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老龄化趋势亟需关注
上一轮的扬州疫情,这一轮的四川、甘肃、内蒙疫情,都呈现一个重要特征:老年人为主。感染疫情的源头是老年人,回到社区的扩散主力也是老年人。
10月26日,北京市疫情防控第248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称,此次京外关联本地病例年龄偏大,17例确诊病例中1例57岁,其余均在61~69岁之间,14例分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恶性肿瘤、类风湿、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专家组评估认为病人病情有进展风险,部分病例可能转重。其中1例已经由普通型进展为重型。
这一轮感染源头来自老年人为主的旅行团,返回当地后的二次扩散,也多由打麻将等聚会活动所引发,整个路径跟扬州疫情非常相似。而且,这一次堪称升级版,旅行团解散后四面开花,在多个城市引发局部疫情。这是我们没有及时地吸取上一轮疫情经验教训的疏忽而导致。
为什么是老年人?相对来说,对防控意识的淡漠,对防控常识的缺乏,身边防控管理的缺口,都是重要因素。
自第一轮疫情以来,年轻人怕死、老年人不怕就成为一道怪象,这种现象延续到今天。在一些公共场所,常常是年轻人捂紧口罩,而老年人松松垮垮挂着口罩露出口鼻,甚至根本不戴口罩。
防控意识始终未能与主流同步,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疫情控制的太好了。殊不知在国外疫情失控的地区,新冠成为了老年人的收割机,意大利一些村镇失去了整整一代人。我国严格的防控措施和不惜代价的救治原则,这种情形未能出现,但或许残酷的现实更容易唤醒警惕。
防控意识的淡漠和防控常识的缺乏是相伴而生的,很多老年人并不知道如何有效防控,口罩戴得不合规范,手部清洁不到位,聚餐打牌时不知如何降低风险等。
老年人聚集的区域往往成为管控盲区。譬如我们的办公大楼、公交地铁、大型商场等地方,管控都非常严格,然而老年人频繁活动的区域,往往在小区里、公园里,以及老年人的专属旅行团体中,这些场所和群体,一般是没有什么管控的。也就是20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严格禁止了包括小区内的聚集性活动,但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力度。
还有一部分意识落后的情况表现在,自己有了异常或者密接之后,因为怕给自己或身边人带来麻烦而选择隐匿甚至逃匿,给疫情扩散带来很大风险。叠加上最近流行的变异毒株传染力极强,漏网一个就是一大片。
基于如此,为了防止类似剧情一再重演,建议高度关注疫情老龄化趋势。疫情一旦起来就不仅是老年群体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一个城市或区域的生活工作停摆,劳动人口最为头疼。水桶原则非常明显,如果有一块领域是短板,那么其他领域防控再严格也无济于事。
建议对疫情涉及的人群和活动类型适当加以引导、管控,把缺口补上。而其它那些未曾暴露风险的场所和活动则没必要继续升级。譬如公共交通工具和大型公共场所等,已经够好,不必再严,在有效防控和公众便利方面取得平衡,科学防疫。

「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哪些人打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专家回应
- 25小时新增35例确诊,“边塞小城”额济纳旗疫情形势有多严峻?
- 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 多地文娱场所关闭
- 红歌会网评:新加坡疫情反弹似火箭 教训深刻中国当鉴
- 北京疫情防控措施调整 最新进出京政策来了
- 国家卫健委:本轮疫情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 波及范围或扩大
- 已波及11省份!国家卫健委:本轮疫情扩散风险仍在加大
- 关注!将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12月底完成任务?
- 【晚报】新加坡“与病毒共存”后疫情大反弹;网友纪念毛岸英诞辰99周年(10.24)
- 魏南枝:疫情下,美国仍在制度性劫贫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