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壮哉,沧海一粟——纪念粟裕大将110周年诞辰

2017-08-11 10:47:31  来源: 搜狐网   作者:鑫龙源资产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十大将军之首(其实应该给元帅军衔),几乎全部得益于他的军功。尤其在46年到50年间,当时军内能与粟裕战功相提并论的仅林彪一人。但1958年后,粟裕受到了错误的批斗,从此淡出军队的核心,直到辞世,在故后十年才被平反,可惜可叹!粟裕常说:“勤勤恳恳打仗,战战兢兢做人”。谦恭的粟裕在军事上是满分,下面就主要从他和主席的关系上看他的人生起伏。

  01

  信任的开始

  1944年,当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日伪军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主席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02

  惊喜的开始

  1946 年7月,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的喜讯传到延安,毛主席极为兴奋,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发给战略区首长,介绍这一“造成辉煌成果”的经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土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毛主席将粟裕的经验推广到全军学习。

  03

  大胆的任用

  华东野战军成立后,毛主席电告陈毅:“具体作战由粟裕同志负责。” 1947年8月,粟裕在将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中央后,收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来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并最终粟裕精彩的完成了痛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

  04

  成为心腹爱将

  1948 年5月,西柏坡城南庄,从不出门迎接党内同志的毛主席,竟大步走出门外,与粟裕长时间握手,并意味深长道:“17年了!” 17年前粟裕担任红12军64 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 中先擒张珲瓒,后打谭道源。抚今追昔,两人都很激动。毛主席说:“你们打了那么多漂亮的大胜仗,我们很高兴啊!这次要好好听听你的意见哩。” 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改变了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

  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问粟裕:“去年,也是在这个宜人的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 “在盂良崮。” 粟裕回答。“战果如何?” “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 毛泽东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 栗裕脱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毛泽东:“还有一个人呢?” 栗裕,“陈诚?”毛泽东:“不足挂齿。” 粟裕:“何应钦?”毛泽东:“何足道哉。” 粟裕,“白崇禧?”毛泽东:“离题千里了。” 粟裕:“那么是谁呢?” 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05

  绝对的信任

  1948年6月在豫东战役中毛泽东复电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见,并指出:“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 并无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此战后毛泽东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06

  对爱将战功的欣赏

  1948年开始的淮海战役共歼敌55. 5万人,粟裕直接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就歼敌44万人。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07

  主席眼中独挡一面的飞将军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栗裕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主席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栗裕指挥。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直接点将要粟裕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准备指挥军队入朝,但粟裕却突然发病并住进了疗养院,毛泽东后点将林彪,同样发病,后点将彭德怀入朝。

  08

  三次辞帅

  1955 年,中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毛主席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 周总理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所以后来人们说:“粟裕震大将”。

  09

  当上总长

  1952年粟裕当上了副总参谋长,1954年后当上了总参谋长。在战争年代坚持己见的粟裕往往能获得军事上的胜利。在政治味道浓厚的总参则不喜曲意迎合,常常坚持自己观点。

  由于粟裕将军的才、功、德俱佳,自解放战争时期至建国初期,他一度在党内尤其是军内享有较高的威望,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均在不同场合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在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上,他和朱德陪同毛泽东走到碑前,成为第三个为纪念碑挥锹奠基的人,这在当时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他在建国初期即担任南京市市长(时为直辖市)、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副总参谋长等要职,于1954——1958年担任总参谋长期间达到个人事业的巅峰。

  (粟裕大将故居)

  生活中的粟裕将军待人和蔼,质朴无华,常自称“沧海一粟”。有时到外单位视察,当哨兵听不懂他的湖南方言时,他总是孩子气地取下军帽翻转过来,把里面的名字指给战士看。他外表文弱,却枪法神准,臂力惊人,颇有儒将风范。他敏而好学,不仅能说流利的英文,所作诗词亦颇具功力,其中《七律·抒怀》一首堪称精典:

  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

  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

  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

  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这首诗作于1979年,诗词水准虽难比党内大家,但我们仍不难从中窥见一位戎马半生的老将军追怀往事、壮志未已的激烈情怀。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