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孙锡良:老孙微评(“亲韩”的危机公关)

2017-03-16 12:23:25  来源: 微信公众号“孙锡良”   作者:孙锡良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媒体: 营销式爱国 丢脸到国外,我们宁可不要!

  评:这篇文章在同一天在不同的主流媒体同时转发,可以肯定地讲,这是一次由中国亲韩势力发起的成功的危机公关活动,影响很大。他们用“我们”代表了大众,极其狡猾。

  再结合昨天微信圈流传的一篇“前军人”的文章,也是反对抵制韩货,说韩国才是中国的真正朋友。另外,清华教授孙立平从中国不配跟美国博弈的角度嘲讽国人的做法。

  总而言之,这些危机公关行动在网络上给“制韩”的网民戴了几个大草帽:

  抵制韩货的人都是随大流的不理智群体;

  抵制韩流的人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低层次群众;

  抵制韩货的人都没有什么独立人格;

  抵制韩货的人都是被中国坏人给利用了;

  抵制韩货的人有部分是蠢货,说抵制韩货不如抵制蠢货。

  亲韩势力主要是资本一族和亲资本知识分子,他们擅长打防守反击,让子弹飞一会儿之后,他们开始倒攻了,他们用上面的那些“帽子”压人,他们放大个别破坏性抵制的特例,让抵制者放弃之前的做法,生怕自己被“弱智化”,危机攻关效果显剧,传播范围和跟风效应很见成效。

  感叹:不想说太多,只希望国人这一次能尽可能坚持下去,不要因这些公关文章改变思想,国际关系没有百分百对,也没有百分百错,不管如何,只要坚持,就有胜利,如果三心二意,只会再次被嘲笑。媒体的主导权在资本手里,引导网民思想的文章被公知网红操纵,很不放心未来的结局。

  2、有代表向教育部提议允许职业学院招收本科生。

  评: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是学历教育吗?难道不是技能教育吗?国家强调工匠精神,难道是着眼于提高职业技工的学历?

  中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大花钱,小产出”的局面?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混淆不分的导向所致,2014年的时候,曾经还有人打算允许职院招研究生,何等的荒唐!!!职业学院真有个别人想考研,可以,考到其它本科院校去,如果真专心于技工,不必要弄个研究生学历。

  不排除个别职院办得不错,但是,很多职院已经成了高考失意者混个学历的专门场所,“两年文化学习,一年外出打工”成了很多职院的通用培养模式,学制第三年,学生交钱不进校的搞法很普遍。说得不客气一点,目前的某些职院,培养出来的技工学生远不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工厂技校的学生水平。

  职业教育不职业,从上到下都要反思。

  3、“两高”报告越来越进步,更多强调对冤假错案的平反。

  评:我个人感觉,这虽然可看着是一种进步,但是,也不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报告强调,2016年,共纠正冤假错案一千多件,成绩巨大。

  对于被平反的当事人来讲,这个成绩是很有意义的,但这里面也可能存在“错平反”的案件。

  如果再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可能又有另一个问题需要思考:平反一千多件案子的同时,又有多少案子被“无罪”处理呢?现在,法学家和很多群众都非常欣赏“疑罪从无”的原则,有些犯罪分子,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可就是拿他没办法,这些情况在农村及落后地区特别广泛,在被“无罪”处理的案子中,受害者的无奈谁来关心?是否存在“一千多案被平反,一万多案被虚无”的情况呢?如果有,取哪一头更好?讲成绩是可以的,还要思考不足。

  希望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冤假错案能早日得到平反。

  4、中国多省会城市争取入围“国家中心城市”。

  评:大家争来争去,图的是什么?要不图个优惠政策,要不就是图个城市驱体增肥指标,中心与非中心到底区别在哪?从目前看,除了后者以外,我看不出变化在哪里?简单讲,就是给你多一点增肥权。

  “中心城市”指标有时就象计划生育指标一样,让你生几个生几个,都是想让审批权多点发挥的空间。

  顺便提一句:如果手上有钱,还是建议大家到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的城市买房,人家可以炒,你也可以参与,不然,你的资产会被动缩水。

  微结论:中国人的内部撕裂恶果远大于跟外国对立产生的恶果,不需要韩日美出手,中国公知以更大的热情帮助日韩美实现着一步步理想。

  写于2017年3月15日星期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