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李旭之:闲话南北差别与之争

2021-01-02 14:59:47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李旭之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一

  南方与北方之争,这是个很老掉牙的话题。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是一个叫叶檀的女人,她说,中国南方是经济中心,北方是政治中心,南方经济发达,超前了,北方还没发展起来,如此南北方就一定会有冲突,她的意思也就是说用政治中心落后的经济思维治理超前的南方,是要出问题的,应该把南方的市场经济引到北方。大意是这样。她的话语里,南方深圳等地方市场经济发达,而且超前了,北方落后,得把南方超前的东西引进来,彻底消灭那些原有的,她举的例子是北方很多人选工作爱选国企和公务员。此人完全不同治国,治国者是由管理各种不同地方和各类人组成的,譬如纵然元朝,蒙古皇帝不只会骑马,他也懂建立宣政院的。

  市场经济和资本就是超前吗?公有制、国有企业和社会主义就落后吗?这是哪家逻辑和理论?且不说自孔子时代就已经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了,先说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从私有制到公有制,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条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而怎么到了此人嘴里倒过来了,变成从公有到私有,消灭国企弄成私企,社会主义到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了呢?

  此人的话不值一驳,当笑话一乐而已,可见某些公知还在多么无知无耻着。

  二 回顾一下历史

  说说南北之争。南北之争很有历史了,但南北之争,不同时代有不同内容,这也是要首先清楚的。

  要追溯的话,先秦时代,南方的楚国强大起来以后,对中原怀有很大的怨气,一是周天子封楚君的爵位最低,子爵,所以先秦书中常见到“楚子”,而别的诸侯国不是公爵就是侯爵,伯爵也不少,所以一赌气,既然中原视我为蛮夷,我本就蛮夷,于是自立为王,跟你周天子平起平坐,所以楚国是第一个自封王的诸侯,公元前740年,也就是周平王东迁洛阳后没多少年,楚子就是楚武王了。武汉话里的“不服周”大概就是从自封王沿袭下来的一句俚语。二是中原各诸侯国以楚国为蛮夷,也不喜欢跟楚国交往,楚国暗气暗憋。直到楚庄王,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于周,但让小小年纪的王孙满给教训了一番。楚庄王回去就学周礼去蛮夷化。郑襄公肉袒牵羊降楚,楚庄王拒绝群臣的“得国无赦”,放过了郑国。楚庄王也不建京观、放过宋国、恢复陈国,让后世的孔子都赞美楚庄王贤德。

  秦汉一统,中心在中原,没有什么可争的。汉末以后,天下分崩,从东吴开始,渐渐有了南北之争。试举一例,虽然不太准确,但也能反映南北差异。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后,有个叫李衡的人很害怕,因为琅琊王孙休在郡治时,李衡多次对孙休绳之以法,所以李衡以为孙休必然报复,就对妻子说想逃往曹魏。妻子不同意,对李衡说:“君本庶民耳,先帝相拔过重,既数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逃叛求活,以此北归,何面见中国人乎?”在东吴之前,南北差异主要在道统与文化上,南方是弱于北方的。

  西晋八王之乱,而后中原分崩离析,北方大乱。从东晋开始,王室、士族、大批中原人纷纷南渡,给长江中下游南方一带带去中原先进思想、文化和技术,一直延续到南朝萧梁时期。南方政权不仅政治上是正朔,在经济上发展很快,当时南朝人瞧不起北方人,蔑称北人为“索虏”,不过北朝人也蔑称南人为“岛夷”,互相谩骂而已。但从陈庆之开始,南朝人逐渐转变了对北人的印象。记载说,陈庆之伐北魏,自北魏回萧梁后,特别重视北人。朱异感到不解,问陈庆之,陈庆之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此时的北魏已到末年,孝文帝迁洛汉化已过去三十多年了。而南朝自陈朝已风光不再,南方沦落下去,而北方的北周正欣然蓬勃,蓄天下之势而待一发。

  南方经济是从隋朝修大运河和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逐渐繁华起来的,大运河的作用很明显,而安史之乱造成北方人口大量死亡,而南方所受战乱之苦较少,也有很多大户纷纷南下,而当时两京凋敝,北方一片荒凉,国家经济命脉主要依赖南方,例证就是李愬雪夜入蔡州,打通了经济通道,这在需求上大大促动了南方经济发展。从中唐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开始超过北方。

  宋朝时,特别是南迁,不仅是又一次的北方大户豪族的南渡,而且更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一次南迁。南宋时,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了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延续到明清,明清时江南税赋占尽天下多半,在近一千年的时期里,虽然北方是政治中心,但江南一直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由此引发的南北之争,也变成了经济和文化之争,南方人多瞧不起北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南方人主要是指沿长江的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即从江陵(今武汉地区)以下至长江口一带,而不是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东晋至晚清,再以南地区还不是经济文化繁荣地区,多数地区仍是落后甚至荒蛮之地。泛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等地是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开始的,上海是最代表性的产物。

  改开后的情况,都很清楚了,形成了两大经济圈,一个是珠江口经济圈,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一个是长江口经济圈,以上海为核心。第三个是环渤海的

  京津冀经济圈,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但在中国人眼中,环渤海经济圈还是落后的,仍是褒南贬北。

  三

  很多中国人爱褒南贬北,说白了都是嫌贫爱富的思想在作怪。

  常常听到和见到,在谈及南方和北方时,南人自不待言,是如何如何南方好,也有不少北人也是如何如何羡慕南方,相比之下,北方要么是什么经济落后,人懒,大锅饭,思想不灵活,不懂得怎样赚钱,不懂生意经,而且气候不如南方好,太冷,又干燥,就连说话,都是南方人说的好听,总之,南方一百个好,北方八九十个是不好,就差比个汤圆比元宵漂亮,米比面高贵。

  中国人骨子里很有地域歧视思想,这一点否认不了,但这也是社会客观事实,因为中国地域确实太大,有气候差异、地理差异,文化差异,也有人的差异,但将自己的东西说成无比完美而把别人的东西说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是无知就是另有目的,或者叫别有用心。

  某些人为了褒南贬北,多年前兴起了一种思潮,即用长江压黄河,用所谓的长江文明贬低黄河文明。褒南贬北的某些人,除了祖上一直是南方土著,不都是从北方南下人的后代么,贬低黄河文明,不是在贬低、嘲笑自己的祖先么。

  南方经济繁荣是事实,无人否认,但说南人会赚钱,却不敢认同。所谓赚钱,就是做生意。北人就不会做生意了?当年晋商是最会做生意的人。但赚钱也要有赚钱的道,还得看你讲不讲商道。

  用例子说吧,当初改开前,北方做生意讲究良心和诚信,比如买卖东西多用重量衡量,无法重量衡量的则用标准容器,所以那时的买卖,比如早餐油条,也是按斤两买卖,酱醋用固定量器,交易的价钱和多少,买卖双方都清楚明了,如有缺斤少两,也能验证。但改开后,国家放开市场,一是南方人大量涌入北京等北方大城市,二是南方人把他们的生意经也带到北方,好的不少,但不好的也不少,有的严重破坏了北方的交易原则,买卖不再按斤两,换成按份和个,当然价钱并没有变,买方就再也不清楚买的是多少了,全凭卖方说了算,也没有了统一公认的标准,还比如油条,是按根卖,当初一根油条还比较大,再后来是越变越小,他的生意是一百斤的面能卖出一百五十斤面的利润钱,能说这符合商业道德?但这是没法说的,对薄公堂也难,因为在这种生意经流行下,丧失了公道标准,没有公道标准,他的就是标准了,买卖都是自愿。因此,北方稍大一点的城市现如今都被南方这种生意经占领了,如餐饮业,量变少,碗变小,都改论份了。但一些中小城市和乡村,还固守着传统,如太行山区,那里几乎或者很少有南方人去。

  难道这是聪明、会赚钱吗?只能说是善于钻营、取巧而已。这难道就是叶檀等人所说的把追求利润不折手段说成是超前,还要引入北方?无需引入,市场经济是党和国家在全中国不分地域实行的国家经济政策,北方现在早没了计划经济,也没有不实行市场经济的地区,南北经济已没有多大差别,都是私企远超国企数量,只不过北人还有点点滴滴某些传统,看重点诚信罢了。

  一个家庭,兄弟间尚有差异。越南河内在北圻,胡志明市在南圻,胡志明市经济更好。我们中国,就算经济南方好,也没有北方必须跟南方一模一样的道理。反倒是南方经济的资本味道更浓,北方的社会主义色彩还有,能说资本的比社会的超前吗?马克思主义已经告诉我们,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是必然方向,最后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这才是应有的超前。南方有国有企业,北方也有国有企业,只不过南方的私企比北方更多,敢996的更多,辛苦工厂更多点。做生意经上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善钻营门道和取巧,这是地区和文化差异,但由此比不出谁更优秀、哪个更超前。

  经过几十年,到现在已很清楚,有多少私企多年来没有涨过工资,而国企员工工资和福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提高。

  对比很清楚,有多少私企员工时刻提心吊胆,朝不保夕,可能过了35岁会被扫出门,45岁后连工作都找不到,而且工资远低于国企工资,这恐怕是人们向往国企的最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几十年过去,人们最后还是感觉社会主义才是让人感到幸福、能安居乐业的选择,我们多数人是爱社会主义的,也包括南方同胞。

  【李旭之,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