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安生:房地产危机是怎么扩散到银行损害币值的

2023-11-12 12:00:2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安生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本文的推演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因为银行的历史不迟于资本主义的历史,所以历史上每次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高潮结束后的经济危机,必然演化为银行危机。

  政府介入资本主义以后,银行危机之后出现了财政危机。

  央行大规模放水之后,又出现了货币危机。

  政府为了稳定币值借入外汇,还出现了债务危机。

  在《卢瑟经济学》之中分析过,按照资本主义生产循环,必然存在利润。除非获得利润的极少数人把这些利润都消费掉,否则必然对应卖不掉的商品。这些商品的价值与不准备消费的利润的价值相等。

  比如,资本家雇佣工人生产面包。原料加人工1元,面包售价1.25元,0.25元就是利润。因为原料加工人工资1元,那么能卖掉的面包总量也就是1元。如果资本家自己不能吃掉0.25元对应的所有的面包,那么必然出现对应的面包滞销。考虑到资本家的饭量相对面包总量微乎其微的话,结果就是20%的面包滞销。

  如果资本家使用银行贷款生产面包的话,那么这部分面包滞销,必然影响资本家偿还贷款。

  如果所有的资本家是一个整体,那么比较好解决。贷款1元,卖掉的面包回笼货款1元,资本家起码能偿还本金,至于利息则从资本家自有资产中提供。

  问题是,现实世界中有若干瓜分利润的环节和个人,也有若干银行。

  假设某个资本家某X,从海洋银行贷款10亿,计划生产价值12.5亿的面包,总利润2.5亿。

  如果整个过程没有其他人分剩余价值的话,那么最终某X能偿还本金,但是不能偿还利息。如果海洋银行的管理层及其员工,把利息用于购买某X的面包的话,那么对应利息的部分的面包有销路,某X也能顺利偿还利息。

  现在,假设存在一个第三方,鱼小姐。在某X生产面包的过程中,鱼小姐家获得了一部分剩余价值,假设1个亿。鱼小姐家不想买某X的面包,而是把这1个亿存入了大陆银行。

  到生产过程结束,某X从海洋银行贷款10亿,其中9亿用于生产,1亿归鱼小姐家所有,一共只能卖掉价值9亿的面包。某X有1亿的贷款无法偿还。

  海洋银行给某X提供了10亿的贷款,最终只能收回9亿,剩下的1亿变成了大陆银行的存款,无法收回。如果某X的自有资产不足以弥补这1亿的损失的话,剩下的损失就要由海洋银行承担。假设某X的自有资产是0.5亿,那么海洋银行就要损失0.5亿。

  某X投入的资金已经变成了鱼小姐家的存款,鱼小姐家已经落袋为安,自然不会把这些存款无偿提供给某X,让某X偿还贷款,某X自有资金不能覆盖的损失,最终就要变成海洋银行的损失。

  问题的根源在于某X也好,鱼小姐家也好,虽然生产了这些面包,但是不打算也不可能消费这些面包,他们只想要利润。于是,利润对应的面包没有卖主。没有银行介入的时候,是利润对应的面包卖不掉。有银行介入的时候,是利润对应的贷款还不上。

  某X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工人贷款3.5亿,购买卖不掉的面包。这样,他的贷款还上了,他和鱼小姐家的利润也都到手了。问题是,工人总额9亿,已经都用来购买面包了,怎么偿还额外的3.5亿的贷款?

  这就需要某X开启新一轮的面包生产循环。

  于是某X的生意越滚越大,几何级数增长,银行贷款余额越来越多,某X和工人背负的债务越来越多,某X的利润和鱼小姐家的存款也越来越多。

  现实世界不可能维持任何事物以稳定的几何级数增长,最终这种滚动增长必然因为某个因素停下来。一旦在某一个时刻,某X的生意滚不下去了,比如已经生产了堆积如山两代人吃不完的面包,或者工人突然几个月或几年不能正常上工工资收入不能滚动增加,或者银行接到命令不再给某X滚动贷款,或者其他种种原因。总之,某X的滚雪球的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这时,就会出现大清算,某X的面包肯定滞销,对应工资的部分有销路。对应利润的部分,就不好说了,需要看某X、鱼小姐家族、海洋银行和大陆银行上上下下能买多少面包了。

  这几方有多少不想消费的利润,就对应多少面包的滞销。

  某X还不上贷款,要把利润吐出来,偿还海洋银行的贷款,还不上的部分就是海洋银行的损失。

  如果鱼小姐家用在大陆银行的存款购买了某X的面包,那么钱就会从大陆银行经过某X回到海洋银行,否则海洋银行就要承担损失。

  如果不考虑海洋银行和大陆银行上上下下的利润,那么鱼小姐家族在大陆银行存了多少钱,海洋银行就有多少损失。海洋银行的损失,对应大陆银行的新增存款。

  海洋银行的损失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自有资产,就会导致银行破产。

  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存款准备金问题。

  某X的贷款,并不是把其他人,比如Z公子在海洋银行的存款转借给某X,而是海洋银行创造的信用货币。

  某X贷款,银行就在某X的存款上写一笔存款,同时某X增加一笔负债。只要某X的面包销售顺利,购买原料和人工钱又会回到某X手中,届时某X偿还债务,销售货款和贷款同时湮灭,一切顺利。

  问题是这笔钱现在大陆银行鱼小姐家的账户下,回不到某X手中,这笔钱和对应的贷款就没法顺利湮灭。

  不仅如此,鱼小姐家把钱存到大陆银行,海洋银行还要给大陆银行一笔现金。如果鱼小姐家购买了某X的面包,那么这笔现金就能回到海洋银行,如果鱼小姐家没有购买某X的面包,那么海洋银行的这笔现金就只有出,没有回。

  从整个银行界来看,只要存在贷款,那么储户存款总量就大于库存现金总量,两者的差额就是贷款的余额。不过,有取款就有存款。某X从海洋银行贷款,取出贷款给了鱼小姐家,鱼小姐家把钱存入大陆银行,海洋银行的现金下降,大陆银行的现金增加,海洋银行可以同业拆兑,从大陆银行再借回来。同理,大陆银行也可能从海洋银行同业拆兑。所以,从统计上看,银行之间的拆兑基本是平衡的,今天我借你,明天你借我。

  但是,如果海洋银行有大批的贷款收不回来,那么就只能从其他银行借入现金,既无法偿还,更不能借出现金。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借了不还,其他银行自然也不敢再借给损失巨大的海洋银行了。海洋银行的贷款收不回来,借钱也借不来,很快就会出现储户要提现,却没有库存现金的情况。

  不仅如此,一旦有消息,某X倒台,海洋银行曾经给某X巨额贷款,储户们马上就会关心自己的存款能否顺利提现。如果此时再有谣言,比如海洋银行损失惨重,储户们马上就会蜂拥到海洋银行提现。

  由于所有银行都有贷款,所以整个银行界,任何一家银行也经不起这样的挤兑。这些银行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一面安抚储户情绪,一面向同业其他银行求助请求同业借给自己现金。如果所有银行都不肯伸出援手,那么这家银行就凶多吉少,大概率要倒闭了。这时的表象就是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暴涨。

  如果一家银行给某X放了太多的贷款,而这些贷款基本有去无回,那么其他银行自然不敢给这家银行太多的借款,免得这家银行倒下,连累了自己。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货币的总量,而是货币的所有权。鱼小姐家不会无偿用自己的存款替某X偿还贷款,大陆银行也不能把存款送给海洋银行应对储户提现。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么就是金融危机。

  这种时候,一般情况下,小银行的风险远远大于大银行。这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小银行的业务量小,往往集中在几个大客户身上,做不到把所有的鸡蛋均匀分布在几个篮子里。

  一方面小银行的自有资本量小,同样的损失在大银行来说尚可承受,对小银行来说就是倾家荡产。

  一方面由于大银行涉及企业太多,一旦倒闭,必然导致大批企业不能正常运转,大批储户损失惨重,社会经济停摆,引发重大社会事件。这种情况下,在关键时刻,政府往往用自身信用为大银行担保。

  一方面由于前三个原因,储户在整个金融界风险增加的时候,往往未雨绸缪,主动从小银行提现,把钱存入大银行。储户规避风险的操作,使大银行库存现金增加,抵御挤兑的能力增强,小银行库存现金减少,抵御挤兑能力下降。

  所以,很多情况下,即使不考虑央行给大银行的背书,对金融来说,也是大而不倒,小有原罪。这种情况下,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一片中小银行被挤兑,然后凶多吉少。

  当然,小银行也不是没有对策。小银行的对策就是高息揽储。储户惦记小银行的高额利息,小银行需要储户存入的现金。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么旧不会演化为财政危机。但是,在凯恩斯主义的时代,政府使用财政赤字拉动经济,最终银行危机往往与财政危机同步。

  还是前面生产面包的模型。

  超过工资和某X、鱼小姐家消费部分的面包滞销,工人失业增加。于是,政府为了解决面包滞销工人就业不足的问题,让Z姓公子雇人挖垃圾坑,给工人工资开工资购买面包,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

  政府贷款5亿,Z姓公子利润2.5亿,用余下的2.5亿雇佣工人。工人用这2.5亿购买某X的面包,于是某X的面包全部销售出去。

  短期看,这样的操作没有问题,长期看,政府准备怎么偿还5亿贷款呢?

  政府的解决方案是垄断并卖出面粉,把面粉卖给某X。于是,问题就来了,如果政府贷款5亿,某X从政府手中买走价值5亿的面粉,作为面包的原料,那么分析下一轮生产循环分析就会看到,某X贷款10亿,5亿用于购买面粉,1亿辗转流入鱼小姐家,面包工人获得工资4亿。5亿用于购买面粉的货币,Z姓公子获得2.5亿,挖坑工人获得工资2.5亿。面包工人和挖坑工人的总工资相比商品总额更少了。不仅如此,挖坑工人的工资已经用于购买前一轮的商品了。本轮能够用于购买面包的工资总额,只剩下面包工人4亿工资,面包在未来面临更大规模的滞销。

  面包滞销就意味着面粉卖不掉,意味着大量的失业,如果政府前期还有没有还清的挖坑欠下的贷款,那么政府也将无力偿还贷款。因此,政府也不能让生产面包的循环停下来,不让面包停下来的方式就是不断挖坑。政府也是在滚雪球。所以,政府需要保持面包畅销,需要在新一轮生产面包的同时,贷更多的款,挖更多的坑,让工人买更多的面包。当然,这也意味着Z姓公子获得更多的利润。为了让政府偿还贷款,某X也需要买更多的面粉。

  所以,一旦某X的滚雪球停下来,不再买面粉,政府挖坑的钱就还不上。反之亦然,一旦政府不再挖坑,挖坑工人没有钱买面包,某X的雪球也就滚不下去了。某X的面包和政府的挖坑一起滚雪球,互为因果,互相死锁,一个停下来,另一个也转不动。

  于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是面包越来越多,坑越来越多。面包堆积如山,坑遍地都是,因为生产面包和挖坑的能力越来越强,还获得了一个“烤面包狂魔”的诨号。

  当然,与之对应的是在银行之中,政府和某X的债务总额越来越高,某X、鱼小姐家和Z姓公子的存款越来越多。政府和某X的债务,不断变成某X、鱼小姐家和Z姓公子家的存款。

  直到某一天,这种滚雪球的游戏实在玩不下去了,于是某X、政府都陷入财政危机,许多基本社会服务,比如公交、轨道交通、供暖、供水、排污、垃圾清运、教育、医疗、公共安全都无法继续维持。没有印钞权的政府的选择,是开源节流,一方面挖地三尺,一方面砸锅卖铁,一方面沿门托钵,一方面削减福利,一方面减员下岗。

  某X知道自己显然偿还不了所有的债务,准备把一部分存款偷偷藏起来。鱼小姐家和Z姓公子的存款,N位数。这N位数,对应银行的损失。如果这些银行的损失集中在某些小银行上,这些小银行凶多吉少。即使没有集中在这些小银行上,这些小银行一样凶多吉少——大而不倒,小有原罪。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就是经济危机加金融危机加财政危机,表现为面包过剩、工人失业、存款无法顺利提现、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瘫痪、税收增加、国有资产私有化、公职人员失业至少是减薪。

  但是,事情显然不会到此为止。

  如果是无产阶级政府可能采取无偿没收某X、鱼小姐家和Z姓公子家的存款的方式,化解债务危机。

  但是,大多数政府显然不会这么操作。事实上,如果能这么操作的话,当初政府也没有必要通过挖坑增加就业了。

  这种情况下,联邦政府会通过央行启动印钞机,或者直接印钞填平债务,或者增加货币供应,大幅度降息,让某X和负债严重的政府从市场融资。

  总之,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是避免了,通货膨胀来了。

  债务对应利润,有天量的债务,必然有天量的利润。所以,某X、鱼小姐家和Z姓公子都掌握了巨额存款。如果我们看到有天量的债务还不上,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还有天量的存款蠢蠢欲动。

  那边某X和政府的债务还不上,并不妨碍这边巨额存款去投机生产生活必需品。经济下行,工资下降,伴随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是常见现象。

  一方面,某X的面包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工资下降;一方面,某X、鱼小姐家、Z姓公子手中多余的存款开始投机各种生活必需品,推动物价上涨。

  没有理由认为某X、鱼小姐家、Z姓公子会主动购买股票和债券,让某X和政府筹集到廉价甚至免费的资金把债还上。相反,他们很可能炒作生活必需品,至少是选择转移资产到海外。当然,他们也可能选择参与私有化进程,廉价购买政府抛售的有价值的资产。

  Z姓公子完全可以在挖坑的时候赚一把,在私有化的时候再赚一把。

  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用通缩或者通胀来描述,只能说工资通缩,生活必需品通胀。

  如果使用印钞机把债务解放了,那就只剩下天量的货币了。不仅如此,这些用来填平某X和政府债务的货币,经过银行房贷带来的货币创造,必然在流通中变成若干倍的货币。外加某X、鱼小姐家和Z姓公子掌握的存款总量。

  这么多的货币,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待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这时,物价的上涨会更猛烈。这时,物价基本就要失控了。

  当预测到物价即将失控的时候,生产厂商的对策是囤积原料,暂停发货,某X、鱼小姐家、Z姓公子会把大量的资产转移海外,普通民众的对策是选择是持有美元和金条。

  由于大量资金兑换美元或其他外汇转移海外,或者兑换黄金,必然导致本币对外汇和黄金的比率在短期内下跌。

  与商业银行一样,央行也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用于提现,也就是兑换外汇和黄金——尤其是经过凯恩斯主义政策,本币在短期内暴涨的过程之后。

  最终,本币兑换外汇和黄金的比率下跌到一个极低的比率,本币极大贬值。

  进口商品价格剧烈上涨,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

  这就是货币危机。

  为了避免货币危机,许多国家往往大肆借债。

  以高额利息从全球范围融资。这时,虽然本国外汇储备总量变化不大,但是所有权其实已经变化了。

图片

  一旦本币出现下跌的苗头,境外债主不再借给处于危机中的国家外汇,并且大规模索偿债务,这些国家就会陷入短缺外汇危机。

  这时,除了本币剧烈下跌,还会导致本国外汇极度短缺。那时就不是进口商品价格剧烈上涨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进口商品。因为本国拿不出外汇去购买这些商品。

  去年,斯里兰卡就因为外汇不足,遭遇了严重的燃料短缺和粮食短缺,因为无力进口柴油和天然气,于是全国出现柴油荒和气荒,停电和饥饿成为生活常态。

  这就是债务危机。

  这时,这些国家可以向国际组织求援,接受对方苛刻的条件。或者,采取极端手段,冻结外汇往来。

  向国际组织求援,并接受对方苛刻的条件,就是韩国电影《XX破产之日》中的内容。

  冻结外汇往来,就要靠内循环。不考虑斯里兰卡那样缺乏基本燃料和粮食需要进口的国家,其他国家大幅减少甚至切断与外界的交流,本国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必然大幅下跌。

  这方面的例子可以看看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朝鲜。

  至此,我们完全介绍了“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或者说银行危机)——财政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一步步地逐步恶化的演化过程。

  危机的根本原因,说到底是社会分配不公,导致了极少数人积累了太多的不准备消费只想用来发财的财富。

  人决定路线,路线决定人,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极少数人垄断大量财富基础上的社会,除非面临被推翻的绝境,否则,这样的社会的统治阶级自我削弱绝无可能。

  一些国家,比如当年的纳粹德国,虽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是说到底,还是建立在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经济问题不解决必然演化为政治问题。

  这些国家不愿解决内部的问题,不舍得多给本国劳动者多分一杯羹,却寄希望于通过本国资本扩张等方式向外输出商品资本、金融资本等方式从外部解决。

  这必然涉及到争夺势力范围,已经相应的摩擦、冷战甚至热战。

  为了动员民众参与战争,这些国家往往构架出一个本国备受欺凌,需要争取合理权益的说法,掩盖本国资本扩张的实情,同时允诺底层民众一旦扩张成功给予他们巨大的利益,却完全回避现在都舍不得多分给他们一点点社会总产品的份额,更回避如果战争不利,就要把底层民众全部押上战争当牺牲品。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德国历史,这方面就不展开讲了。

  对应长期使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结束并退出凯恩斯主义,更加可怕。结束凯恩斯主义,类似一个长期使用类固醇的运动员停药——一个肌肉怪物会迅速垮下来,变成一个畸形的废物,他们的健康状况还不如普通人。

  经过若干年的凯恩斯主义,某X、政府和民众身上都有大量的债务。这种情况下,结束凯恩斯主义,滚雪球直接停下来,所有的债务都会爆发出来。如果强调币值稳定,那么大批社会成员必然面临债务危机。他们一面失业没有收入来源,一面还不上债务住宅将被银行没收,一面还会面临生产生活必需品稳步上涨——Z姓公子和鱼小姐家手里的钱不会闲着,而是会投机生产生活必需推高物价。如果政府通过征税等方式还债,那么失业者们还会面临第四重挤压。一个金字塔内部,每一层都会向上贡献利润,向下转移损失。最终,所有的压力都会传导到最底层。

  1929—1932年,美国大萧条时,政府还没有启动凯恩斯主义,如果当时的美国政府不但对有效需求不足束手无策,还要削减开支规模进一步压缩有效需求,甚至要增加税收,那么实际情况必然更惨。

  如果那样操作的话,美国极可能爆发内战。那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战争,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者的战争。胡佛大概率干不完任期,罗斯福也许不必等到1933年就能上台。

  当然,美国政府当时并没有负债累累,也没有强行退出凯恩斯主义。最终在罗斯福的领导下,美国采取凯恩斯主义加阶级调和的政策,扩张财政支出并给予劳动者更大的权力,步履蹒跚地走向了二战。

  一切金融危机的起点都是分配问题导致的债务和存款的不匹配,一部分社会成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一小撮社会成员掌握了巨额的资产,债奴们无力偿还债务,债主不愿放弃债权。

  危机的起点表现则是同业拆借利率暴涨。当债务和存款不匹配到一定程度以后,这种暴涨是偶然中的必然。

  央行提供流动性可以缓解危机,却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危机,只能在未来为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和本币贬值埋下伏笔。

  【文/安生,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红色安生”】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