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旅游

特别报道:老知青大寨行系列纪实(完整版)

2014-11-03 21:13:0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海空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老知青大寨行系列纪实(综合)

 

海空 报道

 

 

一、登虎头山、祭奠陈永贵、召开座谈会

 

 

适逢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发表70周年、毛主席逝世38周年、陈永贵诞辰100周年之际,201498下午—10日上午,“中国梦·知青情”系列活动组委会举行了到大寨参观访问活动。参加人员有全国知青模范邢燕子、侯隽、朱克家和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段存章及全国各地老知青代表共计30多人。笔者作为活动报道人员也应邀参加。

9月8下午,笔者与这些在广阔天地炼红心奋斗了多年的老知青朋友们,集体乘大巴车来到大寨。9日,在大寨党总支书记、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郭凤莲的陪同下,登虎头山参观学习,参加陈永贵100周年诞辰祭奠仪式,参观大寨展览馆,参加座谈会,参观大寨名人陈列馆和陈永贵故居、宋立英商店等。10日,还参观了昔阳县城红旗一条街。

知识青年是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当年,他们积极响应毛主席的“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炼红心,艰苦创业,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回城风”的刮起,许多知识青年先后回到了城里,他们没有沉沦,继续在新的岗位上为祖国做贡献。这些知青中的许多人,一直怀念在农村奋斗的光辉岁月,多次回他们的“第二故乡”走访,并用实际行动回报那片养育、锻炼过他们的热土,纷纷出钱出力,献计献策。这次老知青大寨行,也可看作是唤起他们对那个红色年代美好记忆的一种方式。

坐落在太行山松溪河畔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在近两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上,在145户农民家里,在530口人的心中,珍藏着一部艰苦创业史。大寨人在旧社会饥寒交迫,解放后,以陈永贵为首的大寨党支部带领穷苦百姓走组织起来的道路,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艰苦创业,排除万难,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用勤劳的双手在这七沟八梁一面坡上绘出了一幅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画图。大寨人依靠自力更生的法宝,战胜了1963年的特大洪灾,创造了迅速恢复生产、再夺农业大丰收的惊世奇迹。

大寨以骄人的成绩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榜样。毛主席在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多次接见陈永贵。周总理对大寨的根本经验作了精辟概括:“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周总理曾三次访问大寨,李先念、李德生、粟裕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到大寨视察,众多外国元首也到大寨访问。

曾经红红火火、创造了辉煌奇迹的大寨,后来遭遇打压,历经磨难,不过如今早已走出低谷。卓尔不凡的大寨,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特把这次在大寨参观学习座谈等情况分别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 

 

▲ 邢燕子(左六)、侯隽(左四)、朱克家(右二)等部分老知青与郭凤莲(左五)9日早上在大寨国际旅行社前合影

 

老知青们在郭凤莲的陪同下,登虎头山,参观周总理纪念亭,到陈永贵墓地祭奠,在虎头山团结沟渡槽高歌,瞻仰陈永贵雕像,参加纪念农业学大寨运动50周年暨纪念陈永贵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等。

 


▲ 老知青们参加祭奠

 

▲ 郭凤莲带着老知青们走上团结沟渡槽放歌《大寨人心向红太阳》《敢叫日月换新天》《学习大寨赶大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我们共产党人》 《我们走在大路上》、《团结就是力量》 

 

▲ 座谈会会场 

 

详细请看: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tour/201410/66323.html

 

 

 

二、参观大寨文化展示馆

 

 

祭奠完陈永贵后,老知青们在郭凤莲的陪同下走进大寨文化展示馆参观。

大寨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那辉煌的岁月里,以它特有的魅力,为国人所倾倒,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来到这里。有的深入采风,有的着意创作,有的献技送艺,在文化汇聚交流中,为大寨文化增添了活力,使勤劳、智慧的大寨人创造出丰硕的物质成果和丰厚的精神财富。

大寨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自己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大寨早在五十年代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室。文化室里,琴棋书画样样俱全,吹拉弹唱各显身手,被大寨年轻人称为“青年乐园”。通过文化室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榜样。

 

▲ 大寨人能歌善舞,“三小”队伍训练有素实力雄厚,小武术队曾代表国家出访越南,小演出队、小乐队在各级比赛中屡屡获奖。

 

▲ 大寨铁姑娘表演的歌舞《插稻秧》

 

▲ 大寨农民夏新文、赵卧虎创作的水粉画《搬山填沟造平原》

 

文化名人巴金、孙道临、孙谦、郭沫若等都到过大寨,与大寨有不解之缘。

 

 大寨农民雕塑《大寨英雄赞》 

 

 

▲ 组图:以上为栩栩如生的大寨农民雕塑《大寨英雄赞》

 

详细请看: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tour/201410/66331.html

 

 

参观大寨展览馆 

 

参观完大寨文化展示馆后,大家接着在郭凤莲的陪同下参观大寨展览馆。

 

 

▲ 大寨人战天斗地的浮雕

 

第一单元 毛主席搭救了大寨人

 

“扛长工没铺盖,卖儿郎当乞丐,终年还不清地主的债,有女不嫁穷大寨。”这正是旧社会大寨穷苦人的生活写照。   

1945年,昔阳解放,大寨人终于告别了旧社会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大寨村的穷苦百姓在党的领导下,斗地主、分田地,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并在毛主席“组组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下,组成生产互助组,实现了农业合作化。1948年,大寨党支部建立。自此,大寨人民有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组 贫穷苦难的旧大寨第二组 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第三组 坚强的战斗堡垒——大寨党支部

 

第二单元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

 

大寨人说得好:“人变、地变、产量变,关键是人变。千重要、万重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最重要。”陈永贵同志经常讲:“虎头山红旗飘万代,关键在培养后一代”。大寨党支部坚持对群众进行远大理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教育,优良传统教育。一代新型的大寨农民茁壮成长。 

 

第一组 大寨三英烈第二组 大寨铁姑娘第三组 大寨民兵连第四组 大寨半边天第五组 支援兄弟村第六组 大寨好社员

  

 

第三单元 向穷山恶水开战

 

大寨属土石山区,全村不到八百亩耕地,分隔成四千七百多块,最大的两块不到五亩,最小的地块还不到一分,分布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寨人在党支部带领下,制定了“十年造地规划”,向穷山恶水开战,苦战合作沟,三战狼窝掌,用整整5年的时间,将4700多块零散地连成了2600多块平展地。吃苦耐劳、英勇无畏的大寨人向世人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不怕艰苦,坚持不懈,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第四单元 自力更生战洪灾

  

196382日至8日,大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当时仅有802亩土地,被冲毁139亩,淤没土地40亩,百分之九十的庄稼倒伏,百分之九十七的房屋、窑洞塌毁。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大寨的党员干部七天七夜不睡觉,带领群众抢险救灾。陈永贵连夜召开党支部会议,制定出了“先治坡,后治窝”、“五年修复河刮地,十年建成新大寨”的又一个“十年规划”。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男女老少齐上阵,七沟八梁摆战场,在十冬腊月担土垫地,砌堤垒堰,不怕雪花飞,不怕寒风吹,抗洪救灾取得了全面胜利。

 

第五单元 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

 

 

大寨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大寨之所以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成为举世瞩目的先进典型,是因为它自始至终贯穿了一种不屈不挠、克难奋进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对社会发生了特殊的推进作用。19668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传达了毛主席“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号召。从此,遍及全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也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之一。

 

第一组 农业学大寨第二组 周总理三次访问大寨第三组 邓小平两次登上虎头山第四组 李先念三访大寨第五组 叶剑英视察大寨第六组 华国锋关心大寨第七组 郭沫若魂归大寨第八组 其他领导人视察大寨  

  

第六单元 国际友人到大寨

  

  大寨人所创造的业绩不仅令国人瞩目,而且让举世震惊,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把大寨战天斗地、治山治水的英雄气概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这为中国对外交往取得主动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1964年到1979年,到大寨参观访问的外宾共计2281批,25423人次,134个国家。

 

第七单元 搬山填沟造平原

    

  陈永贵写的诗歌:“下山容易上山难,上得山来景更宽,莫说此山无人到,更有高峰在前面。”在七沟八梁得到基本治理,粮食亩产突破千斤大关之后,大寨党支部在陈永贵带领下,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又制定了搬山填沟造平原的宏伟规划,决心为山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闯出一条新路来。

 

第八单元 向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进军

  

1965521日,周总理第一次视察大寨,语重心长地说:“永贵同志,你们也要注意改革农具,向机械化要劳力”,“你们这地方十年九旱,不解决水利不行呀。”陈永贵和大寨人牢记总理的嘱托,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开始向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进军。

 

第一组 农业机械化第二组 农业水利化  

     

第九单元 科学种田,发展生产

  

  “先看统计表,再看步步高,年年新套套,粮食吃不了。”“年年有个新套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在大寨的一句名言,这是对大寨人大搞科学实验,注重科学种田的形象概括。大寨的好带头人陈永贵。自1953年以来,总结和创造了一套先进的耕作方法和种植方法,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大幅度增长。  

     

第十单元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1965521日,周总理第一次到大寨时,对大寨工作作了具体指导,嘱咐大寨人要多种树,水果树、木材树都要种,发展林业;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副业生产,增加猪羊养殖,可以积肥、吃肉,增加收入。大寨人遵照总理的指示,大搞植树造林,坚持多种经营,制定了农业综合发展的科学规划,终于使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变成了“山下是粮仓,山上是银行,果树绕山腰,遍地是牛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十一单元 昔阳建成大寨县

 

大寨村取得的巨大成绩,为昔阳的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勤劳智慧的昔阳人民以大寨为榜样,把周总理对大寨精神的精确概括化为巨大的动力,连续7年,治理了5道大川、300多条沟,造地5万多亩,建设海绵田32万亩。围绕农业办工业,发展工业为农业,大办社队五小企业的指导思想,昔阳县实现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大寨精神在昔阳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

 

第一组 河道治理第二组 兴修水利第三组 农田建设第四组 工商齐飞第五组 情系热土

 

小 结

 

大寨三十年的创业史,是一部中国农民脱胎换骨地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历史,是一部战天斗地、治山治水改变生产条件的历史,是一部以自己的血和肉顽强拼搏,为美好理想奋斗的历史,也是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直到今天,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给我们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陈永贵是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的生命与大寨水乳交融。没有陈永贵就没有大寨,没有大寨,也就没有陈永贵。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自己家乡的命运紧紧连在一切,家乡人民才不会把他忘记。或者说,一个人只有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家乡,才能得到乡亲们无限的爱戴和拥护。

我们会永远记住大寨和陈永贵,在未来的岁月,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发扬大寨精神,完成陈永贵未竟的事业,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详细请看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tour/201410/66332.html 

 

 

参观大寨名人陈列馆

 

大家一行前往大寨名人陈列馆参观。 

大寨名人陈列馆,即原“大寨接待站”。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曾接待了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60多位,接待了陈毅、徐向前、罗瑞卿、许世友、粟裕、杨成武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将领40多位;还接待了郭沫若、巴金、钱学森、华罗庚、侯宝林、孙道临、红线女、郭兰英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接待了外国元首22位及13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3万多人次。当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社会名流来大寨均在此下榻、休憩和工作。江青两次来大寨的居处亦以原貌陈列展示。

▲ 大家开始在名人陈列馆参观

 

一进名人陈列馆,就看到一侧墙上嵌着毛主席19641226日接见陈永贵和邢燕子等人的大幅照片,非常醒目。    

走进陈列馆,扑入眼帘的是一张毛主席戴军帽穿军装面带笑容的大幅画像,给人温馨之感。 

大家开始参观首间是“江青居室”   

陈列馆展示了周恩来、江青、李先念、粟裕、许世友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要人到大寨访问的照片。

 

 

详细请看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tour/201410/66332.html

 

 

参观大寨公社旧址、宋立英商店、陈永贵故居 

   

老知青们参观完大寨名人陈列馆后,又接着参观了大寨公社旧址、大寨新的办公地址、宋立英土特产店、旅游纪念品店和陈永贵故居,感受别样的体验。 

  

1、参观大寨公社旧址和大寨新的办公地址

 

部分老知青在大寨人民公社旧址大门前合影

国务院公布大寨人民公社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寨人民公社旧址大门

 

大寨人民公社食堂

100多岁的大柳树

大寨村党支部、村委会、民兵连(全景)大寨村党支部、村委会、民兵连大门大寨镇人民政府  

大寨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2、参观宋立英土特产店和旅游纪念品店  

 

1965年,周总理亲切接见大寨老英雄贾进才和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任宋立英。

宋立英土特产店和旅游纪念品店里有:毛主席、周总理等画像红色书、本马恩列斯毛画像和毛主席雕塑等毛主席像章、图书印有毛主席头像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T恤衫毛主席雕塑等。

邢燕子、侯隽等老知青与宋立英在开满鲜花的小院里亲热地拉手叙旧。大家宋立英家院里合影

 

3、参观陈永贵故居   

 

陈永贵同志故居简介陈永贵故居大门接待中外宾客的接待室   

介绍陈永贵不平凡一生的宣传资料。 

《我的爷爷陈永贵》等书

陈永贵居室。

 

详细请看: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tour/201410/66414.html

 

 

参观昔阳县城红旗一条街

 

910日上午,老知青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昔阳县城红旗一条街参观。映入眼帘的毛泽东时代特有的红色印记,带给大家温馨的感觉,唤起了大家对毛时代的美好记忆,大家都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红旗一条街简介  

“红旗一条街”原名上城街,是昔阳老城唯一的主街道,形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街全长600米, 两旁建筑物曾多为单位办公、商业服务所用,后因新城逐步扩展,政府办公迁移,加之临街建筑年久失修,逐渐改变其繁华热闹之景象,使反映和代表农业学大寨时 期昔阳文化风貌的历史侧面受到损坏,并给居民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与当年昔阳的辉煌和今日全县与时俱进、跨越发展的氛围不甚协调。有鉴于此,昔阳县 委、县政府于2010年决定对上城街进行恢复性改造,并将其列为政府当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整个工程采取政府主体、沿街单位住户出一点的筹资办法,共改造立面7000平方米,维修屋顶4500平方米;拆除人行横道12000平方米,拓展街道空间;拆除电力、通讯、网络等线(杆)30余根,与供热、供气管网一并入地;改原路面柏油铺设为水泥仿古防渗砖6500平 方米。尤其是立面改造十分注重把握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弘扬革命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将原有的红柱子、女儿墙等代表性建筑构体恢复回来,将原来的一些 有代表性的商业等单位标识予以保留,将学大寨时期昔阳创造的大干快上、建设大寨县各种代表性元素进行恢复,从而形成了具有昔阳特定历史文化特色、中国独具 风格的第一红街。

 

 

老知青们来到红旗一条街参观。 

正门装饰:红旗下的“农业学大寨”字样。走进街道,可看到一些店铺上写着“继续革命 乘胜前进”、“多快好省 力争上游”、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等毛主席语录。有冠名“人民商场”、“人民邮政”、“人民饭店”、“人民食堂”、“新华书店”等等的店面。  

老知青们兴致很高,仿佛青春焕发,摆出各种姿势来,在一些“红色印迹”前留影。

 

 

   

总  结

 

  

大寨,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像陈永贵、郭凤莲、贾进才、宋立英这些神奇的模范人物,更是孕育出伟大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寨精神。大寨人就是靠着有这样 的好带头人的领导和有着这种伟大的精神的激励,才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 

大寨确实不愧为全国农业学习的榜样,当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许多地方改变了家乡的落后面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步步靠近。可是,随着包产到户政策的强行实施和推广,随着对大寨进行妖魔化的愈演愈烈,我国农业的美好前景毁于一旦。痛心的现实令人撕心裂肺。 

大寨人虽然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但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并没有被击垮。在严酷的现实环境中,他们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继续发挥集体的力量,成立了大寨集团公 司,坚持走集体化的道路,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当然,由于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大寨的煤矿、水泥厂等企业相继被关停,其它一些企业也遭遇挫折,正面临转型的 问题。面对新的困境,现在的大寨人没有气馁,他们仍然像昔日的大寨人那样选择迎难而上,奋发图强。了不起啊,一代又一代的大寨人!你们拥有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让山河重安排,也传承给了越来越多的其他中国人。在那个火红年代走过来的老知青们,也一直感受着传承着这种精神,他们经历了火红岁月的锤炼, 也感受到30多年改开的曲折,现在一致表示要在未来的岁月中,与大寨精神同在,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详细请看: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tour/201410/66429.html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