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应试教育什么时候能彻底改变?

2023-10-17 16:10:2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老白丁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5月25日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栏目播出了郭师傅与他的儿子换位的情况。郭师傅铁路工人,小郭中学生,小郭因为向家里要钱经常与父母发生矛盾,小郭觉得家就是他的一个吃饭的地方,郭师傅则认为儿子不懂事,看着也是不顺眼,本应该是三口人的美满家庭,日子却过得冷清、别扭、矛盾、不幸福。怎么办?在媒体的帮助下,父子俩开始一个星期的换位,老郭去上学开始一周的学生生活,小郭到父亲工作的岗位开始了一周的劳动。换位一周以后儿子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做了生来的第一次饭,父亲也知道了儿子学习的痛苦,对儿子说:“爸爸以前不知道你的烦恼,有批评不对的你要原谅。”生活开始有了新气象。

  现实社会,郭师傅家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据有普遍性;只是有些家庭的条件好些,父母对子女的溺爱更甚些,矛盾没有达到那么尖锐的程度罢了。应试教育使教和学的目的扭曲了,教学、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升学、考名校,出人头地。大量的作业,无数次的考试,使教师、学生的生活空间被严格的控制在,家庭——学校——班级这样一个小范围,学习不再是一种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地中学生活,而是变得简单、枯燥、乏味、痛苦。学生严重脱离了生活和社会,应试教育把许多中学生摧残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鄙薄劳动,感情冷漠的考试机器。在许多学生的头脑里只有考试、分数、升学、金钱、名誉、地位,他们把“丛林法则”作为信条,过早的进入社会竞争。许多学生只知从个人角度思考问题,把在学校遇到的烦恼带回家,父母的操劳、艰辛、无奈、感情从不考虑。应试教育摧残了多少花季少年?多少朝阳青年?无从统计。但是常见于媒体的个案报道却是不少,应试教育不仅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也使许多青少年对民族、国家、道德、责任意识淡漠了,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现状。更为严重的是民族、国家、道德、责任意识的淡漠,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埋下了后患,应试教育是个失败的教育模式,值得教育界深刻反思。

  郭师傅与儿子换位使这个家庭发生的变化告诉我们,教育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教育必须抛弃应试教育实现素质教育,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脱离考试、升学、考名校的桎梏,告别简单、枯燥、乏味、痛苦的生活,使孩子们保持生动活泼的天性、童心。“学生”是什么意思?就是处于学习生活的人。只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培养出优秀人才。

  十年树树,百年树人。教育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人民政权稳固的大问题,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抛弃应试教育,尽快实现素质教育,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不可回避的大事。可是搞好素质教育问题至今仍然是写在纸上,喊在嘴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为什么?说到根本,还是国家领导,教育部以及各级政府官员,对应试教育的危害认识不清,对实行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这是2006年5月27日发到“人民网”的文章。又过去17年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然高高举起,一切仍然故我。为什么?

  在人们的心里仍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仍然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仍然是“读书(大学)可以改变命运”。新闻报道、电影、电视、教授说教,明说暗示,都是这些歪理邪说。这些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私有制社会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人群分层并固化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毛泽东时代没有应试教育?那时是公有制,无论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国家主人,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干部……是平等的同志,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没有等级高低贵贱的差别。人们重视的是提高个人修养、能力、贡献。看来无论哪一级领导似乎,都明白应试教育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可是在两种私有制关系共存的现在,要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也只能是愿望。无论在具体操作上怎么改也没用。再过17年能有彻底改变吗?不知道。真能改变,只能对晚辈说“家祭勿忘告乃翁”。

  2023.10.17

  【文/老白丁,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