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消灭绝对贫困胜利完成,是时候消灭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了!

2021-02-27 17:30:52  来源: 八角楼的灯光   作者:红色卫士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2021年2月25日,是一个光辉的日子,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毕竟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以来摆脱绝对贫困的梦想”,而且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减贫任务,接近一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

  那么,脱贫的标准是什么呢?

  “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是指收入达到当年不变价农民人均收入,2019年的标准是3218元,2020年大概在4000元左右。“两不愁、三保障”是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我们发现,这个标准还是非常低的。

  人均年收入4000元,一般来说,也就是普通工人在沿海工厂打工一个月的工资,还比不上有钱人的一双拖鞋。也就是说,我国还有近一亿的农村人口,一年的收入都买不起有钱人的一双拖鞋。

  (Prada拖鞋,一双价格7000元,图片来自其官网)

  想必大家都想问个为什么?

  为什么我大中华已经步入世界第二强国的行列,无数人骄傲地喊道:“厉害了,我的国”,怎么还有“买不起富人的一双拖鞋,我的民”这种现象?

  农村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生产关系,也就是小农经济。虽说历史课本早就告诉我们大清朝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封建的小生产敌不过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生产,但是由于小生产有一种魔力——可以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于是乎,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我们又回到了小农经济时代。

  历史今天已经清楚证明,人民公社曾极大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今天中国农村振兴的发展要求。”

  那么,我们是如何创造脱贫奇迹的呢?

  我们媒体给出了答案是“科学运用市场机制”。

  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把农村落后的小生产变为资本的大生产,相应的要将拥有少量生产资料的农民变为农业工人。

  自己种地,一年一亩地也收不了几千元,甚至还可能亏损;给人打工,每天至少也得一百元左右,那不是美滋滋吗?

  媒体说:我国的扶贫成功经验说明,从“授人以鱼”到运用市场机制扶贫是“授人以渔”的科学扶贫模式。企业和个人在扶贫过程中实现了双赢,更是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主动性。

  从这个解说中,我们看到了“运用市场机制扶贫”的秘密。说白了,主要的就是推动资本下乡,将农村的土地、劳动力集中起来使用,加大投入,提高生产力:老板吃肉,农民也能喝汤,达到双赢的局面。

  可是,对所谓的双赢,马克思主义者和稍微有政治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等价交换”,其实隐含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结果不是双赢,而是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

  如果企业(资本家)和工人是真正的“等价交换”,那资本家的利润从哪里来,为什么老板们越来越富,工人们越来越穷?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意识呢?

  那就是不打工就没有饭吃,有资本才能赚钱。至于说有些人脱贫主动性不强,也就是需要“扶志”,那可能类似于“三和大神”,在农村基本不愁吃喝,过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贫困和脱贫没有太大的意义。

  除了“运用市场机制扶贫”,还有其他的一些配套措施,例如异地搬迁。

  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农民自掏腰包,政府再补贴一部分钱。这样的搬迁有利于集中组织生产和管理,对于农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也有帮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了,搞小生产也不方便了;有的,还远离了自家田地,干活不便了。搬迁之后,做饭需要用电,用水也要花钱,甚至还可能有各种物业费,搞点自产自销的小养殖也基本不可能了。

  总而言之,农村迎来了新的时代,那将不是小农主宰的农村,而是按“市场机制”办事的农村,那些鼓吹小农经济优越性的理论家可以进入历史的垃圾堆了。

  今天,谁再鼓吹小农经济有优越性,那绝对是在开历史倒车了!

  这对于农民是好事,这对中国经济是好事!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说道,“……我们……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

  亿万农民苦于“市场机制”的不发展,在生产积极性高涨中贫困了四十年。如今,农村的生产关系迎来了新的变革,这一次,我们听到的不再是“小农经济的神话”,而是“市场机制”的神话,是资本和工人的双赢。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机制”发达的沿海,确实走入了腾飞,但与之相对的是,是工人的贫困化。绝对贫困的现象,是偶然出现的情况;但是工人整体的贫困化,是显而易见的——同资本获利相比少的可怜的收入、越来越多的经常性的失业、精神上的贫困……

  可以想象得到,苦于“市场机制”不发展的农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将面临另一种贫困,那就是“工人式的贫困”,由发达的“市场机制”带来的贫困——富人的一双拖鞋顶的上穷人一年收入的贫困,是富人的狗吃战斧牛排而有的人在买肉的时候要思量再三。

  这种现象,绝对是我们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绝对贫困没有了,但相对贫困仍长期存在;不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我们永远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我们更要分析,相对贫困的根本原因。

  因为,只有对症才能下药!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