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批判精神:鲁迅思想的核心

2011-09-26 08:25:49  来源: 东方网   作者:沈栖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今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一段时间来,国内外文化界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颇为吸引人们的眼球,即:“鲁迅社会认知调研报告”的公布。

  这项调研是由上海鲁迅纪念馆根据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拟定问卷,联合北京、绍兴、广州、厦门、南京等6个城市的鲁迅博物馆、纪念馆,就“鲁迅认知”的相关内容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历时半年。在诸多的问题中,对于鲁迅思想的当代性测量显得极为突出,其相关问题是:“我们今天应不应该学习鲁迅的精神?”有54.1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这表明绝大多数人认为鲁迅思想仍具有当代性;“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对今天还有意义吗?”有77.18%的受访者选择了“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对鲁迅批判精神的当代性评价中,有72.05%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批判精神不是不合时宜,并且永不过时。

  批判精神是鲁迅思想的核心。这种精神不仅丰富地蕴含在他的大量杂文中,而且也流贯于他的小说、散文、书信、序跋等。当年鲁迅批判了什么?纵观他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的宝贵的思想遗产,大体是:批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思想意识;批判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祸国殃民的诸多行径;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中存有的落后、负面、腐朽的一面;批判了泯灭个性、缺失创新的中国教育制度;批判了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奴化意识;批判了历代统治者惯用的“瞒和骗”愚民政策;批判了自大、健忘、凌弱、怕强、顺从、自满、盲目、颟顸等国民劣根性;特别是他对精神胜利法的批判,从广义上说,是对人类普遍弱点的深掘,使阿Q进入了堂·吉诃德、奥勃洛摩夫等世界文学典型人物行列,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描绘人类心灵的全部隐秘”的“人身上的人”。所有这些批判,都是旨在建立一种“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社会。人们常说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这集中体现在其批判精神所昭彰的睿智和良知、学识和胆略。

  毫无疑问,鲁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爱新觉罗早已寿终正寝,北洋政府、国民党统治也不复存在,国人“明朗的天”已度过了60多年,鲁迅的思想“过时”了吗?鲁迅的批判精神因失去批判的对象而“失效”了吗?这次“鲁迅社会认知调研报告”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我认为,这一回答是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前提,即:我国的封建社会是结束了,但封建主义的思想遗绪依然存在;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离实现人类普世价值还有相当大的落差;整个社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反民主的专制意识、反文明的愚昧陋习、反进步的落后机制、反自由的统辖体制、反法治的人治模式。恰如陈丹青在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时所说:“相比鲁迅时代,只是故事与剧情变了,角色还是那些角色”。由此可见,中国在走向“大同世界”的进程中,亟需继承鲁迅思想,光大鲁迅的批判精神!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天生求理解。”哲学总是以“为什么”的方式提出,反映到社会科学领域,我们总是会问人们为什么会如此行动?社会制度为什么会如此运作?在质疑的同时,对反科学的说法和做法予以批判。——而这种理性是必须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之上的,它对现有的制度、惯例、常识都将作一番反省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其基本信念是:任何思想或制度都没有受质疑、批判的豁免权!倘若用哈耶克“公民社会必须具备公民的批判性思维”来衡量我国的现状,毋庸讳言,尚距之甚远!近读学者茅于轼新书《中国人的思维危机》,很受启迪。他说:“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人在思维能力上,特别是在逻辑思辨能力上,存在相当差距。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的现象相当严重。不少人缺乏理性,不会论证,推理简单,看问题偏激片面,动辄破口大骂,搞人身攻击。”检视当下的批判场域,那种“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语)的“中国式思维残障”现象并不乏见。学习和发扬鲁迅的批判精神,乃是根除这一现象的一剂良药。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时代,实施批判有着鲁迅当年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思想资源更为丰富,信息渠道更为畅通,操作手段更为便捷,交流对话更为快速——我们的批判理应更为有力且有效,这,才无愧于时代呵!


2011年9月26日 10:0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