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陶冶:白沙村采访纪实(三)

2013-07-16 16:07:11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陶冶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白沙村采访纪实(三)

  陶 冶

  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吃完早饭也就8点来钟,和谐路上就摆满了菜摊,多是外地来的。本地的蔬菜超市也才开门。里面是什么情形我不知道,只见街道菜摊上的菜价便宜的很。我不需要购买,但是也要问问。到十字路口处有个菜摊是村里的,我自然要问个仔细:

  西红柿2元 黄瓜3元5 蒜薹2元5 尖椒4元5 青椒4元5 圣女果3元5 豆芽1元5 黄豆芽2元 青瓜(西葫芦)2元5 大豆腐2元3 菜花1元5 土豆1元 蘑菇1元7 韭菜1元 青蒜1元7 大白菜1元 圆白菜1元 大葱2元 莲藕3元 豆角(四季豆)7元。其中豆角是最贵的,比北京的还贵;蒜薹便宜,比北京的便宜一半。旁边有一份更便宜,才2元钱1斤。这个摊主是私人的,自然也是外来的。这里说的外来的多是外村的。在白沙村不管你是什么地方来的,都不限制,不要地摊费,没有工商所的,也没有城管的,是真正的自由市场。不像我在洛阳市里早市上看见的,两个女工商所的人撵着一个推车卖菜的老头要费用。

  按理说,外来的卖菜摊主不是把本地的蔬菜超市和本村的菜摊给顶了吗?村上为什么还这样放任啊?我想,他们肯定有他们的想法,这样一来,菜价肯定要降低的,受益的还是白沙村人。我不由得佩服白沙村领导,看人家是怎么样利用市场经济的?是一味的为了赚钱发财吗?显然不是的。其实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保障供给。保障供给不是保障别人的供给,而是保障自己人的供给。通过白沙村的早市我就更清楚了,那些外地或外村的卖菜人,把他们辛辛苦苦劳作得来的成果送到白沙村来,丰富了人家的菜篮子,自己人究竟得没得到供给的保障啊?于是,我想明白了,为什么一些去美国的人羡慕美国,说美国的东西便宜,比咱们中国还便宜?原来咱们中国就是舍弃保障本国人的供给,而慷慨地供给了美国人。相比之下,我认为有的大人物还没有白沙人聪明睿智啊!

  回到宾馆,侯丙子领来了一位老同志,名叫侯广义。下面就是侯广义的谈话记录:

  我是土生土长的白沙村人,1948年9月1日生。比侯二河大,他59,我66。白沙村是个穷地方,三面是山,地少,没有出钱道。只能搞点儿条编,卖点儿荆条帘子,到一九三几年后,经济来源就是小煤窑。

  二河的父亲侯抗红和老支书万清是同事,当民兵连长,土改时是农会主任。留下一女俩男,这样,二河就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二河的父亲去世了,为了生活,万清就给二河找个继父叫孔繁起,于是二河就又有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叫孔顺和,妹妹叫孔彩云。

  二河家跟万清家住得很近,万清是看着二河长大的。二河勤快懂事,初中勉强读完了就回队里放羊了。万清老支书清正廉洁,相中了二河。万清是文盲,开会时不能做记录,就把大队会计曹有美提上来当支书,自己当副手。这样干了四、五年,由于曹有美能干能写,就被调到淑村镇当公社副书记了。曹有美一走,万清还得找年轻的有文化的人帮助自己,于是就把二河选上来做自己的助手,他好继续当支部书记。

  开始虽然说侯二河是副书记,其实就是领着社员出外勤,兴修水利的活都是二河的事。参加了坑洼水库、跃峰渠、车谷水库、口上水库等水利工程施工。修水库时土石方都是人抬,不用车。

  老支书对二河要求特别严,不吸烟、不喝酒,戴手表都不行。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到队里干活了?原来是被停职了。就是办电的时候往下卸变压器,不慎变压器掉地下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领头的副书记这样不珍惜公共财务,就要负责,于是就给停职写检查,到广播室里当广播员。5天后才饶恕了他。

  二河家七、八口住一个小院,后来建个四合院。盖房打地基时要用水,因为正值抗旱,老支书就是不让用。

  1976年6月22日老支书(是公社党委委员)本想拉完木头参加党委会,意外遭遇车祸离开了白沙人。万清的娘是侯家的闺女。葬礼后,上边让二河代理书记。一年后正式担任白沙大队支部书记。

  到八几年了,二河出去办事跟我借钱,50元都没有。那时是客货两用的所说“半截子”车,要加油啊。

  到现在,二河的亲属没有到两委会担任职务的。

  (谈话中他接了个电话,卫生所来病人了,他就匆匆离开了。)

  下午两点四十赵保成来了,我就采访赵保成了。下面是赵保成的谈话:

  我1950年生人,64岁了。我在峰峰矿区初中毕业。68年10月份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被大队派到白沙学校当民办教员。侯二河上三年级,特别聪明好学,数学、语文都很好。我先教两年小学,后到初中教侯二河语文。我干了15年也没能转正。改革开放后,民办教员工分加补贴,全公社剩3个了,我是其中一个,每个月补贴8元钱。我觉得难以维持生活,就辞职了。

  侯二河有胆识、有魄力。他聪明到什么程度?那时候学校没有音乐老师,他听到别人唱的歌就能用横笛吹出来。当时是小学戴帽的两年初中班,共3届。他是第一届。到现在我还保存跟他们班的毕业照,可以提供给你。生活所迫不上学了,他就回队上放羊。放羊挣工分多。整劳力一天挣10分,他还不是整劳力放羊就能挣12分。他父亲是我们大队老干部。

  他当上支部副书记后,就带工参加兴修水利。他有组织能力、有号召力。修白沙水库,武安县投资,没有机械,全是人工推排车。10个生产队,每个队出20个劳力。春天修,干河,没水。公社配一台推土机,上1尺土,轧一遍。我在学校任教,晚上义务劳动,大队管一顿饭。白天不管饭。他领全村200人,很不容易。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跟班到底,老百姓对二河很敬佩。

  那时候社员们也听话,都肯干不怕苦。施工的时候也有危险,有次刨土塌方捂里1男1女。

  1972年修跃峰渠,是国家工程,从红旗渠引进的,在姚庄,全部是人抬土,用抬筐。修了两年。

  老支书去世之后,他的担子就重了。老支书在世时,工值8毛—1元。他接班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企业)发展起来了。

  原先1958年搞铁矿,是武安县搞的。我们一个生产队出一挂马车运铁矿石,运到峰峰火车站,挣点装卸费和运输费。当时铁矿没有路进不去车,就是要把矿石担到平地上,装上车。一人一次担100多斤。

  侯二河上来就搞石料加工。开始就是用手敲(石子),一个白灰窑,一年收入十几万。1983年搞粉碎机,承包给个人,觉得收入太少,后来就收回大队集体搞。现在上大型破碎机,年收入900多万,接近1个亿了。建材厂成了支柱产业。我们白沙村石料成了邯郸的品牌,辐射到山东临清、聊城,河南濮阳。我当了销售员,主要是销售白灰和石子。都是小青石,含碳量小,耐压度高。

  土地,当时按上级要求分了,每人1亩3分,还没收回。

  我们白沙村原来的住宅一半是窑洞,买不起木材、砖。后来盖平房,再后来就建楼。

  他(二河)年轻开会没人听,有些老人儿居功自傲,不服气,瞧不起他。老支书在世时10个生产队10个队长,年头多了,在二河任职副支部书记之前就是队长了,号称“十大元帅”,就想论资排辈了。有的甚至坐在桌子上,不爱听了,说声“走!散会。”就都走了。他没少哭,不干还不行。

  我在石料场当会计,后来到焦化厂当厂长。我19岁当民办教师,他也就15、6岁。在村里一起工作了,我给他写材料。他出席武安双代会、邯郸双代会,我都给他写材料。我们看他干得好,受群众欢迎,宣传他也是宣传咱白沙,值得!

  在白沙当支部书记少的当了3个月,多的是1年。他当了30多年了,不容易!

  (他)最大的特点是平易近人,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官大官小,都能一视同仁。村里有不养老的,一分房,弟兄俩谁也不让老人住,嫌脏。他专门出台一项政策,不养老、品质不好,全家不给(福利)待遇。我们是每个人的待遇一年达4000多元。

  他非常孝顺。一见老人有困难,他受不了。有矛盾的(家庭),他劝解,实在要分的,他帮助怎么分才合理,不怕麻烦。

  有个鳏寡老人子女好几个,没人管,给送到大队来了。原来是平房,一个院,老头住一头。进楼后,她(儿媳妇)都当奶奶了,不愿跟老人一起住。面对这样的家庭,他有办法教育和治理。

  白沙村文艺宣传搞得好,有白沙剧团。传说,有个赵家人看坟地,挖出个方圆一尺多的石头。风水先生说:“你们这里要出皇上!”之后就出来个赵全德,自学唱戏,在戏里面当皇上。有个学戏的徒弟练功时翻跟头总掉帽子,问师母,师母告诉他,把脑袋绷起来就不掉了。意思是用力把脑袋的筋络撑鼓了,帽子就紧了。师傅跟老婆说,(这个秘诀公开了)今后就没人送礼了。

  武安的地方剧种是平调唠子。邯郸日报说,武安的平调唠子发源地就是白沙。我们的剧团2012年调演时,去人民大会堂演出了。中央电视台7套还播放了。

  我家住180平米,四室两厅。

  侯二河媳妇没工作。他母亲去年才过世。他媳妇就在家里照顾老娘、照顾儿媳妇。到大队参加活动也不要报酬。

  二河媳妇是邵庄的,我媳妇也是邵庄的。二河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原来住在沟里边两处房子,一个三间、一个两间,相当困难。现在住300平米的别墅。住别墅也是平等对待,除了大队每户补助6万元,还面积之外的自己认可拿钱(800元1平米)就可以的。

  我们村提倡唱红歌。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每年都组织党员参观、旅游。

  我们这里土地不打粮,只能种玉米和谷子。

  我的工资1200元。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上午8点半,采访赵书利。下面是赵书利的谈话记录:

  我叫赵书利,虽然是女性,不是美丽的丽,是胜利的利、顺利的利。我的历程还真的顺利。

  我18岁父亲去世,48岁。是在(薛村矿)一次矿上塌方遇难的,非正式矿工,是合同工。我妈当时才43岁。我上边有姐姐,下面有弟弟。我们姐俩找对象都是本村的。我爱人在修配厂上班,姐夫在饲料厂上班。我在纯净水厂上班,1000多工资。姐夫在鳆鲜楼上班,900元工资。我的女儿13了,上五年级了。

  我很敬佩侯书记。他在顾大家的同时,也顾我们小家。从我自己说起吧:

  我父亲去世早,我们一家生活很困难,他就给我和我弟弟安排工作。我到村委会当广播员。我1994年18岁,高中毕业,挣240元。是侯书记主动到我家的,不是我们求的。我弟弟16岁、初中毕业就给安排到村委会当街道负责人,工资也是240元。我弟弟叫赵振,现在焦化厂当会计。

  由于侯书记对我们家的关照,对我们家庭很负责,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我母亲就没改嫁,今年64岁了,跟我弟弟一起过,享受幸福晚年。这若不是集体经济,他有心也无能为力啊!分田单干了,谁管谁呀?

  我1994年参加工作,1995年培养我入党。我是我们白沙村第一个女广播员。后来是7、8街道的负责人。再后来是村里管计划生育的统计。武安市评我计生先进工作者。1997年到帆布厂当会计,还在铁矿过磅房干过,都不是一般的工作。

  以前街道不规范,侯书记有超前意识,力主新农村改造。当时有人想不通,搬迁有抵触情绪。老百姓住楼房不适应。侯书记就先盖一排楼,让十几户先搬进去,感觉不错了、认识到好处了,让谁再住平房都不愿意住了。住楼房舒适啊!

  以前吃水难,去一里多地,爬井坡,小心翼翼地打上来,担回家累的很。盖楼了,在西边打个深井,安上自来水。现在是净化水,不是一口井了。我们出的净化水内部成本价6毛1瓶,内供水。周边人也可以买。

  当时不愿意搬迁的人觉得家当没处放,建楼都有地下室,每户都有十三四平米做仓库,东西也有地方存放了。

  我们每10天每人免费发半斤肉。有养猪场、奶牛场。蔬菜也是自己大棚钟的,按时发放。外村来卖采的不收费用,大力支持。逢五(农历)一集,不限制、自由买卖,物资充足、便宜,有利于村民生活。现在我们村里没有光棍儿。外村的姑娘争着往这里嫁。没有穷富。只要结婚了就有福利了。心情好了,生活好了,人活的也长了。90多岁的好几个。在村卫生所(老年人)每季度检查一次。一年两次的检查是从大医院请来的大夫。每年圣诞节(为何要在“圣诞节”这天呢?)侯书记都在鳆鲜楼陪他们(65岁以上的)吃饭。

  我妈43岁守寡,我今年39岁了。

  侯书记对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都是优先安排工作和住房。对残疾人很照顾。对双女户、困难户住房可以自己挑选。剩下的就抓阄了。

  邵巧书生俩女孩,本人腿有残疾,分楼时给一层。

  张立文媳妇也残疾、卧床。村委会考虑为了让他能照顾老婆和孩子,安排他扫路。这样,没有准点,自己找时间,可以照顾家里。他40多岁了,一个女孩才10来岁。

  侯书记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村里规定,考上大学就奖励。考上一本的奖励1万元,考上二本的奖励5000,考上三本的奖励3000,考上专科的奖励2000。每年有几十个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到大队就领取了奖学金。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书本费、杂费、学费由大队代交。

  对男到女家落户的也特别重视,婚礼由侯书记操办,车辆也都由村里给找。支部委员赵俊廷原来在邯郸部队当兵,来我们村演习。有人想到赵淑红姐妹俩,侯书记就让排长给说和,真的说和成了。赵俊廷到我们村当电工,跟岳父一起过,后来培养成支委。小姨子赵时利嫁到外村有工作的。

  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赵淑红)她妈叫张葵叶,父亲叫赵双克。老两口不愁没人养老了,生活得很开心。

  我们村没有上访的,有困难的都照顾到了。个别有闹矛盾、纠纷的,村里有调解室,及时调解,问题不出村。

  我现在负责水厂、气站、洗车三项工作。

  (我们村)上班有工装,两季,夏季和冬季。

  侯书记很重感情,对待一起共事的,退位的同事给予同等待遇。

  环保工作也抓得很紧。环卫队一日两次,早一次晚一次(清扫),早晨7点半左右垃圾车收垃圾,各户送垃圾。小孩子都有环保意识,在路上吃雪糕都把包装纸和雪糕棍儿送到垃圾桶里。石料场安上防尘网,四周封阻,不扩散。

  村里很民主,每年开两次议政会,全体村民参加。侯书记当场作答。能解决的当场解决。(所谓的议政会实际是“意征会”,即民主意见征集会。)实行八公开。村长做白沙村工作报告、财务报告。支出、债务、积累的情况让村民清楚。我也是理财小组成员,4男1女。领导批过的,我们审核,通过了才能核销。村长批过的,侯书记再审核。这样基本没有不通过的。自己觉得没把握的,也就不敢去报了。各厂花钱,厂长签字、村长签字,经书记审核,再到理财小组通过。

  到年关各企业外边欠的收不回来,欠外边的人家也坐等讨要。侯书记带头出去筹借。为什么外欠呢?比如有的订货会,也不能一次付清,以免事后不负责了。

  侯书记对自己要求很严。他有两女一男,都结婚生子了。女儿外嫁,都不在本村。

  老母亲跟弟弟过,去年农历四月底心脏病过世,80多了。侯书记哭,大家也哭。但必须丧事从俭,不让演电影、不让放焰火。弟弟孔顺和在白灰厂。

  (喜事)村里控制,结婚只能用6辆车。没差距,都是6辆,显不出高低。喜事和丧事都由理事会承办。

  侯书记也随礼,对谁都不落。农村礼小,50—100。他平易近人,见人主动打招呼。群众有困难找到他,能解决尽量解决。他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十大元帅”也服气了。

  他19岁当副书记,28岁当书记。没有万书记的培养就没有侯书记,没有侯书记也没有我们的今天。

  同日10点40,在邯郸医院退休的张杰峰受赵凤章的委托来看我们。他也是本村人,这里也有他的新居。顺便我也采访了他。下面就是张杰峰的谈话记录:

  我是1946年4月7日出生在白沙村。1963年考入河北邯郸医专,67年分配到邯郸地区医院(今邯郸市中心医院)。06年退休搞一段门诊,现在全退。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会、毛体书法家协会。元月5日在这里搞笔会,确定“白沙创作基地”。毛泽民孙子毛世霖(毛体书法家协会会长)来了。开了4天,成立了毛体书法家协会白沙创作基地。是赵凤章和我创意的。村里管吃、住和赠品。

  我一开始考入邯郸医专的时候,和在邯郸石油化工厂的工人我村张禄全。还有我的同学何永全,他考入邯郸师专。他俩是亲戚。我们三人背着背包、被子、衣物,徒步走到邯郸,那时是土路、小路,更没有车。早7点走到午后1点多才到邯郸。医专毕业后,分配工作到邯郸医院,06年退休的。

  期间回来介绍几个医生来诊病,去年也来了,给乡亲们看病;有时候也带乡亲们去邯郸看病。

  我在邯郸医院碰上我们村的30多岁的女人,胆道蛔虫,我找人给看了,好了。这个人的儿子见了我还说了这个事,我想了一会儿想起来了。给乡亲们办的事,都还记得。

  我上学之前,我父亲张存林在土改时是村农会秘书,公社化后大队第一任会计。他14岁到关外在药铺里抓中药,摸脉学中医,可能是吉林农安县。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20多岁回来的。在村里开诊所看病。1946年土改,当时会写字的很少,他毛笔字好、会算账,参加农会,现在还保存农会的公章。后来有《土地法大纲》,搞复查,按土地、浮财多少来定成份。

  我小的时候,正是1960年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吃不饱,在学校上第三节课肚子就咕咕叫。吃“瓜、菜、代”。开始十几个同学,坚持下来的两三个同学。上学前带一兜红萝卜。每天吃点儿,不敢多吃,怕吃没了。整个村子比较穷。人民公社、大食堂、“60条”我都赶上了,农活我也都干过。村上在六几年搞石子往峰峰煤矿送,卖石子赚点钱,靠运输挣点钱。我老婆也是医生。我们俩女儿,一个在医院,一个在学校。邯郸有房子,这里老家也有房子,搬迁后按村民的搬迁规定,我自己拿钱,分得了120米加80平米,二层,对面,属于子母间。还有13多平米的地下室。哪天领你到家看看,刚搬进去。我住在村里,给乡亲们义诊、开药方。回报故乡。去年带来市中医院专家医疗队-义诊。这样,我们两面住,好好享受享受晚年。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