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旅游

井冈山感怀

2014-07-04 14:47:3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江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我从杭州坐上了火车到南昌。这是一个由散客组成的旅游团队,南昌旅行社的导游小胡在车站接着我们的到来,这是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四十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散客,由他组织安排旅行。

 

  这群游客之中,有来自辽宁省、北京、山东、江苏、福建、浙江、上海……各人的口音不同,但为了共一个理想走到了一起。我想他们肯定也像我一样,在这建国六十年的大庆之时,去寻找红色的根。

 

  从南昌出发到井冈山还有三百多公里的路程,放眼这块红色的土地,到处生机勃勃,田野上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稻子,像一幅浓彩重笔的秋天油画,满纸涂沫着丰收。一排排绿荫成林的樟树,散发出纯真的清香。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看到了重重叠叠的大山——井冈山。这有着五百里的井冈山,山峦青翠,森林茂盛,虽然已到秋天,可还是一片浓绿,是那样的生机昂然。

 

  随着导游的指引,我们来到了江西革命博物馆,这几万米面积的展馆中,陈列着许多宝贵的革命文物,也有着许多革命烈士的遗物与图片,展示的是早期革命的艰辛与坎坷,一件件活生生的实物,一个个照片上的烈士,向我们诉说着这块土地上曾经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到失败。8月7号,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后,毛泽东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武装的第一面军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利。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当机立断,放弃攻打长沙退守文家市,率部转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寻求立足。

 

  途经三湾时,毛泽东将队伍进行了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推行“三大民主”和成立士兵委员会等重要的建军原则,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在贺子珍等人的帮助下,毛泽东得到了井冈山“绿林好汉”袁文才、王佐等人的支持,使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立住了脚。

 

  它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详尽地介绍了早期革命的经历。八十多年前,毛泽东以最明了的方式告诉着苦难中的贫苦农民“打土豪,就好比砍大树,砍倒了大树我们就有柴火,就可以有饭吃……”。从此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与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进行着搏斗,革命以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镰刀与斧头相交的这面旗职……

 

  众多的参观者,都在深思,都在感叹,这红缨枪与梭标怎能抵过那些有着大炮与机枪的反动政府啊?可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那些革命者头可断,血可流,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参加了红军,为了工农的翻身解放,向反动派作着殊死的搏斗。

 

  这里有着许多烈士的照片,这些革命先烈大多都是年青人,有的还只有十几岁,许多工农红军中的干部也仅二十出头,就这样为了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井冈山——大井(地名)。本是绿林好汉王佐的领域,经过早期革命家何长工的工作,王佐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当毛泽东来到井冈山之后,得到了他的崇敬和帮助,他还将自己的房间让给了毛泽东,于是工农红军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这崇山峻岭中的——大井,是一片高山小平原,四面青山秀丽,这里风景格外迷人,由于地区深山,只要守住几个道口,敌人根本摸不进来,这里不但有毛泽东的旧居,还有朱德、陈毅、彭德怀、贺龙等一批元帅的住处,这些已经经过复建的旧居中,让我们看到了当年这些领袖是那样的艰苦环境中,官兵一致,共甘苦、同危难。为了让百姓认可这支共产党的军队,制订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钱成为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

 

  那宽敞的操场中,我似乎听到了部队官兵的练操声。在那树下的“读书石”上,毛泽东正在读书,运筹帷幄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与命运。如今这块读书石成为游客们留影的好地方,一些家长让自已的儿女也去坐一坐,据说会沾一点灵气,我当然也要去留个影。

 

  如今的“大井”是每个游客都必须到的地方,为这片深山中的小平原平添了许多的人气,伟人居住的旧址,成为当地百姓的福祉。大量的游客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当地的百姓视毛为神,因为正是他为这深山老林带来了无穷的生机,眼看着一幢幢的小楼,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想在纪念堂的毛泽东一定也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小井”(地名)小井位于茨坪北面六公里处,这里有中国红军的一所医院——“红光”医院,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当年的“红光”医院设有门诊室、手术室、病床等,共三十二个房间,可容红军伤病员二百多人。

 

  1929年10月1日,井冈山曾一度失守。一百多名重伤病员来不及转移,全部被蒋介石杀害在旁边的水稻田中,据说是用机枪扫射的,灭绝人性啊,这些都是重伤员啊!解放后,井冈山人民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立了红军烈士墓。

 

  这片土地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太多的烈士将一腔热血流在了这块土地上。我轻轻地走着,深思着,革命总要付出代价,可这江西井冈山的人民为革命付出的代价真的太高、太高。据当地的老百姓说,这里有好多村子里的人,因为曾经帮助过红军,被反动派杀得精光。

 

  登上一千三百多米的黄洋界,这里气温很低,我们这些游客都还穿着夏装,才知道“高处不胜寒”的意义了,有的赶快在服务处买来了雨衣穿在了身上。那些爱美的姑娘也顾不上什么形像了,因为在寒冷面前温暖比美来得更重要,山口的风吹动着这些塑料薄膜,也不失为一道特别的风景了。

 

  我们走进了黄洋界陈列馆,迎面而来的的是毛泽东在一九二八年秋写下《西江月•井冈山》一词: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那苍劲有力的书法,那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气慨,虽然时光隧道穿梭了近一个世纪,这光辉的诗篇像一道光芒,给井冈山革命斗争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是决定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生死存亡的日子。敌军在一口气占领了井冈山北麓山下的永新、莲花、宁冈三座县城之后,探知井冈山空虚,湘赣两省“会剿”部队联手,调集了四个团,黑压压地从北面朝井冈山涌来。消息传来,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于八月二十九日急行军上山,守卫井冈山。

 

  井冈山有五大哨口,即黄洋界、八面山、双马石、朱砂冲、桐木岭。敌军集结在黄洋界哨口下面。这样,红军把黄洋界之外的四个哨口交给王佐部队把守,把三十一团一营那两个连,调到黄洋界。黄洋界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三米,两山对峙,中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正面,山岩陡峭。站在黄洋界,一眼可以望见山脚下的小村庄。四个团的敌军,正聚集在那里,而上面的红军,只有两个连,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亲自在哨口指挥。朱云卿才二十一岁,何挺颖二十三岁,一个是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一个在上海大学受过培训。红军的弹药很少,每人才三至五发子弹。朱云卿和何挺颖一商量,想出几条妙计:

 

  第一,动员山上军民,每人至少削二十枚竹钉。这种竹钉,本是当地“老表”用来打野兽的。井冈山翠竹遍野,有的是竹子。“老表”们用竹子削成尖尖的竹钉,用火烤过,用陈尿泡过,又锋利又有毒,野兽踩上去,脚会长脓腐烂。眼下,在黄洋界上山的二十里山路上,撒满这种竹钉,令人望而生畏,成了一道特殊的防线。

 

  第二,把山上的树木砍下来,堆在路口,设置障碍,又是一道防线。

 

  第三,在必经之路上挖了壕沟,又是一道障碍。

 

  第四,加固哨口已有的工事。

 

  第五,动员男女老少上黄洋界,作为“疑兵”。战斗时听口令,或者在铁桶里放鞭炮,冒充机枪声;或者呐喊“冲呀”、“杀呀”,以壮声势,使敌人摸不透山上到底有多少兵。贺子珍、伍若兰都参加了这支呐喊的“疑兵”。敌军不断地逼近,一次又一次发起攻击。从上午打到中午,打到下午,还在那里发起攻击。这时,红军的枪声变得稀少,子弹已所剩无几,只得不断往下滚石头。在这关键的时候,连长谭希同、班长刘荣辉和贺敏学等人,把一门迫击炮扛了上来。这门迫击炮有毛病,本来放在茨坪的军械所修理。战斗急用,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扛上黄洋界。这门炮,一共只有三发炮弹。下午四时光景,架好了炮。第一发,哑炮。第二发,还是打不响。眼看着,只剩最后一发炮弹了。突然,山上一声巨响,迫击炮“发言”了!炮弹不偏不倚,竟命中敌军指挥所。山上一片欢呼,冲杀声响成一片;山下乱作一团,仓皇夺路逃跑。

 

  在千钧一发之际,井冈山总算保住了,红军的“老家”总算保住了。这是不是一种天意?

 

  这门有着传奇色彩的迫击炮,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收藏品。如今放在黄洋界哨口的迫击炮按照原样复制,它的炮口还对着那敌军攻击而来的小道,向我们诉说着那惊心动魄的瞬间。

 

  我望着十万大山,那无穷的绿底下是深沉的红土地,我们每走一步的脚下就可能有着烈士们的鲜血,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伟人的足迹,是共产党成长的摇篮,在这里共产党度过了青年时代,渐渐走向成熟与壮大。

 

  我看到许多人在毛主席的雕像前,毕恭毕敬的弯腰鞠躬,将整包香烟贡在他的足下,雕像的座基台上,已经摆满了香烟。这是因为人们都知道毛主席生前爱吸烟,他们用最纯朴的方式祭奠着这位人民的领袖,这是发自于内心的崇敬之情啊!

 

  几位与我一样同时代的人,他们来自于祖国的北方,有交谈中无不对这些伟人充满着崇敬之情,我们有着同一个心愿,就是想看看当年毛主席领导人民打下江山的革命根据地。

 

  我想人是有感情的,在我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些共产党人的变质与腐败,他们为了金钱与权力,不惜损害着党的形像,他们已经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在这样的党群关系下,人民群众更加怀念早期革命家的风清气正,更加怀念心中的伟人,这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需要,我想井冈山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许多简单而又深刻的含意。

 

  这井冈山开创的红色旅游,就像一部社会的净化机,在它面前,高尚者找到了高尚的理由。卑鄙者照出了自已的丑恶。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和指责人民心中的精神偶像,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家族也好,都有着自己心中的英雄,都有值得我们崇敬的祖宗。要是忘记和背叛了这些为人民浴血奋战,打下了红色江山的革命先烈们,人民不会答应,这是因为人民心中自有杆称。历史不是某些人涂改得了的,就像这五百里的井冈山,永远是中国革命的一座丰碑,永远用真实的历史告诉着我们的后人。

 

  (二)

 

  从南昌到井冈山的旅游车上,一路上车载电视播放着红色歌曲,“十送红军”“请喝一杯茶”“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这一首首革命歌曲,对我这样年龄的人来说,并不感到陌生,但也好像久违了。这些年来,我们的媒体很少播放这些红歌了,而对赵本山那样的“忽悠”,“小沈阳”这样的变态,却捧得火势。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些人不人,妖不妖的东西占领着舞台之时,我总是在感叹,他们要将人们的思想引向何方?

 

  当我一踏上红色根据地时,就感到了一种振奋,井冈山城中,到处是喜庆一片,到处是领袖的图像,到处是红歌声,这里很少有洗足城,也很少有乞丐。这让我想起在杭州城站等火车时,那些乞丐不停地伸着手在你的面前,你是给不是不给?可在这里的几天中,没有看到一个乞丐在井冈山伸手向你要钱,这让人感到老区的人虽然还不是很富裕,但是很有骨气!

 

  我们的散客团队,下榻在一个二星级的宾馆,这个宾馆虽然很简陋,但四周青山怀抱,空气非常的清新,和我一个房间的是来自山东的小学教师,他不好意思地和我打招呼:“我的呼噜很响,请你谅解。”这可我让我开心了,因为我也是个呼噜大王,我笑着说:“这下可遇到同行了!”我们两个人一挨枕头就打起了“雷”,这可苦了隔壁房间中的两个女士,她们一早就向我们诉苦,说这个夜过得有点“惊心动魄”。

 

  十个人一桌的饭菜,标准只是每餐十元钱,假如在别的地方,很有可能会吃得非常狼狈,可井冈山的人就是这样的诚实,八个菜一碗汤,让你吃个够。这些游客都是走遍天下的人,大家都在说“毕竟是老区的人民,饭菜上一点也没有克扣多少,本来这样的标准是吃不上什么东西的。可这桌上,不但有鱼有肉,更有着许多鲜美的笋干,蘑菇,让你吃个饱。”记得一次早餐时,既有稀饭,馒头,油包,还有每人一个的鸡蛋,那个来自北京姑娘吃了鸡蛋后,马上就感到这是真正的土鸡蛋,不由得又向饭店要了二个,她高兴地说,这鸡蛋味道真好!

 

  每个旅游点中都有当地的农民在买自己的山货,那些笋干,蘑菇、品牌非常的多,这些老区的人民非常诚实地做生意,他们不强拉硬买,而且还让你挑肥拣瘦的讨价还价。记得早些年我们去“石狮”旅游,一个同事只是向一个摊主问了下衣服的价,就让人硬拉着敲去了几百元,还差一点挨了揍。有一年我们去厦门旅游,买回来不少海货,看着那诱人的包装,总觉得送亲戚是很好的礼物,谁知到家打开一瞧,只是外面的一层稍好一些,里面包着的早已变质发霉了的,真让人哭笑不得。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旅游只是看,不花钱买东西。

 

  可这次我推翻了自已的主张,在一个山妇的摊上买了整整一大包的山货,这些可爱的山珍,都是井冈山最纯洁的食品,这里连树叶上都没有一点灰尘,可想而知,这些东西是多么的环保与卫生呵。

 

  当我行走在这十万大山之中,总感到呼吸是那样的舒畅,我虽然到过许多的山区,但真正看到这样的大山还是第一次,这崇山峻岭之中,没有一点儿的秃山,到处都是郁郁葱葱,溪水汩汩。乘着亚洲最长的索道,经过一万多米和行程,将我们送到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笔架山”顶上,极目望去,这是山的海洋。层层叠叠的大山,逶迤数百里,那满山的青松翠竹,碧波浩荡,更有那绝壁悬崖上的一棵棵青松,伸展着坚强的枝叶,矗立得是那样峻峭,不由得令人生敬。井冈山的松是有骨气的,井冈山的人更有着高风亮节,他们养育了工农红军,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中国革命,是什么力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我想最主要的是人心所向,共产党为大多数穷人求得翻身解放,从而获得了人心,这是老蒋最终失败的原因。

 

  井冈山的“龙潭”,跌宕三千尺,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飞瀑映彩虹,红枫映绿叶,好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在这深山老林中,共产党有了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队伍,他们占据了有利的地形,让革命在这片山水中生根发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毛泽东最著名的论断,任何一个政党,要是没有强大的武装,何以得天下?近一个世纪的经历证实了这个伟大的论断。“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似一条巨龙,从井冈山起飞,毛泽东就是中国人的“龙魂”,他的功绩必定写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是任何人推翻不了的事实。

 

  我遥望着“龙潭”飞流直下三千尺,耳闻着这汩汩的流水声,在旁的一家小茶馆坐了下来,店主给我泡上一杯上好的井冈山绿茶,店中的音响中播着“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啊!请唱一杯茶……”那是井冈山的老百姓请红军战士喝茶时的歌,表达了当地人民对子弟兵的关爱之情。今天我悠然地坐在这样山清水秀的龙潭边喝茶,正是一生中难得的事,其实我并不是在喝一杯普通的绿茶,而在一杯茶中品尝着井冈山的神韵,这山、这水、这风景都在这一杯清茶之中……

 

  那迎面的墙壁上,刻着郭沫若先生1963年游井冈山后留下的诗——“下得井冈后,万岭不思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革命火种,彻底改变了整个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格局。读懂了井冈山,也就读懂了中国革命。像我等这般走马观花,只是读了一点皮毛,但我的心中,这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将永远激励所有的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之情,那些为革命事业奋斗牺牲的先烈们,就像这巍然屹立的山脉一样,永远万古长青……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