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为什么不讨论劳动所有权?

2023-07-09 16:52:0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自从国有企业引用农村经济改革经验失败之后,我们就把目光瞄准了很具活力的资本主义股份制模式上。许多人都把现代企业制度理解为股份制企业制度。因此,近几年来,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产权问题。从所有权到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从产权到物权、债权、股权;从国有产权到中央产权、地方产权及产权市场、产权流动、产权交易等等,我们始终都只是在产权的范围内左冲右突。

  什么是产权?产权就是财产的权利。这是产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的基本涵义就是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有权瓜分剩余价值。说到底,就是一种凭借资产占有权取得生产成果的权利。在当前我国允许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我们重视产权的原则是必要的。但是,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一直都强调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更需要把公有制经济做强做大。因此,仅仅注重和讨论适合私有制经济的产权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注重和讨论适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劳权或劳动所有权。

  如果说的是社会主义财产的权利,那么,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制表明每个劳动者都是权利平等的资产所有者,正因为权利人人平等,所谓的资产所有权除了说明每个劳动者都可以和其它劳动者联合起来,在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资产、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之外,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呢?

  谁都知道,社会主义要实现按劳分配,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按劳分配是什么权利?是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权在分配方面的权利要求;劳动者当家作主是什么权利?是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权在管理方面的权利要求。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虽然都具有了资产所有者的身份,但是,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消除了产权存在的基础。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已经没有意义。相反,由于生活消费的个体性的存在,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投入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为什么我们不讨论劳动所有权而要讨论资产所有权呢?

  苏联模式所以会失败,公有制经济所以缺乏活力,主要是因为苏联模式只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没有实现按劳分配,没有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其实并没有多少复杂的原因。由于工资是直接的货币量,是预定的收入形式,实际上它不可能成为按劳分配的合理形式。也就是说,建立工资制的苏联模式实际上没有实现按劳分配。由于工资制割断劳动者与公有制企业的血肉联系,不实现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只是没有充足动力的经济,没有健全有效机制的经济,这种经济缺乏活力是很自然的。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所以会在世界范围内遭受严重挫折,基本原因是没有建立按劳分配制度,没有建立体现劳动所有权企业制度,没有全面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

  我们知道,“国有国营”“官办官管”是按照“谁所有谁管理”或“谁所有谁经营”的原则建立的,是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管理体制;而“职工拿工资,盈亏国家负”的分配体制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的,是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分配体制。也就是说,原有的国有企业制度本来就是典型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体制。八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体制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使公有制企业正常发展。但是,在今天的改革中,我们仍在讨论产权,并进行着用新的产权制度取代原有的产权制度。这种以错纠错的做法,能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吗?

  脚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基础上,而头钻在资产者的生产关系的套子里,无论怎样努力,是不可能走出资产所有权的误区!

  理论家们,我们必须要从产权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劳动所有权的新天地,不仅国有企业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春天,而且我国经济发展的困境也更容易突破。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