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共产主义对资本家的救赎

2023-08-15 16:56:46  来源: 百韬网   作者:刘琅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我认识的企业家或者说资本家有不少都读马克思的《资本论》,跟大学生上马哲时玩手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倾向于认为他们不是装的,资本家又不是党员没必要装给我看。也有可能《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就说:“积累啊,积累啊!这就是摩西和先知们”,这句话真的打动了资本家的心。

  没错,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论证了资本家进行积累的不可抗拒性。资本首先表现为积累的货币被投入流通以求增值。货币资本的所有者经营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仅仅收回所投资的资本。就其定义来说,对利润的追求是资本拥有者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剩余价值,价值的增值)可能源于生产领域之外。那时它实质上代表了价值的转移(即所谓原始资本积累);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已经渗透到生产领域并起主导作用,雇佣劳动随时随刻都在生产剩余价值。它代表了价值的不断增值。

  考虑到生产资料的私有产权有其社会历史的根源,资本只能以众多资本的形式出现。“众多资本”意味着不可避免的竞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竞争就是在千篇一律的市场上销售商品。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商品的销售得到实现。资本家销售商品时想攫取最高利润。实际上,如果他获得了商品的平均利润就会会满足了。平均利润是真正潜藏在他意识中一个百分比。但是,他从来不可能有此把握。他甚至不敢保证所生产的所有商品都找到买主。

  由于这些不可靠因素,他只得不懈地努力战胜他的竞争者们,而这只能靠投入更多的资本。这就是说,资本家及其随从不能把取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非生产性的任意挥霍,而要积累起来,追加到现有资本上去。当然,他们当中也有败家的,也有利用非经济手段获取超额利润的,但我所认识的大部分企业家,确实都是蛮辛苦的。

  所以,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是不仅“为利润而工作”,还要“为资本积累而工作”。由于竞争,资本家被迫这样做。竞争基本上给这可怕的滚雪球逻辑添加了燃料:资本最初价值——价值增长(剩余价值)——资本增长——剩余价值再增长——资本再增长,如此等等。“没有竞争,增长之火焰就将熄灭”。(马克思,g,第368页)每一个资本家看到这里,都会掩卷长太息:知我者马克思也。

  由于资本家进行积累的不可抗拒性,决定了不断技术革命的趋势。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资本积累首先是生产资本的积累,即用来投资以生产越来越多的商品的资本。因此,竞争就首先是生产资本的竞争,那就是说,“许多资本”都从事矿产、制造业、交通运输、农业和通讯。资本主义企业竞争的主要武器是减少产品的成本,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的方法是使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更“合理的”劳动组织。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积累的基本趋势是使用越来越精密复杂的机器。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表现为越来越高的资本价值和生产技术的不断革命(即工艺的不断发展)这种双重的形式。

  因此也决定了资本家不可抑制的榨取剩余价值的渴望。强烈的增加资本和积累资本的欲望,首先是通过不断促使剩余价值生产有所增加才能得以满足。资本积累只不过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将一部分新剩余价值转变为追加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追加剩余价值,是追加资本的唯一来源。

  资本有逐渐集中和集中化的趋势。资本价值的增长意味着每个成功的资本主义企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资本。马克思把这称为资本集中的趋势。但在竞争过程中有胜者和败者。胜者扩大,败者破产或被胜者吞并。这个过程也被马克思称为资本的集中化,它带来的结果是每个重要的生产领域里幸存的企业日趋减少。许多中小资本家已不再是独立的男女企业家,他们也变成挣工资的人,受雇于成功的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主义本身是种强大的“剥夺”力,它抑制许多人生产资料的私人产权,以利于极少数人的私人产权。

  资本主义开始时的形式是中等规模的私人生产,顾客多为一般人,而且人数有限,市场很广,不受任何限制,也就是说,是在社会劳动近乎完全分散和经济过程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条件下。但是技术的逐步发展,资本的急剧集中,对全世界越来越大的市场的征服,以及大中型资本主义工厂中工会组织的广泛存在,同时推动了劳动客观社会化的强大进程。这个进程不断扩展经济范畴,在这个经济范畴里起支配作用的并非是盲目的市场规律,这些规律是人为决定的,有的甚至是由大规模的合作所决定的。

  在庞大的企业内和大型工厂里尤其如此;但是对于卖主与买主的关系来说,首先是企业相互来往基础上的公共当局和各个企业之间的这种关系,也越来越是如此,而且许多人还认为商人和消费者之间也是这种关系。在所有这些例子中,价值规律的支配作用变得越来越远离实际、间接和不连续。计划都是在短期甚至于中期的基础上制定的。

  当然,经济仍然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规律通过经济危机的爆发无情地发挥作用。除了经济危机,还不断发生战争和社会危机,这就会使社会想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劳动和生产的不断社会化不可分割地与私人占有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与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赢利动机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使得这个制度越来越危机重重;但与此同时,劳动和生产的逐渐社会化为总的经济社会化创造了客观基础,即代表着资本主义在其制度内部创造出来的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秩序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下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这是马克思另一个令人瞩目的被历史所证实了的假设。马克思曾断言,生产过剩这种周期性危机在资本主义下是无法避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总是商品(交换价值)生产过剩的危机,这与资本主义之前和之后的经济危机不同,因为后者基本上是使用价值生产不足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危机下,扩大再生产——经济增长——被无情地打断了,这不是因为生产的商品太少,正相反,是因为堆积如山的产出商品找不到买主。这就引起了螺旋形的运动:企业倒闭,解雇工人,原材料和机器的销售(或订购)减少,新的过剩,消费商品销售新的减少等等。通过压缩再生产,价格(黄金价格)下跌,生产和收入减少,资本失去其价值。在螺旋形下降的末了,产量(或存货)的减少超过了购买力的下降,然后生产又会恢复;当危机既增加了剩余价值率(通过降低工资和更“合理的”劳动组织)又降低了资本的价值时,平均利润将会增长。这样就会刺激投资。就业增加、价值生产和国民收入扩大,于是我们便进入一个经济复苏、繁荣、过热和再一次危机的新周期。

  任何资本家的“自我调节”,任何政府干预,都无法抑制资本主义生产的这种周期性运动。这种周期性运动与追求利润和私有产权(竞争)的生产密不可分。它意味着周期性的过度冲击(太少或太多的投资和产出),就因为每个企业都想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才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制度利润率的降低。同样,这种周期运动与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相互分离有着联系。

  避免生产过剩危机的唯一办法是消除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包括生产能力与最终消费者的购买力之间的失衡。这就需要消灭广义的商品生产,消灭私有产权和阶级剥削,也就是说要消灭资本主义。(百韬网络刘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