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返乡调研|一个大学生眼中的扶贫:官员们都在做生意,没人在乎贫困户

2018-04-01 09:33:00  来源: 激流网   作者:网友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图/网络

  这个春节回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在城镇的街头巷尾,还是在农村的房前屋后,映入眼帘最多的,都是“扶贫”二字。其实扶贫早就成为中央的政策,但是在近几年,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扶贫”出现的频率就极高。对于“扶贫”问题,我有很多疑惑,于是就利用春节假期进行了一次调查,有些看法想和大家探讨。

  一开始,我有三个问题:什么是贫困?基层如何确定扶贫对象?又有哪些扶贫政策?对此,我一一进行了调查。

  首先,什么是贫困?我想每个人对于“贫困”的标准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根据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8日“5年脱贫7000万,有难度能实现”的文章来看,可以得出:极端贫困被定义为每人每天消费低于1.9美元(国际标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800元(2014年中国标准,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当于每人每天消费低于2.9美元)。即平均下来每天收入低于8元人民币就属于贫困了,这样状态的人口在2015年的中国有7000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2013年在庆丰包子铺吃一餐大概需要20元。

  第二个问题是基层如何确定扶贫对象的呢?从我走访的村民小组的情况来看,是以在村民大会上由村干部提名,村民附议的形式确定的。我走访的村民小组中有几户是天生智障和后天导致的精神失常,他们并没有成为精准扶贫的对象,由此还与村干部产生了意见。有村民反映“没有一点关系,怎么能评上贫困户呢?”

  第三个问题是政府有哪些扶贫政策?我先是找村民聊天,得到的信息整理如下:养殖补贴(比如养猪、养牛等,但是每年的补贴金额不超过3000元人民币);医疗补贴(政府代缴医疗保险费用,每人每年150元);年节期间送礼品和慰问金(总价值约500元)。我认为,从村民处了解到的情况难免这样零散,于是打算到当地乡政府进一步了解。负责扶贫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不愿意和我多说,我只好去看扶贫的宣传栏。根据当地政府宣传栏上的信息可知,当地主要是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来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实施就业扶贫政策、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实施社会保障扶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实施村庄整治扶贫、实施危旧房改造扶贫、实施生态保护扶贫工程。这些措施真的能够彻底的消除贫困吗?我决定针对这些政策做一些走访。

  首先是针对产业扶贫政策,当地政府主要是以培养一些农企为主,打算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民脱贫,我走访了宣传栏上的“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打算依托当地自然资源打造一个休闲中心,现在已经建好了部分建筑物和路基,但是这个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贫困户的参与。据了解,这个农业公司的总经理是小组中的“乡贤”,其家族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由于和当地村民之间存在劳务关系,现在几乎欠每家每户几千元。我不清楚这个农业公司和扶贫是怎么搭上关系的,莫非是政府的扶贫资金?

  第二是实施就业扶贫政策,据我了解,一户贫困户中的女主人,经人介绍,在当地一个乡镇企业上班,每天工作8至10小时,每月工资1500到2800(工厂有时会停工),没有任何保险,没有劳动合同。基本上是靠厂长代理人(当地村民)和劳动者之间的信任维系劳动关系。这是从村民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另外还可以从政府文件当中得知一些信息。关于这一点呢,我觉得激流网2017年12月11日《双赢的背后——电商资本参与扶贫的逻辑》一文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第三是实施易地搬迁扶贫,这个我倒没有找到具体的例子。

  第四是实施教育扶贫,这一项主要是改善当地一所中学的“硬件”条件,改建了教师住房,新建了一栋教学楼。与此同时,学校旁边跟着修起了一栋商品房,我想它应该不愁销路。由于是寒假,学校师生都放假了,学校只留下了守门的大爷,据他介绍,学校的硬件虽有改善,师资力量却有所削弱,这所中学还由于常年考取当地最好高中人数的少而更换了校长。另外,根据儿时伙伴反映,村一级的小学教育更让人担忧,他们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只剩下3个学生,学校的教学难以为继,他正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发愁。

图/视觉中国

  第五是实施健康扶贫政策,据我了解,精准扶贫对象的新农合的保险费用是政府代缴的,而且看病时候据说能够报销医疗费用的90%。我在当地的县人民医院了解的情况是:属于精准扶贫对象的且有“大病救助证”的患者可以在缴费窗口当场减免,其中一位符合上述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在医院开药,总金额是710元,最终支付491元,减免比例30%,了解情况后发现是因为药方中最贵的药不属于报销范畴,得患者自己出钱。其实患者(尤其是贫困户)的看病负担依然没有降低,宣传栏上的巨额医保报销数字,也许能够反映当地患者数量的增加或者是医疗费用的上涨。

图/视觉中国

  第六是实施社会保障扶贫,具体来说就是低保。据了解,当地现行农村低保标准为每月100至200元(有变动)。

  第七是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利、通信、电力等的建设,现在在农村主要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问题我想用一组数字加以说明,简单统计我所在村庄人数之后发现,仍在乡下种田的大概占了总人口的15%,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其中没有完全靠农业过活的全农户。年轻人基本上在工业园或者外地打工,这意味着农田经营权的承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农业资本家接管农田势在必得,此时大搞高标准农田建设,最大的受益者莫不是农业资本家?

  第八和第九条政策(即实施村庄整治扶贫和实施危旧房改造扶贫)这次了解的比较少。

图 /网络

  这里还需要提一个政策: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公示栏上说明镇党委政府无偿为政府机关、学校和贫困户提供光伏产业扶贫电路板,且显示已经成功并网发电。然而,随后我根据公示信息找到了一户贫困户询问相关情况,结果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当然了,国家的相应补贴也没有到位。

  从以上的政策及其执行的结果来看,现行标准下的贫困户得到了一些好处,比如年节时候的礼品和慰问金;比如比之前更好的居住环境;比如能多报销一些(仍杯水车薪)的医疗费用等。但是长远来看,得到好处的却是乡贤,是农业资本家,是被作为产业引入的投资方(既有税收方面的优惠,又有廉价的劳动力)。

  在我看来,扶贫,可以说又成功又失败,但首先,它是失败的:第一,“扶贫”把广大的城市无产阶级排除在“贫困人口”之外,每天消费高于8块钱就不算是贫困了吗?这是扶贫标准的失败。第二,通过扶贫,农村的小资产阶级被迫加入雇佣制度体系,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是扶贫导向的失败。

  其次,在某些方面它也是成功的:第一,扶贫发挥了应有的政治任务,邓公说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显然没有减速迹象的两极分化趋势导致了社会心态的失衡,这个时候着重讲扶贫不仅能够表现不忘初心,而且能够暂时维持稳定。第二,把剩余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当代雇佣体制之中,对资本家也是一个不错的交代,不少资本家借此名利双收。

  2018.02.2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