了,带着微笑走上了领奖台。当襄阳市国税局的领导,将一枚金光闪闪的奖章和大红证书,挂在了他的胸前,送到了他的手上时,他的眼睛里闪出一束睿智明亮的光芒,这或许是溶进了强大“税魂”的事业之光,或许是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奋斗之光......

  他,36岁,襄阳市国税稽查局稽查二科科长,被人们称赞为“税务稽查尖兵”、共产党员陈家增。

  他有一对鹰的眼睛

  同所有的人一样,陈家增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1984年12月,从市区一家企业调到襄樊市税务局分管郊区一个农贸市场,这期间,无论是维护税务人员的形象,还是照章收税,都是狗撵鸭子--呱呱叫。他多次受到上级机关的表扬和个体商贩的交口赞颂。1995年,国税稽查局应运而生。1996年6月,组织分配他到市国税稽查局稽查二科从事税务稽查工作,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服从了。那天夜里,陈家增躺在床上,翻了大半宿“烙饼”,情绪高亢,思绪绵绵: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汹涌发展,“金钱万能”的歪风夹杂其间,侵袭着人们的思想,以致泛滥成灾。其中偷税是最突出的焦点。税务稽查,无疑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90年代的青年,一定要站在斗争的前列,维护税法,珍惜税务人员的声誉,在我所管辖的范围内,哪怕是国家的一分钱税收,也绝不许流失。

  第二天,陈家增走马上任了。

  然而,形势并不乐观。陈家增带着他的伙伴们,一连几天,走街串巷,到一些个体户“例行公事”,却没有发现一点蛛丝马迹。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这天,陈家增从一家新闻媒介披露的,南方某城市的一些个体户采取发票异地代开,进而进行偷税活动,找到了“亮”点。他思忖:襄阳不是在真空里,南方地区刮什么风,东、北、西地区必然会下什么雨。发票异地代开,是个体偷税的一股强劲的暗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重点查处。

  1997年3月的一天,陈家增、副科长于桂生、稽查员熊伟,在襄阳市金隆糖酒副食公司,进行税务稽查时,忽然发现2份广东汕头茂发食品有限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开的货物是虾条,而金隆公司购货单上注明的货物,却是糖果、麦片等。跟着,他们审查付款凭证,又发现收款人不是广东那家食品公司,而是襄阳市东风路恒昌副食批发部老板郭汉荣。这一连串的疑点,引起了他们的警觉。经过分析,陈家增断定:这是典型的异地代开行为。浑水渐清,迷雾消散。陈家增马不停蹄,立即把郭汉荣“请”到科里进行询查。经过6个小时的政策攻心,郭汉荣的那道防线,终于被击破了。

  原来,郭汉荣不是一般纳税人,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他就与自己所有的进货商家达成“君子”协议:平时进货不要发票,但当商品卖给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时,供货方就按照郭汉荣的要求,提供不超过本人的购货金额的税票。根据郭汉荣的“供词”,陈家增和他的伙伴们,顺藤摸瓜,到市鼓楼商场、中心商场、长虹商场,检查发票抵扣联,查明:1994年至1997年间,郭汉荣共向这些商场虚开了42份发票,偷税合计58.1万元,偷逃增值税8.4万元。

  初战告捷,带着鏖战的硝烟,陈家增和他的伙伴们,举一反三,又查出用同样的手段,进行偷税的10 个个体商贩,从而为国家挽回60万元的税收损失。

  消息在襄阳市大街小巷迅速传开了。一些在商海里“游”了多年的“老水手”,暗暗吃惊:“乖乖!我算服了,陈家增真是有一对鹰的眼睛啊!”

  他有一颗铁石心肠

  税务稽查,要不怕艰难困苦,要有勇有谋,更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毅力和决心。但是,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还有另外一股风,一股社会上的邪风,这就是说情风。毫无疑问,这要靠铁石心肠去征服,去战胜。

  那是1998年9月的事了。

  陈家增和他的伙伴们,经过40多天的艰苦奋战,斗智斗勇。终于使全市最大的涉嫌偷税案襄阳市某科教开发总公司案情浮出水面:1994年3月至1998年8月,这个总公司以假承包,帐外经营等手段,隐瞒销售收人达9961.6万元,偷税859.3万元。这期间,该公司实际仅缴纳税额10.3万元。

  这天,陈家增刚到办公室落座,那股“邪风”便刮了过来。

  先是陈家增一个最要好的朋友。他坐在陈家增的身旁,推心置腹地劝着说:“家增,凡事不要做绝了,大家‘下海’搞几个钱不容易。何况他们都是些穷教书匠出身,看我面子,饶了他们吧!”

  结果呢?这个朋友碰了一鼻子灰,很不高兴地走了。他刚走,陈家增的一个亲戚来了,进门就说:“家增,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冲我的面子,你抬抬手,让他们过去吧,下次他们不这样搞就是了。”

  陈家增没有给他面子,而是向他讲起偷税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犯罪行为。还没等他讲完,他那位亲戚已愤愤拂袖而去了。

  紧接着,陈家增的一个父辈,如今还是个很有点权势的领导来了。他没有说上三句话,便笑眯眯地扯到了“正”事上:“家增,要面对现实,一个人扭转不了形势,太认真容易吃亏的!”

  当陈家增明白了这位父辈是来做说客的时候,便打断了他的话:“从我参加工作那天起,就抱定吃亏的思想,谁叫我是共产党员呢?”

  这个父辈扫兴地“拜拜”了。对此,陈家增心如刀绞:如果说那些亲戚、朋友来当“说客”,他们是普通群众,倒可以理解,怎么一个在我心目中高大的父辈,且还在领导岗位上,也来当“说客”呢?还没等他想通,又一个老同学来了。陈家增自然又没给他好话。就这样,只因陈家增抓了条偷税的“大鱼”,那些说客便像走马灯似地涌了进来。最后,陈家增拿出“杀手锏”:“税法的尊严不可丢!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休想让我抬手!”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陈家增仍我行我素。结果令人满意,该公司主管单位的负责人,亲自找到陈家增,认真进行了反思,态度中肯地说:“我们一定按要求补交税款和罚金。”

  这是查处姓“公”的公司偷税的问题。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讲法的,文明的。可是,当陈家增和他的伙伴们,将触角延伸到私营公司偷税行为时,棘手头痛的事接踵而来,不仅有说情的,而且还有胡搅的,更有甚者,还有恫吓的。一次,陈家增稽查出广东一个个体户涉嫌偷税,当天,他打发了一个个“说客”,没料道,晚上,他接到一个匿名电话,里面传来一个恶狠狠的声音:“姓陈的,识相点,否则,老子不做生意,也要在你脸上平添一道血染的风采。”面对这一切,陈家增没有动摇和退却,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始终如一地捍卫着税法的尊严。

  凭着对国税稽查事业执着的追求和热爱,陈家增用他那颗铁石心肠,又稽查出20多宗隐蔽性很强的偷税大案,严厉地打击了偷税的行为。

  日久见人心。陈家增铁面无私的办案作风,逐渐被一些“说客”和偷税者所认识。有个私营老板常对同行说:“陈家增是个铁石心肠的人,'红道’、“黑道’都不买帐,今后咱们还是依法纳税为妙啊!”

  他有一双廉洁的手

  陈家增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而那些目不识丁的摆摊的、干个体的,一天的收入竟有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多么强烈的反差!多么鲜明的对比!然而,在金钱面前,陈家增表现得那样富有。

  陈家增常说:铁的纪律是依法治税的保证,为税清廉方能执法如山。他时刻要求下属,要时时处处事事,按照稽查人员“十禁止”办事,而自己坚持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1998年6月,陈家增依据群众举报,查明深圳某知名的电子合资企业驻襄阳销售部有偷税行为。分部经理担心自己人微言轻,很快把案情报告给总公司。总公司执行副总裁闻讯,急忙从深圳飞赴襄阳,顾不上喘口气,径直来到陈家增的办公室,十分恳切他说:“陈科长,我们是外地人,请多关照!”说着,把一个“红包”塞进了陈家增的抽屉里。陈家增随即把它“完璧归赵”。接着,给他上了一堂“税法”课,这位副总裁心服口服地离去了。

  没想到,第二天,那位副总裁又来了,带了1万元现金,“台词”是他经过认真研究的:

  “你们在我们那里检查了近一个多月,连一顿饭都没有吃,我们实在过意不去。这是一点意思,就算是给同志们的一点补助。”

  陈家增说什么也不收,这位副总裁觉得好难堪。其实,他并不知道,近些年来,已有上百名大小老板到过陈家增的办公室,送钱,送礼,全被“一网打尽”,而他,难道能幸免吗?

  在真诚的感谢面前,陈家增只收情不收礼;在糖衣炮弹面前,陈家增拒腐防变,已成为美谈。4年来,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家纳税户家里吃过饭,拒收礼金达3万多元,拒贿7万多元,为国家查补收缴税款3000多万元,依法罚款260多万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荣誉向陈家增展开了双膊。4年来,他所在的科,先后多次被省市评为“市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称号。他本人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税务稽查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廉洁标兵”等称号,两次荣立三等功。

  陈家增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靠的是什么?是他长期不懈地学雷锋,是思想上筑起的那道铜墙铁壁,是那支唱了多年的歌:“向雷锋那样......”

  采访结束,已近黄昏。我漫步于长虹路上,在一片草坪上,几个红男绿女正在轻轻拨着吉他,悠扬的琴声随着徐徐春风飘着、飘着.....听着这琴声,倏忽之间,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王翰的传世佳作《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文/陈延华,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