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曾飞教授:中美大国关系构建旨要

2014-11-13 14:39:3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曾飞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中美大国关系构建旨要

  曾飞  [作者专栏]

 

 

  1.全世界最揪心中国发展的大国就是美国,它有着特殊的霸权经济利益促使它使尽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

 

  构建好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排除阻力并借力发展因而就显得特别重要。由此,也就必须充分关注决定美国国家真实战略意图的内在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斌《美国的垄断财团与幕后操纵政治》的论文指出:美国政府对国家利益的判断过程,不可避免更多体现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尽管其它社会阶级通过政治博弈过程,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兼顾和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垄断财团的势力不断扩大,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进一步加强,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逐渐形成拥有雄厚实力的十大财团,它们是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波士顿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杜邦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是从东部起家的摩根财团,后来又出现了鼎足而立的洛克菲勒财团,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它们为了谋求霸主地位,进行了持续数十年的激烈争斗。美国垄断财团不仅支配着美国经济,而且也操控着控制着美国的政治生活。……美国策划的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战略,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最终都服务于垄断财团谋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目标。……分析、预测美国的真实战略意图和趋向,特殊利益集团操纵政府玩弄的隐蔽手腕,“知己知彼”做好扎实细致的防范工作,从整体上有效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这个分析比较切合形成美国国家战略意图的真实状况,抓住这一点,同时关注美国民意的走向,这对处理好与美国的大国关系甚为重要,必须足够地加以重视。非此不足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必须关注当前美国在局部战争与重返亚洲战略上左右摇摆的内在原因。

 

  美国著名的经济、政治评论家凯文·菲利普斯在《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中指出:“金钱对政治的控制力不断加强,这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学者们把2000年以前竞选赞助费不断增长的现象称为“财富为王”,这很好地解释了竞选的实质—选举成为大赞助者之间的竞选。麦凯恩将总统大选描述为‘一场精心谋划的招权纳贿活动,在选举的背后是两党合谋轮流坐庄,并且将国家的权力出售给那些出价最高的投标者’”。 “美国参议员比尔·布拉德利指出:金钱不仅可以决定谁当选,还可以决定应该由谁去参加选举。最终,金钱将决定政府应该完成哪些工作,而不应该去做哪些工作。”“ 自由放任主义成为他们的借口和伪装,政府权力不可避免地被他们所利用。随着财富集中的加剧,尤其在经济繁荣时期的最高峰,富人阶层操控政治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2001年春天,《纽约时报》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57%的美国人认为政府的政策对富人有利,而只有10%的人认为政府政策对中产阶级和穷人有利。”另外,“从战争中获益的不只是各国统治者,还有财政部门的主管、政府主要的合同商和物资供应商,以及海军军官和私掠船主,这些人都从战争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战争所引发的经济效应从美国历史上六次严重的通货膨胀中也得到了体现。从邦克山战役到越南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通货膨胀席卷美国。战争中流通货币大量增加,每次战时经济发展都会扩大企业规模、为各生产部门带来巨大的利润,从交通运输业到食品业再到军需品供应行业,每个部门都不例外。”同时,“三个世界经济强国是荷兰、英国和更早期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这些强国在后期的发展轨迹惊人地相似,它们都倾向于提升金融业的地位,从而促进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过度依赖成为美国在21世纪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下的‘阿喀琉斯之踵’(致命弱点),当然,这也成了政治和民众攻击的对象。美国早期强大的制造业,如今已是疲态尽显。”

 

  因而,美国的政治也就在垄断财团的驱使下,摆动于战争发财与金融掠夺之间,交替进行。诸如美国刮起的金融风暴横扫了许多国家的财富,不断的局部战争也导致了美国大量的“战争财富”。由此,当前奥巴马的重返亚洲政策的“经济效益”欠佳,美国的某些垄断财团自然会逼迫他返回局部战争政策,以解燃眉之急。美国也就有可能置民众的反战情绪于不顾,重新走向发动局部战争以救燃眉之急的自毁之路。据美国《星条旗报》网站11月8日报道,当奥巴马2009年首次正式访华时,他的政党控制着国会,他的头发没那么白,他勇敢宣布美国的亚洲再平衡计划。报道说,11月10日,奥巴马将第二次访问中国,但处境要卑微得多。鉴于共和党控制国会,奥巴马的权力遭到削弱。与此同时,中国却团结在强势的领导人习近平周围。在北京和华盛顿,奥巴马都被视为跛脚鸭和陷入窘境的世界领袖,无力以行动兑现诺言。

 

  另外,凯文·菲利普斯还在《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中指出: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互联网发展的促进在80年代都是温和而缓慢的,然而,在1993-1996年间,二者的发展进入到爆破式的增长阶段。技术与金融结合在一起吹响了前进的冲锋号。1997-1998年,随着“经济长期繁荣”说法的流行,以及一些人对“新时代经济将完全超越传统经济”的鼓吹,人们的投资信心开始膨胀。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总是无止境的。摩根士丹利迪安·威特公司对73家互联网企业的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它们的损失达到15亿美元,而市场总价值却为1 150亿美元。一些观察家对这样的情况表示不可理解,认为这种反常的经济现象可能预示着1929年的经济危机再次重演。但是,反常的经济繁荣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惕,人们继续盲目投资,这加速了经济泡沫的膨胀。19世纪中期,在英国铁路投资热过程中,过度投资和泡沫的破灭,以及盲目投资后的觉醒,都体现了人们经济行为的盲目与不理智。到1948年,英国“铁路热”连续两年降温,使股票市场损失了2.3亿英镑,相当于当时英国国民收入的一半。这一比例大致与2001年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后造成的损失相当。——技术狂热也是美国财富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个因数。

 

  其实,美国财团技术狂热的背后原因是巨大的经济暴利。人们熟知,微软和苹果之类的企业利用资本的垄断优势收买技术创新人才,甚至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如收买他国内奸从中配合,用免费盗版、高官的权力压制等卑劣的手段摧毁该国的竞争对手,或盗取他人技术,抢占技术高地,把持价值链的顶端,盘剥价值链低端,谋取暴利,获取技术垄断财富。这是美国财富的第三极。战争财富、金融财富和技术财富三者造就了美国特殊的霸权财富,正常的制造与贸易盈利反而被忽略。这样的特殊霸权利益决定了美国的国家真实意图的走向。

 

  由于国际格局和美国国内民意的影响,美国国家真实意图在每个时期都会出现偏移,更优先维护某个财富渠道。这对不同财团也就造成了利益的转移。于是财团之间时常爆发激烈的争斗。譬如战争财富对军火商等有利对技术商等不利,于是恶斗难免。政客也时常借此利用民意,甚至利用阶级斗争来维护自己的权势。凯文·菲利普斯在《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也中指出过:“2000年1月,此时距首轮经济下滑只有短短几个星期的时间,一场宣布拉尔夫·纳德参选美国总统的仪式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举行。在这里,人们宣读了1864年11月21日林肯所写的亲笔信。林肯在信中写道:‘我看到一场危机正在逼近我们,这让我为我的国家感到不安。战争的结果使大企业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随即出现了高层的腐败,金钱的权力范围在逐渐扩大。直到有一天,当所有的财富全部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时,美国也将被摧毁。此时,我为国家的安全感到十分焦虑,这种感觉胜过以往,甚至胜过战争时期。’人们沉浸在纳斯达克股票疯涨的兴奋之中,对周围发生的这一切都无暇顾及。”“当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入主白宫时,他对大企业的反对力度超过了林肯,而且还经常性地重复和引用林肯当年的评论。西奥多·罗斯福认为,劳动应当优先于资本,并应当获得比资本更多的支持。”“老布什总统当年的总统竞选事务负责人李·亚特华德在竞选后总结说:“想要在总统竞选中击败共和党,除非使用阶级斗争这把利器。在富人与穷人之间划分清界限,然后形成类似‘新政’时期的政治联盟。”“在历史上,美国政治经历了6次大的重组,其中5次都涉及选民对经济精英的反对。”——因此,观察美国的国家真实意图的走向,也不能忽略美国民意和政治家的权力诉求的重要影响。

 

  只有对美国国家真实意图了如指掌,中国对中美大国关系的的妥善处理才具有现实性,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应当学习周恩来总理对对手了如指掌,并善于利用各种力量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高超的政治活动能力,并因而采取重用当今具有相似能力的人才来为国家服务的正确措施。

 

  3.必须关注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性。

 

  中美民族文化有历史性的差异,中国的一些当权者在观察美国事务时或者习惯性地用中国的整体思维替代美国的分析思维来揣测美国人的思考,自以为是地陷入脱离实际而犯错的尴尬境地;或者丧失民族自信而被严重西化,竟然放弃中国文化的阴阳思维的优势,而盲目跟在美国人的屁股后,单纯用显然比不上“师傅”的西方理性思维的方法来考量自己的对策,自己犯贱把自己置于弱势地位而处处被动挨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该有的损失。

 

  对此,笔者曾经指出过: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简单地讲,就是三分法思维——“一分为三”。这种不同于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构建了独特的中国哲学。“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哲学的根基。西方传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二分法,也就是通常说的“一分为二”。即把思维的对象都分割为两部分:A或非A。例如,强者,或非强者——弱者;赚钱,或亏损;对,或错;好的,或坏的;YES,或NO等等。两者对立,是A就绝对不是非A,不容许含糊。这种思维遵循“形式逻辑”,强调“排中律”。对变化的理解也分割为二:一个对象渐变或突变才成为决然不同的另一个对象。中国传统的基本思维方式把思维的对象都视为一个整体(一、太极),这个整体中都有两种趋势(两端):阴与阳;阴阳相荡而生像,被称为物。对物的感知为“形”,形之上,对抽象规律的认识为“道”,形之下,对具体特性的认识为“器”;形、道、器三位一体用以表达思维对象。老子生动地描述为:“无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只是存在,本无规定性可言,称为“无”,人感知则称为“有”,“无”生“有”。“有”都是整体加以认识的,整体的抽象认识称为“道”,“道”之象称为“一”,是整体映象之意,道生一;整体认识中都包含着阴阳两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生二;一阴一阳二者相推产生了第三种状态——千差万别的“物”,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思维被称为中道哲学,遵循“易逻辑”。把变化理解为对象自身的变易,《黄帝阴符经》曰:“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而实施中道,则要借重于“执两用中”的工具。“执两用中”是“允执厥中”的具体方法。庞朴说“世界本来便是三分的:中间和两端。”就大国关系来说,对抗和合作是两端。对抗与合作兼用的是中间。中间不止一种具体状态,有无数的组合。抓住对抗和合作这两端,根据两国和全球的实际结构、状态来选择一种现实可行的中间组合:适宜的对抗和合作相结合的具体方案,才能够实际应用,并实际有效。这样的中间组合是随着时间与具体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死守,孔子称之为“时中”,随时间变化而取其中。

 

  中式思维的一个重要哲理就是就是“为道”,讲求“辅万物之自然”而成功遂事。《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啬。”郭店老子丙曰:“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换句话说,也就是能够辅佐事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而不敢妄自作为。而西方则强调人定胜天,实力决胜,弱肉强食,强者为王。这样很容易主观武断而违背规律,自取其辱。

 

  中式阴阳思维还主张整体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审美与理性相参。老子曰:“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意思是保持无欲望的心境,用以观察无名状态的精微之理,也就是悟道;保持有欲望的心境,用以审察无名状态的呼吼,也就是获取一孔之德。道与德,整体规律与局部特性并重,审美与逻辑并重,避免片面性和肤浅观察。

 

  而西方则主张理性主义,鄙视非理性思维。因而在西方理性主义的统治下,反复引发了集体的理性疯狂。诸如日本,在推行理性主义,“脱亚入欧”成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发动血腥的侵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者编出了侵略的逻辑“理由”:因为欧美对东亚侵略,所以日本必须重建东亚,发动“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圣战。二战时期日本妇女在这种“理性”的煽动下,理性爱国,陷入集体疯狂:“母亲们将自己的孩子送上前线,支持他们去残杀邻国无辜生命,认为自己是在为国家尽力效力。女性每人一针,在白色棉布条上绣出图案,据说可以避弹。为了激发鼓舞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妇女们纷纷上街收集缝制的‘千人针’赠送给士兵。为了解除出征士兵的后顾之忧,为了激发鼓舞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很多年轻的女性积极与即将出征的士兵举行婚礼,其中一名叫做井上千代子的女人,作为大阪步兵第37连队所属的井上清一中尉的新婚妻子,为了勉励他出征中国东北,使之无后顾之忧地安心作战,竟然自杀身亡。”(《二战时期疯狂的日本妇女》)在美国,民众陷入了支持入侵伊拉克的集体疯狂:“5年前的3月20日,当美国的第一枚导弹在伊拉克土地上炸响时,恐怕许多美国人都像中了大奖般亢奋。否则很难解释,布什总统当时为何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他的支持率为何一度飙升至历史最高点。”“然而历史却和美国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5年后,美国在盘点伊战‘战果’时,却发现除了失望和痛苦外,收获几乎是零:3988名美国军人在伊拉克命丧黄泉(截至3月17日),另有近6万人受伤,其中许多落下终身残疾;国际恐怖行为有增无减,从而使反恐形势更加严峻;在接二连三的恐怖威胁下,美国人似乎生活在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口上;美国的伊战联盟分崩离析;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中国网:《伊拉克战争5年 美国人经历“痛苦涅槃”》)

 

  总之是,美日统治者时常给出“完备的已知条件”(猫腻就在于此前提条件早已被统治者巧妙地造假了,如“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假的),单打一的理性逻辑思考习惯就会驱使国民自己得出“结论”,引发集体疯狂。集体疯狂误导了民众,加剧了人类可怕的战争灾难。这些都是理性主义引发集体疯狂的历史足迹。中国的具体当权者如果不理解理性主义及其引发集体疯狂的机理,就很难把握美国民众的某些集体动向,甚至导致在采取对策时糊里糊涂地陷入虚幻的期望中而错失时机。对此,重要的是揭穿其前提条件的虚假性,而不是进行无关要旨的自以为是的无效宣传。

 

  4.近代美英、日美之间大国关系处理的历史教训与经验值得关注。

 

  Steve Ember主讲的美国建国史话《二战前美日关系》描述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日关系持续恶化。两国都是重要的工业国,但它们对东亚,特别是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未来所持的观点截然不同。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海军战舰在舰长马太·佩里的领导下打开了日本与美国等国家贸易往来的大门。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实行大规模改革,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日本缺乏石油、橡胶和其它自然资源。因此,日本政治领袖们看着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地感到非常眼红。而且,日本商人发现,朝鲜、中国这样的周边国家是销售日本产品的巨大市场。日本想利用东亚来获得自然资源并销售日本产品的愿望与美国在亚洲的计划发生了直接冲突。美国和日本为获得同样的自然资源和市场而展开竞争。 然而,美日之间也存在大量的贸易往来,事实上,日本的大部分金属、铜和石油都要从美国进口。后来,日本派兵力侵略中国,并很快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和沿海地区。日本政府中的极端主义分子在德国的胜利中看到了他们向欧洲列强在亚洲殖民地发动进攻的机会。他们迅速与希特勒谈判,成立了一个新的同盟,在此后的几个月里,日本军国主义领导人把温和派政府赶下了台。这些事件使美日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1940年下半年,罗斯福总统禁止美国商人向日本出口金属和石油。美国政府还向中国提供贷款。对日本新的侵略行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三项重要措施:一,控制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金;二,将菲律宾的军事力量交由美国指挥;三,禁止日本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日本政府中的温和派和极端分子再次发生冲突,包括近卫首相在内的更多温和派力主再次尝试同美国达成协议,但是,日本陆军和海军领导人则认为,通过战争永远结束美国和欧洲在东亚势力的时机已经成熟。美日两国谈判一直持续到1941年最后几个月,但两国已经处于战争边缘,美日和美德关系一样,战火一触即发。——西式非此即彼思维下用实力决胜,弱肉强食,强者为王的直接对抗的方式处理日美关系,其结果必然是一场惨烈战争,祸害全人类。

 

  《第二次美英战争》描述说: 美国在1775-1783年独立战争获胜后,英国不甘心失败,妄图卷土重来,使美国重新沦为自己的殖民地。从1783年后,英国不断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上对美国施加压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在公海上任意劫持美国商船,捕捉美国水手。美国有近6000艘商船和近万名水手被英国扣押,损失惨重。而美国也对富饶广袤的加拿大垂涎三尺,想以武力吞并。于是,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彻底摆脱了英国政治和经济的压迫,赢得了真正独立,从而为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扫清了道路。根特条约使边界恢复到战前状态,双方均未做领土让步。此后整个十九世纪中,英美两国基本上能够和平共处。这场逼和大英帝国的战争为美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望,使美国民众爱国热情高涨,因此亦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新崛起的大国美国和老牌大国英国之间能够在战争无果而被逼和的情势下,双方退一步而基本和平共处,甚至后来在共同利益的诱导下结为伙伴,这与英国流行的要求自己处处做到高雅、体面、端庄、节制的绅士文化和实用主义有关,也与英美之间在文化上的某些融通有关。体面、节制的文化与中国的中道文化比较接近,达成和谐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

 

  总之,以非此即彼的思维处理大国关系,结果必是全人类的灾难;以中道思维处理大国关系,结果才是全人类的福祉。

 

  5.中美大国关系的妥善安排: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釜底抽薪,平稳过渡。

 

  以中道哲学,执两用中的方法看待中美大国关系,两国之间关系的两个极端是对抗与合作。根据每个时期,每个事件的不同情景,选择最妥当的两种关系的组合来处理问题就是最佳方式。

 

  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啬。”郭店老子丙曰:“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换句话说,也就是能够辅佐事物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而不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妄自作为。《说文》:“嗇,农事也。”处理事情,最好的办法莫如农事那样,顺应作物生长的规律,不强制它,服从它发展的需要而关照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而只有辅其自然才能成功遂事。美国要做什么事,我们做不了主,强求之毫无意义;我们自己做什么事,不必看人家的眼色,可以看准了事物的规律性辅其自然而成功遂事。通俗地说那就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遵道而行必成其事,你也遵道而行皆大欢喜;你逆天干蠢事,自取灭亡。何必你打一拳,我回一掌地小丑烂斗?

 

  老子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说的是:圣人之道就是为道而获取成功,而不是依靠与他人硬争而获得所谓的成功。老子比喻为最善的行为就像水那样,利他人而不硬争他人之利,依照规律而流归大海,因而能得众人之助,自己也就能获得成功。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也就是比喻说,治理大的国事,就好像煮小鱼那样,切不可胡乱搅动它。煮小鱼如果不遵守小鱼柔脆的本性,不到火候就胡乱搅动它,则破碎而不可收拾。处理国家大事如果不遵循它的本性,不把握好火候而胡作非为,则必乱而不可收拾。

 

  老子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极度壮大了终会老死,因为它不再符合继续发展壮大的规律了,不再符合这种规律就会早灭亡。滥用战争和和经济战争都一样,会反自为祸,最终两败俱伤。不得已和对手爆发对抗或展开竞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要随意凭强力争斗欺压人。凭强力谋取霸权,容易把自己推向貌似非常强大的状态,使自己不再获得发展的天时地利,急速走向崩溃。自己不要干这蠢事,别人乐意干这蠢事,乐观其成,人自找死奈何?老子还指出: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袭为上,勿美也。”“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意思是兵是不吉祥的工具,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兵以锐利能够制敌为上乘,无须称美。善于做武士的人不穷兵黩武,善于战斗的人不发怒;孙武阐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善胜敌者不与的真义。老子还说:“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意思是想要收敛它,必须故意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故意强壮它;想要废弃它,必须故意兴旺它;想要夺取它,必须故意给予它;这说的是深知微妙之理的明智。新生柔弱的事物必然要成长而胜过老旧的刚强的事物。通俗地讲那就是“釜底抽薪,平稳过渡”,耐心把握好火候,促使旧事物依照事物自己的规律走向衰亡。

 

    作者简介:厦门经济管理学院高级讲师,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兼任教授,中华管理论坛秘书长。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厦门涉外经济管理培训中心教研处处长,兼任厦门夏智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