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朱树松:“琢磨你,更厉害”的联想

2017-12-13 08:31:09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朱树松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u=3439917829,1153706912&fm=27&gp=0.jpg

  “琢磨你,更厉害”的联想

  朱树松

  多少年前,我记得市面上,有这么一句伪君子想骂人,又要充文明的话,叫做:我不骂你,我琢磨你,琢磨更厉害!我当时听到这句话,觉得是很有学问的。诸君请想一想,天上地下、里里外外、阴阳旮旯……有什么琢磨不到的。想怎么琢磨就怎么琢磨,想多厉害就多厉害,哪有个边,哪有个沿,想象的空间无限广阔哦。我真为这等人叫绝,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太高明了!

  而今,比他们高明的人又出现了。从网络新闻获知,仅仅十三个字——“故乡真小/小的只盛得下/两个字”,便获得奖金10万元,成了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一等奖。这是多么金贵的十三个字啊!

  我尽心的去读这首诗,怎么也没读出它的诗味和内涵来。不知是我太落伍太愚钝了,还是因我太没诗情,总之我读不懂,读不懂诗人的心,更不懂诗心的主旨。当然,还是有人能读懂的,不然不会获得一等奖,并且刻石传世。写这首诗的人一定是位能腾云驾雾远在天边的神仙,而能懂这首诗的人也必定是神仙之主——当今的姜太公了,我真羡慕他们的智慧与才能。但我无论如何却是觉得这首诗,就是像开篇所说的伪君子之言,“我不骂你,我琢磨你,琢磨更厉害!”而且更胜一筹。因为,伪君子所言是单方面的琢磨,我对你的关系,还是比较明确的。可这首诗却是双方面递进式的,作者一方面以故弄玄虚去琢磨读者大众,而又一方面进一步引导读者大众毫无边际的去凭空自我琢磨诗意。这首诗,确实厉害!想一想,得有多少人顺着他的“琢磨”去“琢磨”啊——云山雾罩,什么琢磨不到……

  可又一想,自从世界上有诗以来,没有哪首诗不是表达诗人心志的,不论是深奥还是浅显,概莫能外。“诗言志”三个字便是古今不变的至理。可这十三个字的诗,表达再广泛,诗里没有诗人,怎么也读不出诗人的“志”来,谁去罗列这几个字都行,它能算是诗吗?更何况还是获大奖的“好诗”,不过是故弄玄虚的忽悠(投机)罢了。主旨是什么?也不过是把如今时髦的“乡愁”二字硬塞进去吧。它既没有耐人寻味的内涵,还没有诗应该具备的韵味,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的断了个不成句的句子而矣。但这个“诗”获奖了,还是大奖,是不是好诗都是这样做作的罗列?我有些明白了,当没有作意的人从自己“心”里硬挤作意的时候,他是找不清自己创作意向的,虚伪之心只会是故作幽深,用给读者大众“想象空间”的理由,去搪塞读者的心灵,从而显示出自心文意的宽博与深沉哦。其实,他是用仅有的生硬的没有自己的文字罗列,把创作意向踢给了读者大众,那还能是他的诗吗?

  说句到家的话,它还真不如先前那首发着狠话,也是我读不出奥妙来的“睡遍大半个中国”的“诗”主题明确,那首不是诗的“诗”,咬牙切齿地道明了欲睡众的“志”(不管该“诗”的立意如何,文字是没有升华,格调是庸俗的,且是有肮脏之嫌。并且,还诱导人们去琢磨肮脏)。那首因睡诗出名的“诗人”也因此被懂她“诗”的人提携。而这十三个字的“诗”,又是怎么被青睐的,我不得而知。是不是会比睡众的那首“诗”的作者更能走运呢?反正,他已获得了10万重金的利益和立碑垂世的盛誉了。

  “我不骂你,我琢磨你,琢磨更厉害!”,确实厉害!就凭这两首琢磨人且又让人琢磨的“诗”,就足以证明了这句话确实在理。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就听说过的,被现在称为“行为艺术”的一则笑话:一位面貌丑陋满脸麻子的人为了出名,在街上的旮旯里戴上面罩,让过路人猜他长得什么模样(猜就是琢磨),并声言猜准有奖。但几天以后,没有一个人前去相猜,大都远避而行,有的还说他是“精神病”。他实在忍耐不住了,于是就扯下面罩,泄愤般地、非常明确心志地写了一首短“诗”:

  麻子

  不叫麻子

  叫

  坑人!

  我写到这里,自己也有些想笑了,这笑话里的主人不是也因“诗”出名了吗。不然,都多少年了,我怎么还会记得这么清楚呢。再仔细一想,或是因为有自觉分辨力的人们拿它作了不良“典故”,去戳穿并针砭那些和它一样的现象,以警示后人,才得以自然流传,它并没有得到什么专业权威机构去推崇和专门宣扬与擢拔好处的。这首“诗”最让人佩服的是,不但坦诚地道出了作者的自我心志——坑人,而且还具有相当的逻辑性,也不乏琢磨(想象)的空间,字数还比十三个字的“诗”还少。如果那时有现在这样评奖活动的话,能得个多大的奖项呢——只怪笑话中的人生不逢时啊!

  由此,我又联想到眼下有一种叫做“西方当代艺术”的东西,竭力推崇传播虚无、低俗、怪异、荒诞、血腥、色情、阴暗等,大肆鼓吹“人人都是艺术家”。我觉得上述获奖并被张扬的“诗”,与眼下出现在书画界的某些所谓“丑书”、“抽象画”,以及龌龊的情色雕塑、丑陋怪诞的现代建筑和一些淫秽的展览等等现象都是它唆使的产物。这类产物像疮疡一样侵蚀着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破坏着世界公认的具有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文化内涵的正道艺术。对此,必须象“做剜烂苹果的工作”(鲁迅·《准风月谈》)一样彻底剜除。

  (朱树松·写于2016年元旦,首发在中国网·专家博客;后略有删节,刊于《齐鲁晚报》。2017年12月11日重新整理)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