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陶冶:我跟农民兄弟夫妇参观刘庄

2013-07-07 16:17:5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陶冶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我跟农民兄弟夫妇一起参观刘庄

  陶 冶

  2012年11月3日,新乡市获嘉县崔槐树村农民自办的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继正学校”的创办人答应陪我去刘庄参观。

  早饭后,继正学校书记夫妇就来了。我们一起上二楼“华夏伟人室”向伟人塑像鞠躬,同时也瞻仰了10大元帅的塑像。之后上三楼“群英居”瞻仰了建国前的烈士和建国后的英模半身塑像。一楼是教室,就没进去看。因为他们也没去过刘庄,就陪同我一起去刘庄。校长家有个“老人代步车”,前面是单轮导引,也就是三轮车,但是也可以坐4人。校长的家长开车,很快就到刘庄了。

  一进刘庄就感觉到了另一片天地。街道宽敞洁净,没有行人。两旁的楼房都一个模样,四层别墅,一层做车库或仓库。我们一直开到丁字路顶头往左拐,道南也是一片和前面一样的别墅式住宅。据说现在的刘庄村人已全部入住新村别墅,每户472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居住条件优越,还可以享受很好的福利待遇,过着比都市人还惬意的生活。从当年的盐碱荒滩到如今的良田沃野,从过去的土墙小院到现在的花园别墅,传奇般的人物史来贺,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带领着勤劳能干的刘庄人,赋予了传统农村新的涵义,缔造了一个美丽生动的人间神话。

  我去晋州的周家庄看过,还两次去临颖南街村,都是农村继续走集体道路的典型。在河南临颖南街村参观时,我有个书面发言《三面红旗万岁》,参观河北晋州周家庄后在网上发表《人民公社魂魄在社员共富成现实》。虽然乌有之乡网被封,网上我的文集也没了,但这篇文章现在到百度上还能找到。南街村和刘庄村都是个自然村,在公社化期间是个大队;而周家庄是个公社,现在是乡了。江苏江阴著名的华西村我没去看的,但是从电视上已经看见了。华西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不一般,我觉得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的还是周家庄、南街村和刘庄。如果农村不搞分田单干,不学小岗继续学大寨,人民公社就不能解体,农业的现代化就成功了。除了个别偏僻的山区只能自己养活自己的地方,区别对待给他们分田到户之外,集体劳动集体生产是农业水利化和机械化的保障。所谓的“改革”又倒退到建国初期,甚至旧社会了。硬说分田到户搞承包是进步纯粹是胡说。小岗是个自私自利,而且又懒惰的典型,根本代表不了全体农民。能代表农民本质的还是大寨人。就连我写的长篇电视报告文学《皇天后土》里的50年代的全国劳模、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纪英林也很能说明问题。

  纪英林从高山打井抗旱开始,到1958年公社派他带领18个青年劳力到一个兔子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改土造田,成立个红石岭大队。为了积肥,他每年都利用大年初一这一天,到公社的直属单位起厕所。因为这天各单位都放假,很少或没有上厕所的。又因为是冬天,大粪冻成粪柱子了,刨倒了就是粪块子,往粪车上装很容易。所以人家真是做到了“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在农村人粪叫大粪,是顶级的有机肥料。所以,他们的土地肥沃就是高产,连陈永贵看了都佩服。到1983年终决算时,人家的劳日值(10分工的分值)就达3元6毛5啊。他们工副业的收入和农业收入对等。可以说人家那时社员就达到小康了(我认为小康就是上中农的生活水平)。1984年,分田单干(名曰大包干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吉林省已经是汪洋大海了。从白城地区到县里都做纪英林的工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时任白城地委副专员、原任岭下公社党委书记的苏荣因为跟纪英林(兼任岭下公社副书记)有深厚的交情,省委就委派他做纪英林的工作,硬是把个好端端的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放倒了。如果纪英林和红石岭的社员能坚持下来,肯定错不了。

  我在这里说纪英林的事迹和红石岭的遭遇,就是对比说明小岗为什么自己养活不了自己?那不是因为集体道路限制了小岗人的积极性阻碍了他们的发展,而是小岗村没有好的带头人,小岗人自私懒惰造成的。农民历来是需要教育和带动的,小岗人就没有接受党的教育,不听毛主席的话,懒到不用说拣粉粪积肥了,就是猪圈粪都没人起,没人要,跟红石岭正相反。纪英林惜粪如金,而小岗人视粪如废物。我不知道这样一个各顾个的小岗人,居然还能冒着坐牢的危险有足够的勇气签名立下证据要分田单干。这个领头搞串联的人居然还有威信能招集17个人来跟他结成一条心。现在这臭名昭著的所谓的“18个红手印”已经上了共产党改革史了,可是为什么单干了30来年还是困难得要上级派来的“救星”自己掏钱资助这个、资助那个呀?等这个“救星”发现单干仍然解决不了小岗人的温饱,更谈不是致富了,便带领小岗人去南街村参观学习,决定走集体道路时,懒惰成性、吃惯了伸手饭的小岗人还是团结不起来,形成不了集体意志,逼得沈浩不得不让步改为招商引资,导致在跟资本家讨价还价的应酬中,不胜酒量而睡过去了,造成了一个好干部的英年早逝。然而,党内、尤其是高层还允许央视为小岗这个黑典型歌功颂德。岂非咄咄怪事!?这是“实事求是”吗?我就觉得跟那个把井冈山写成“井岗山”一样,明知道错了,就是要维护领导人的威望而敷衍下去,认错为对。我不知道这些认错为对的人还要维护多久?现在所说的“三农问题”怎么来的?不就是推行小岗村这个所谓的典型而造成的吗!什么水利设施失修也好,大型农机械废弃也好,农田改造停滞也好,都是“18个红手印”的恶果。如果说单干能行得通还提倡土地流转,集中到种田大户手里或者搞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干啥?这在事实上已经自我否定了,就是嘴硬不承认已经错了而已。要搞社会主义,不管特色还是本色,农村不走集体道路、不办大农业就是行不通的!咱们神州大江南北,乃至白山黑水的黑土地上,还有些继续走集体道路的典型,为什么就熟视无睹啊?远的不说,就是中央所在地的北京,不是也有继续走集体道路的致富典型吗?为什么就装看不见和不知道呢?

  因为这次南行之前就从网上了解了,刘庄虽然失去了史来贺,但是刘庄党委一直继承着史来贺同志精神,以让群众既富裕又幸福为指导思想,继续带领刘庄人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围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调结构,上项目,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好又快。刘庄村多年来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国家文明村”、“全国文明乡镇企业”等荣誉称号。我认为史来贺精神就是毛泽东时代培育的中国人精神的具体代表,如大寨人精神、王铁人精神、老愚公精神、雷锋精神乃至鲁迅精神、董存瑞精神等的集合。作为共产党人,还应该具备罗盛教和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作为农民领袖,能有前面6个人的精神,就足可以带领好一个村落的居民(过去叫阶级弟兄)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当地农业的现代化,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生活。所以,我是很佩服史来贺和跟他一起得到毛主席高看、党中央重视的雷金河、吴仁宝,尤其是陈永贵的。我没机会为他们著书立说、树碑立传,我就为跟他们类似的家乡人纪英林写了传记。至于南街村的王宏斌能用“外圆内方”的策略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保持到现在,并取得不断的发展,更是难能可贵的。所以,王宏斌和前面的4位都是我崇尚的偶像。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农民兄弟,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我们的车左拐走不远就看见了刘庄村委会的牌子。我下车就奔村委会去了。我登上2楼,看见一个门开着,里面有俩人,我就进去说明来意,并且把我从网上下载的两份有关刘庄和史来贺的资料给他们看,以表明我是有备而来的。那个小青年接过去看看,告诉我,要参观就看史来贺纪念馆。这时候校长和书记的爱人也上来了。我说我不是一般的参观,我是想深入了解了解。用我们行话说,就是想多接触些村民,做采访的。毛泽东时代我当过工作队,我还想跟农民兄弟“三同”,把我安排到一户村民家住,最好是到一家困难户家里住,吃“百家饭”,我自己付饭费。小青年可能就是管接待的。他说我的要求办不到。他们这里没有困难户,都一样的。要了解情况,看纪念馆就都知道了。另外还有资料。他就操起电话跟纪念馆的人通话,让接待员接待我们,给我们一套资料。我说要给3套,继正学校的领导就在我身边。我就介绍给他,他很客气地说,真还没听说的。我说“你们都是新乡的,是邻居。他们为有你们这样的好邻居而感到光荣,早就想来的。他们都去大寨了,你们这里若不来看看就遗憾了。今天陪我一起来了,向你们学习,这是一方面的。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他们这个学校,是你们的邻居,又都是农民兄弟,能创办这样个学校,也是你们新乡,乃至河北省的光荣。校长立即把他的资料送上来。那小伙子翻看着,边看边连声说“是”。其实我尽管这样说,继正学校是无法跟刘庄相比的,更不能相提并论。我的目的就是让他明白,我们几个人不是通常的参观者,看看而已。尤其是我,是要做文章的。既然他已经重视了,而且热情接待了,我就该告退了。可是,我却问他看没看过央视刚刚播放完的电视剧《焦裕禄》?他说他没看。我说,你们该拍一部电视剧《史来贺》。他说他们有《史来贺》光盘。显然他没懂我的意思,《史来贺》光盘我虽然没看,但我想那肯定是关于史来贺的事迹或生平的纪录,不是由演员扮演的。焦裕禄就拍了电影,当时看就很不错了,挺感人的。但是又拍电视剧了,看了电视剧就觉得电影是很不够的,因为受时间限制,不能充分地表现焦裕禄的人生。我想,若是给史来贺拍部电视剧是很有意义的。那小伙子没再说啥。我让他把我的建议转达给村领导。

  因为史世领外出了,况且他是史来贺的儿子,跟他说也不见得就采纳的。我把我的想法跟刘庄人(尽管是个小青年)说了,也就行了。我并不期待人家的采纳。我们就去参观史来贺纪念馆。临走前我让他给我留下姓名和联系电话,以便今后联系。

  史来贺纪念馆的名称前面冠以“刘庄展览馆”,这样就是“刘庄展览馆·史来贺同志纪念馆”。建筑挺宏伟、别致,堪称刘庄一个景观。我们4人下车后就留影作为纪念,之后走进纪念馆。门口右侧有个接待室,那里的女接待员已经接到村委会办公室的通知,给我们3套资料。资料袋里有3本书(《一面不退色的旗帜—史来贺》、《“三个代表”的典范—史来贺》、《史来贺纪念文集》)和光盘。接待员不负责解说,我们自己看。

  纪念馆正厅有史来贺坐着的白色全身塑像,类似毛主席纪念堂的样式,很成规模。史来贺,这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这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就响遍全国的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一样,成为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2003年4月23日,他离开了人世,可他的名字,却被世人永远铭记。他曾经9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多次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曾是个“方圆十里乡,最穷属刘庄”的普普通通的小农庄,中国的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名字;可在河南乃至全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中,它却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拥有异常显赫的声名。这一切,皆因为刘庄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一个好带头人史来贺。

  纪念馆共分12个展厅:1、史书记生平;2、党的关怀、共和国的信任、荣誉成果;3、外事活动、国际交流、考察访问;4、与时俱进50年;5、史书记工作、生活场景再现;6、华星药厂;7、共青团、党的建设,军民共建;8、科学发展观、高效农业、现代工业、新兴第三产业;9、妇女儿童事业、群众生活;10、未来展厅;11、报告厅;12、纪念品零售区。

  因为整个纪念馆就是我们这伙客人,我们观看得从容仔细。校长夫妇和书记夫妇都是赞不绝口,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跟他们一样,所不同的是我对史来贺的语录饶有兴趣。虽然这些话都是史来贺自己的话,但:我总觉得非常熟悉。

  “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奉献,而不是索取。牌子、名声不值一个钱。能给群众办几件好事,比啥都值钱。”

  “社会主义天上掉不下来,地上冒不出来,要靠自力更生干出来。”

  “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党走;共同富,走的才是社会主义路。”

  多么简明易懂啊!多么朴实无华啊!多么具体生动啊!比起那些拗口的,加上很罗嗦修饰语的,其实一句话就点明了的,被跟班吹捧得深奥无限的,还需要连篇累牍分析才能被理解的“金口玉言”,我看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共产党员是干啥的?就是给群众办事的。能多办更好,办不多,办几件就行,群众就认可、就买账、就拍手。不用满世界到处跑,还搞什么“调研”。老百姓心里想的是啥,难道不知道吗?

  社会主义并不遥远,更不缥缈。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都进入社会主义了,有人却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了,还要重新摸索。真不知道是往哪儿摸?现在,我们都看清楚了,而继承人还要继续摸,我不明白要摸到哪里。

  社会主义怎么来啊?是靠天吗?是靠地吗?都靠不来的。求爷爷告奶奶也没用。什么引啊、招啊,那都是权宜之计,引不好是引狼入室,招不好就是招徕祸害。唯有靠自己最把握。连个老农民都懂的道理,就是有人不懂,岂不怪哉?

  让老百姓听话跟着走,容易!把集体经济搞好了,大锅里满了,小碗里都有了,就都没意见了,就都是顺民了。决不能让一个或几个人把锅端家去,让其他人饿肚子。用“特色”让少数人富起来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走的才是社会主义路”。我们的农民领袖真的了不起啊!刘庄人给他塑像,给他建纪念馆,是当之无愧的!他生前没说让人记得,也没说让人忘记。记得和忘记那不是主观愿望所致,那是人民群众,也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老百姓不仅仅记住他们的恩人和救星,也同样不忘他们的仇人和灾星。记住了岳飞,就忘不了秦桧;记住了江姐,就忘不了甫志高。当然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流芳千古,后者是遗臭万年;而相同的是都被载入史册里,想逃都逃不脱的。

  再看看他们领导班子给自己的约束:

  刘庄党员干部“约法三章” 不搞特殊 不准谋私利 不准脱离群众

  用史来贺精神对照自己

  史来贺书记一生信念坚定、勤政廉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功地经受了苦与乐、公与私、是与非和荣与辱的考验。他撑起来一把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他俯下身是一头牛,为百姓鞠躬尽瘁,铸就了一座巍峨、高耸的爱民丰碑。

  史来贺精神

  党性纯洁 信念坚定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 廉洁奉公

  干部实行“五免职”

  对违反各种制度和村规民约者免职;对搞派性闹不团结者免职;对争名誉地位者免职;对提意见人打击报复者免职;对工作敷衍了事者免职。

  农村干部“五不怕”

  一不怕吃苦 二不怕吃亏 三不怕惹人 四不怕困难 五不怕熬夜

  刘庄组织架构

  刘庄党委下设9个支部 27个党小组 191名党员

  书记 史世领

  副书记 马玉学 史世会 张贵龙 刘名宣 杨红军 刘树林 王智义

  委员 刘名海 王连忠 李安林 刘名领

  刘庄村委会

  下设6个村民小组 364户 1784人

  主任 史世领

  副主任 张贵龙 刘俊荣 刘树范 李良才

  委员 王连太 刘清德 刘清元 刘名振 杨 勇 刘树彦 马玉峰

  刘军伟 吕丽娟 职丽霞

  刘庄纪委

  书记 张贵龙

  副书记 王智义 师书庆

  委员 刘俊荣 刘名振 张贵忠

  看来刘庄里刘家是大姓,史家是少量的。但是,史来贺就能把各氏人家各有肚肠的心聚拢在一起大干社会主义,发展成全国顶级的富裕村,不说是小康也小康了,农民兄弟都如愿以偿地享受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念共产党、感谢党的缔造者毛主席,由衷地跟共产党走,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牢牢地砌上了一块永不脱岗、永不腐蚀、永不溃烂的根基。

  有了这样健全的党政组织,有了制约干部的规定,别说是基层组织,就是从乡到县到市到省,乃至到中央,都该这样做的。如果各级组织的干部乃至顶级领导都这样做了,还有党员干部的腐败吗?还有冤假错案吗?还有上访大军吗?还用耗费相当于军费的巨资“维稳”吗?

  我多么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在“调研”时也到史来贺纪念馆看看,对照一下自己,别总是喋喋不休地强调这样,强调那样。我们党已经严重地脱离了群众,甚至跟人民群众对立了,说话人知道不知道?我觉得“维稳”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你自己为这个社会带来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效应?你自己的内心是否牢牢地稳固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了?是与人民心贴心,还是与人民如冰火?人民的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你们想到了吗?“为人民服务”你们有几人还奉为自己的人生宗旨?

  我不想再问下去了,我该想想我自己做得怎么样?我的儿孙做得怎么样?我们祖孙三代还够不够共产党员的资格,愧不愧对“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我们愧不愧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人家史来贺能把儿子史世领教育好,被村民和党员选上来接班了。华西村吴仁宝把儿子吴协恩培养好也被村民和党员选上来接班了。周家庄雷金河的儿子雷玉良是国家干部退休了,孙子雷宗魁被选上来继承了爷爷的事业。这表明人家对子孙培养的成功。作为我党各级领导者不该看看自己对儿孙的培养怎么样吗?他们是否违背了你的意愿或者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做了你所不希望的或者危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坏事啊?子不教父之过,难道不该好好学习史来贺、吴仁宝和雷金河吗?

  我们几个看完了全部展览,到史来贺工作、生活场景再现的展厅里,坐在他办公桌前和床铺上拍照,重温挂在墙上的“五不怕”和“五免职”后,离开了纪念馆,来到毛主席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纪念地。

  1958年8月6日下午4时22分,毛主席在地方领导的陪同下,乘坐当时新乡市唯一一辆苏联造华沙牌轿车抵达七里营。毛主席身穿白衬衫,灰色长裤,面带微笑,向周围欢呼“毛主席万岁”的群众频频招手。在人们的簇拥下,毛主席走到公社大门前,仔细看着墙上的牌子,县委书记胡少华随即说:“这是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主席小声读了一遍“人民公社”。耿起昌问毛主席:“这个名字可以吗?”毛主席点点头,用肯定的语气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 随后,毛主席走进公社大院,看到迎面屋门口挂着“政治系”、“气象系”两个牌子,得知是公社办的红专学校,表示满意。在听取了当地领导的汇报,并吃了一小块西瓜后,提出“出去看看”,正式开始了他在七里营历时近两个小时的视察。…

  毛主席了解了七里营人民公社下辖3.1万人,管理上并没有困难后,走进敬老院、托儿所、食堂、社办工厂和棉田。他来到村头棉田,兴致勃勃地走进棉花丛中,听说每亩能产1000斤籽棉,他郑重地说:“收到手里才算数!”当听到农民说“解放前每年只有30元的收入,去年收入84元,今年还准备维持这个数字”时,他马上说:“今年要100元,100元。”老人家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叮嘱随行的河南领导:“你们河南都像这样就好了。”

  毛主席离开棉田时,发现周围群众很少,得知许多老百姓因“安全需要”被“隔离”了,立即指示“希望见到更多群众”。等他重返村里,上万名群众已站在路边迎候,两个社员还抬着上写“祝毛主席身体健康”的匾额。听说毛主席要接见,老师课也不上了,学生们冲出教室把教室的门都挤掉了,追着毛主席的汽车一直跑到看不见。

  下午6点多钟,毛主席结束视察,即将离开七里营。有个村民离家办事回来,看见毛主席的汽车已开出二三十米远,他拼命追上去,举起双手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发现了,让司机停下车来,走下车朝他招招手,示意告别,在场的许多人流下眼泪,喊着“毛主席,下次再来呀!”

  眼前,当年棉田边建了一壁纪念墙,墙前矗立毛主席塑像,周围栏起来以便保护。因为没人看守,围栏门挂锁,我们拍照后,发现水泥门柱上有人留下个苹果,我们也想留点表示,就想到老人家嗜好吸烟。书记夫人说校长丈夫吸烟,就到车上要了一支点着了,放在水泥门柱上,奉献给老人家。

  晌午了,我们沿路找个饭店吃完午饭就往新乡赶。因为老人代步车不能进市里,找到个去火车站的公交车站,他们送我上车就分手了。

  到新乡火车站售票处,我买到了K820次去石家庄的16车041号新空调硬座票。14点43开车,到石家庄就傍黑儿了。如果要去西柏坡就要到石家庄北站才有车,我就找到开往北站的公交车坐到北站。上车时就掉雨点了,下车时就小雨蒙蒙了。我远远地看见了一个灯箱招牌,是部队招待所的,赶到牌子处是一个胡同,胡同里头有个招待所。我高兴地进去失望地出来了,没有房间了。我就往回走,要到下车的地方了,看见一个灯箱招牌,是个小旅店。我踏着泥泞的小道进了老旧的现在称为“棚户区”的平房,看见一间小屋有个老头。他见来了客人当然很高兴,说是20元钱1个床位。他领我看看,小屋不大却放3张床,有个人已经躺下了,暖瓶里没有水要自己去打,上厕所和洗漱都要去外面。外面还在下雨,我也只好住下。来时路边看见有个饸饹面馆,我就回去吃碗荞麦面。回到房间另个床铺也来人了。这天的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当我想到明天就去西柏坡了,食宿条件我都无所谓了。如果跟去井冈山和庐山的食宿条件相比,可以说是相差悬殊;但是对于一个从地垄沟爬出来的农民子弟,毛泽东时代跟贫下中农、公社社员搞“三同”吃百家饭的工作队员来说,该心满意足了。倘若跟革命老前辈当年的艰苦生活和历经的磨难相比,岂止是满足,而是幸福极了。有人问我,什么是幸福?我说如愿以偿就是幸福。问我的人说我的回答不具体,我告诉他,幸福和快乐都是相对的,都是自我感觉。幸福和快乐是没有具体指标的,更不单单是以财富的多少和物资的享受为尺度的。毛泽东时代,都把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看成是幸福,那是指热爱毛主席、拥护共产党的人来说的,他们很想见到毛主席,一旦见到了就觉得幸福,如果跟毛主席握手了,那是最大的幸福。我写的纪英林和我参观的雷金河、史来贺都把他们见过多少次毛主席作为一生的光荣记录在他们的人生里。可是,那些记恨毛主席、反对共产党的人,能把见到毛主席看成是自己的最大幸福吗?他们当中即使有条件接近甚至伴随着毛主席的人,能认为这是幸福吗?所以幸福感来自于愿望的实现。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不想活了,想求死,他能顺利地死去得到成全了他的愿望,他也感到幸福的。我在电视上看见一个不到70岁患病没钱医治了,求儿子给她买农药,儿子给她买了,她还谢谢儿子。她如愿以偿地离开人间摆脱了病苦,感觉幸福了。但是她的儿子竟然因为给母亲提供了毒药自杀而被判刑了。有的人不想死,比如我写的《人民公社魂魄在社员共富成现实》里的那个五保户,女主人李小弟虽然85岁了,即使卧床多年还不想死,有比她小7岁的丈夫李运学陪同,有队里安排的人来伺候,她仍然感到很幸福。南街村人逢年过节都分米、面、油、蛋,领导干部跟他们分得一样多,他们感到幸福;小岗人没这个条件,有个老头获得了沈浩送给他的一桶食油,他感激涕零,觉得是很大的幸福。为什么?他买不起成桶的食油,沈浩给送来了,他如愿以偿了,就是幸福!而我,早就想看看井冈山、看看庐山、看看刘庄,现在都看过了,明天就要去看西柏坡了,也是如愿以偿了,能不感到幸福吗?我该坦然的、甜美和微笑着入睡了

  (《南行纪实》节选)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