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分工和进化:工业文明的背后逻辑

2023-08-02 10:14:22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叶风尘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分工是指劳动力分别从事不同又相互联系的工作。社会分工是指超越一个单位的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分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化的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剥离;手工业和农业的剥离;商业从其它劳动中的剥离。

  分工来源于效率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带来了畜牧业和手工业。效率的提升,不止带来产品数量的增长,也带来品种数量的增长。劳动力不断的从传统行业转移到新兴行业。更多的行业,意味着更细的分工,更高的文明。随着更多分工的出现,商业应运而生。

  分工促进了效率的提升。分工提升了各类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提升了劳动者力的劳动熟练度。在制造业,不仅产品要分工,动作也要分工。分工孕育了科技文明,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工厂,每一轮的设备更新,都能体现科技的进步,都能提高全员的劳动生产率。

  分工的出现,让劳动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完成同样的一件产品,劳动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来越小,实现了劳动力价值的升值。劳动力的价值大小,在横向比较上要看时间,在纵向比较上要看积累。关于价值和积累的换算关系,作者另有论述。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分工,工业化时代的分工,不仅仅是劳动的分工,也是生产的分割。前者提高个体劳动的效率,后者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此,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彻底分家,成为互不归属的两大部类。

  两大部类分家之后,剩余价值就从具体的劳动力身上剥离出去。剩余价值主要用于形成固定资产。获取这部分剩余价值,需要采取一个特殊手段:取得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私有化后,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将按照私人资本占总资本的权重进行分配,这就是平均利润率规律。

  剩余价值的分配涉及价值转形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研究成果。没有两大部类的分工,就不存在价值转形。彼时,所有制造业的剩余价值都来源于该行业的内部,没有向外交换生产资料的必要。不仅利润不会产生,资本主义制度也不会产生。

  即使没有两大部类的分工,剩余价值也会存在,社会依然会进步,只不过前进的步伐将变得极其缓慢。由于先进制造业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比如说汽车制造业,没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来的剩余价值,仅仅靠行业内部的自我积累,很难建立起来。

  对于某些劳动密集度很高的产业,没有两大部类的分工,剩余价值就不会转移,可以保留自己固有的剩余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该行业的自我发展。只不过这种增长是低水平的重复,很快会达到增长的极限,不符合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两大部类不分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一体的,我们所看到的劳动时间,是包含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完整价值;两大部类分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各自独立的,我们所看到的劳动时间,只是包含劳动力价值的不完整价值。

  如果我们坚持用能看到的劳动时间去判断价值,同等的劳动时间,分工状态下的价值要远远小于不分工状态下的价值。换句话说,分工状态下的真实价值要远远大于它的表面价值。一旦分工,有一部分真实的价值就会从劳动者的身上消失了。

  消失了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它是劳动力自身无法获取的价值,换一个说法就是劳动力创造了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消失并非是真的消失,而是这部分价值被社会统筹。统筹是分工导致的结果,通过全社会范围内的剩余价值共享,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举例来说,如果没有两大部类的分工,理论上一个农民可以拿到自己创造的价值的100%;如果存在两大部类的分工,这个农民就只能拿到自己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可能是50%,拿不到的那部分价值已经演变成了被社会统筹分配的剩余价值。

  正是由于存在两大部类的分工,早期的工业才能不断的从农业身上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营养,当代的工业才能不断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迭代进化。有人把这些成绩归结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效性,这不禁让我想起成语故事“狐假虎威”中那只骗人的狐狸。

  【文/叶风尘,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