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小镇还有做题家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2021-06-22 10:47:05  来源: 熏烟字篓   作者:萧武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还有很多人在嘲笑小镇做题家,其实现在已经不存在小镇做题家了。因为现在的高中基本上都在县城了,还在乡镇读中学的孩子,基本上就去珠三角、长三角打工了,出不了做题家。要成为做题家,起码得在县城的中学读书,才有机会。所以,小镇做题家现在其实已经是个伪概念了,只有县城做题家。

  比如我读的中学,在镇上,是初中高中都有的完中,然而2010年高中就被撤销了,已经完全成了初中。原先周边几个村里的初中,现在也基本上都撤销了,变成了小学。我们村的小学,在我小时候,也就是八十年代的时候,二三百人读书,现在全校六七十个孩子,村里很少能看到孩子了。因为稍微重视教育一点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去镇上读小学,中学就到市区去了。

  我们镇上的中学也曾经辉煌过,主要是在八十年代,曾经有人考上过北大、清华,这是巅峰期。也是在这个时期,对中学进行统一编制的时候,我们学校被编为全市(县级市)的第三中学。但到90年代之后,已经盛况不再了,稍微有能力一点的老师都走了,所以大量原来教初中的老师改为教高中,生源也越来越差,逐渐走了下坡路。

  但历史地看,小镇青年的黄金时期也就是八九十年代,实际上也就是七零后、八零后,在村里上小学,在乡镇读中学,上高中,还有机会考985、211,。原因也很简单,那时候的资源分配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计划的因素还比较大,所以还有一些不错的老师留在乡镇中学,也还有一些不错的学生愿意在乡镇中学读书。

  这也刚好是我以前说过的,真正受益于高考的一代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社会阶层。在这之前的,比如50、60在恢复高考之后上大学的人,大多数都是出自新老精英家庭,虽然在前三十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但这些家庭普遍重视教育的传统还在,还是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

  70后、80后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少人出身贫农家庭,虽然也受到了教育市场化等政策的影响,但历史地看,仍然是受益于高考最多的一代。比如稍微看一下现在的大学教授和干部的简历,就能很容易的发现这一点,70后和80后里面出身普通工农家庭的比例是最高的,这之前比例很低,90后之后也很低。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以前说过,八九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窗口期。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不仅是小镇青年没有前途,小镇做题家已经消失,而且中西部绝大多数没有工业的县城也可能会随着人口流失,日益萧条。五一我回老家的时候就发现,村里人很少,但镇上人也很少,而且也没有多少年轻人,店铺多数生意惨淡,门可罗雀。很多是带着孩子在镇上读书的老人在闲逛。他们农忙时节回到村里忙活,农闲就在镇上。

  技术进步首先摧毁的就是乡镇和县城。比如我们老家庆阳原先不通火车,跑长途客运和货运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意,许多人都是以此为生。但在通了高铁之后,长途大巴生意基本上就没有了。比如庆阳到西安,原先大巴三四个小时,现在高铁才一小时,高铁直接击溃了这条路上的大巴生意。

  中西部县城在过去这些年也发展很快,尤其是房地产,房价也不低,少则三五千,多则七八千近万。但就我老家的情况来看,各县公务员买房基本上都是县城一套,市里一套,如果非要选择卖掉一套,多数也是卖掉县城的,留着市区的,而县城的房子的主要买房群体差不多都是外出务工人员用自己打工收入在维持。

  从这个角度说,不仅是小镇青年在今天没有未来,而且是小镇本身也没有未来,都会随着资源持续向中心城市流入和聚集,而逐步萧条,乃至最后消失。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