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暂停审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谁该紧张?

2021-03-30 09:07:31  来源: 新潮沉思录   作者:巴拉莱卡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文 | 巴拉莱卡

  3月24日,国内网络在热议BCI和HM等境外组织和公司基于谣言禁用我国新疆产棉花的事件,中欧之间的反制裁与制裁也搞得如火如荼。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出意外的,欧洲议会果然暂停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审议,其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甚至放话: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能否得到(欧盟)批准,取决于事态如何发展”、“批准程序不可能独立于中国-欧盟关系最新动向的大背景。”

  笔者看到这里的时候,一脸问号,这是多么自然的“得了便宜还卖乖”行为啊。诚然,在2020年年底,我们的领导人和外交人员抓住历史机遇,出色地完成了这项马拉松式的谈判,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是需更大的一方。欧盟一直拖着这件事,本质上他们利益诉求混乱和决策体制缺陷造成的,说的直白点,一群事(哔)凑在一起,靠矫情来制造谈判困难,并不算是增加了谈判筹码。

  我们从数据的角度来分析,到底谁更需要这份协议。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欧盟累计对中国直接投资1379亿美元(含英国),中国累计对欧盟直接投资1021亿美元。但相较双方庞大经济体量,中欧投资仍大有潜力。

  其中,德国是对华投资金额和项目数最多的欧盟国家,超过5000家德国企业在华发展,投资项目近1万个,投资总额近900亿美元。截至2019年底,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存量142.3亿美元,项目数超过2000个,行业分布日益多元。另一 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对德国投资起步晚、总量小,仅占德国吸引外资存量的1%左右。德国对华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车、金融、电子电气、制药和零售等领域。

  从数据上来看,中欧之间的相互投资处在一个数量级。但中国对欧投资在国别分布上没有特别明显的集中;而欧盟对中国的投资,德国一国的占比有明显优势。

  从投资类型来看,欧洲对华投资也更需要这样一份协议的保驾护航。欧洲对华投资中制造业是最大的分支。而德国的对华投资更是集中在重资产的制造业上,这其中的汽车制造,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制造则是德国关注的重中之重。早在投资协议签署之前,德国汽车行业就已经在中国多地进行了电动汽车的产能布局。如果说改开初期,德国车企进中国是为了市场,那么他们近几年的布局,则是堵上了自己的未来。

  带着这样的概念再去看中欧投资协定的艰难历程(下图),不难发现,2020年的最终谈判中,我方做出了足够实际的让步,尤其是对德国。

  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只在部分领域还暂时保有对我国的优势。长远的看,这样一份协议对我们也是有利的。但是考虑到我国对欧投资的存量处在较为保守的状态,我们从协议中获得的好处,是一个将来时。

  而在华已有大量重资产产业投资,且在华工厂有大量产品返销欧洲的德国,在这份协议生效时,会获得立竿见影的好处和保障;于此同时,德国对华的未来投资,同样也会有保障和优惠。

  至于德国之外的欧盟国家,这份协议的影响就有些微妙了,可能需要根据国别具体分析。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即使有些国家会有部分行业利益受损,但欧洲毕竟传统发达地区,每个国家总有一两个龙头企业会在协议实施的过程中获利的。

  那么结论就很明显了,对于中欧投资协议的需求程度:

  德国>中国>=欧盟其他国家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都发现了,就欧盟那个决策机制,要不是2020年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份协议根本无法在欧盟内部通过。

  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1欧美疫情肆虐,

  2中国管控疫情十分成功。

  3 特朗普执政。

  4 欧盟的政治强人默克尔宣布不再连任,凭着将去之人其言也善的老脸在强推。

  5 拜登胜选,中国先一步强化中欧经济联系,主动让步。

  这些难得的条件,加上中国领导人的敏锐性,才使得这份协议得以签署,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确实有值得珍惜的一面。但这份协议对中国的短期好处,更多的是在美国权力交接时造一个声势。随着美国权力交接的完成,这份声势红利也在逐步消散,我们完全没必要为了沉默成本去答应协议外的事情,更不可能因为这份协议去而忍气吞声,默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欧盟以统一市场和统一的声音和我们谈判时,其议价能力要远超单个国家。即使是德国,也无法在和中国一对一的谈判中拿到如此优厚的条款。当然,投资行为涉及产地归属,欧盟当然倾向于统一来谈。但是从欧盟各国在疫苗问题上的表现来看,他们也绝非铁板一块,在性命攸关和真金白银面前,都灵活着呢。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心疼这份协议的长期利益——分着谈说不定更好。

  有人可能要说,制裁行为本身不能带来利益,和这份进行了7年共35轮谈判的,实打实的经济合约不可同日而语。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我们不制裁欧盟,这份协议就一定能被批准吗?

  欧盟内部,这份协议的最主要的推动者德国,最近其内部政局也出现了变数。默克尔的基民盟在州议会选举中损失惨重,而其继任者,几经更换,在今年一月份才勉强确定(但仍不是最终确定)。这些难以服众的继任者,只得发出与默克尔相左的主张,其中重点就是对华政策。同时,默克尔执政联盟里的友党社民党还放话要推出自己的候选人。再这么下去,基民盟的处境都和某叛乱岛上的光头党一个境地了。基民盟能不能继续执政都是问题了,就更别说维护默克尔最后一份政治遗产了。

  欧盟的统一市场和统一货币,强化了域内优势竞争者的获取能力。也使得德法等优势国家进一步拉开了和欧盟内其他国家的经济差距,也加大了国家间产业结构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欧盟与其域外经济体谈判时,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就算勉强签署,也会在批准阶段遭遇一票否决制的威胁。欧盟的内生性自我撕裂,不是我们管得了的。

  缺了德国和默克尔的推动,这份在欧盟内部明显偏向德国的协议,最终批准本来就存在变数,和我们制裁不制裁欧盟议员,关系不大。好消息是,这份协议的签署已经打乱了美帝围堵限制我国的步骤,并且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牵扯美帝的外交精力。

  已经够本了。

  至于投资领域:没这份协议保障的时候,德国早已经在大力布局在华生产基地,从东北到江南,从配件到整车。德国既然已经把全部的宝押在了电动汽车上,那么除了中国,他没有第二个选项。

  没这份协议保障的时候,中国也早已经在东欧南欧投资基础设施,最近还要大跨步进入欧盟内部的一些中欧国家了。说句题外话,可能这才是最近中欧交恶的更主要原因。实际上,这份协议是德国把自己盟友即将失去的利益提前出卖了,换回自己的优惠政策和保障。

  现在的局面下,如果协议最终获批,那么我们手中正在贬值的外汇就有了好去处;如果协议不获批甚至被推翻,那么我们会遇到一个进一步撕裂的欧洲,旁边还一位开了大量空头支票的老同志。

  进可得利,退可得势。安坐钓鱼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至于欧洲朋友嘛,也别怪我物化你们,祝你们早日遇到第二个默克尔女士吧。

  或者,也祝默克尔身体健康?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