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历史

抗美援朝老战士——杨嘉森讲述那场战争

2023-10-15 11:28:20  来源: 网易号   作者:高境戒毒所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有这样一位

  从高境戒毒所退休的老同志

  他曾参与抗美援朝战争

  回忆起那段艰辛岁月

  他道出了一幕幕保家卫国的往事

  01“最可爱的人”

  他叫杨嘉森,出生于1933年,四川永川县人(现重庆永川区)。1951年,18岁的他为了保家卫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美援朝战场上。

  在老人家里,一个发黄的“破旧杯子”放在桌子上,看着上面的字,杨嘉森说:“这是当年赴朝慰问团发的杯子,我一看到这个杯子,就会想起那段最难忘的日子,还有我那最可爱的战友们。”

  02“越是艰苦 我们越是意志坚强”

  “1951年2月,我被编入志愿军65军194师582团一营三连,我当时是连队里的一名卫生员。那个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我们住在山洞里面,有的时候,敌人切断我们的后勤补给线,我们几天都没有东西吃,再加上山洞里非常潮湿,有的同志的衣服都冻得硬邦邦。

  但条件越是艰苦,我们越是意志坚强,凭着一股劲和敌人拼杀,每一个志愿军战士都不曾退缩。”杨嘉森提及当时的战争环境条件,感慨万分。

  03“英雄儿女”

  1951年,杨嘉森在朝鲜西线因挖工事积极认真,圆满完成任务,立三等功一次。

  “我这辈子永远也忘不了那一仗,战况太惨烈了,每天都有很多死伤的人。”杨嘉森口中反复念叨“红山包”。

  1952年,朝鲜战场开城战役已经拉开序幕,战场上两军对垒,激烈拼夺;志愿军19兵团命令65军194师攻打敌人占领的西场里北山(因经敌我多次争夺,远看红腾腾光秃秃,近瞧土翻石烂,是前沿群山中最显眼的一个高地。地图上找不到它的名字,指战员们都叫它“红山包”。)和六七高地,194师将此任务交给了582团。582团决定在9月6日和9月19日分两次由一营攻打“红山包”。

  10月2日,我团确定由3营7连三打红山包,由2营5连攻打67高地。尔后,7连将红山包交8连坚守,5连将67高地交6连坚守。敌人反击目标主要对准六七高地,6连打的很艰苦、顽强,该连和副指导员赵先有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敌人的炮弹打得非常准,部队的伤亡非常大,每天都有很多从战场上用担架抬回来的伤员,战斗过程中根本不会知道谁活着,谁阵亡,只有在清点人数时,你才会发觉身边的战友已经走了,永远走了。”说到这里,杨嘉森的眼角已泛着泪花。

  195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朝鲜采访闻讯后,亲赴582团,用近一星期时间,采访了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巴金被英雄们的事迹所感动,后来写出了小说《团圆》发表在《上海文学》,后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

  04“别了,我亲密的战友”

  小陈,是杨嘉森从四川入伍时新兵连的战友,两人又是一个县的同乡。“红山包”战斗中,小陈牺牲了。得知消息的杨嘉森悲痛万分,他翻看着小陈留给他的家庭地址,久久不能平静。

  “不行,我要写封信给他的家人,让他们知道消息!”杨嘉森在信中告诉了小陈家人小陈牺牲的消息。过了一段时间,小陈的家人回信了,称已得知消息,收到了当地发放的抚恤金。收到信的杨嘉森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也许,这是他能为小陈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吧。别了,我亲密的战友!

  05“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为祖国做贡献!”

  1964年,杨嘉森从部队转业到上海市劳改局(上海监狱局戒毒局前身),于1994年在上海市劳教收容所(上海市高境戒毒所前身)退休。这几天,杨嘉森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收到“纪念章”的杨嘉森异常激动,回首一生,他无怨无悔。杨嘉森说:“无论是作为一名军人,还是一名人民警察,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祖国有需要,我都要为祖国做贡献!”

  供稿 :高境戒毒所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