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人民健康 > 中医

把人当人·医各有道

2020-05-19 11:04:51  来源: 草根网   作者:黄开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中医有中医之道,循中医之道进行中医实践,发挥中医的作用;西医有西医之道,循西医之道进行西医实践,发挥西医的作用。

  中医和西医各有理论本质,各有逻辑规则,各有临床模式,各有医疗对象。中医西医的客观基础和临床医疗的实际对象是不同的,中医的客观基础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医疗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的病机,西医的客观基础是实验室的标本,显微镜下的肉体组织,医疗对象是异常的指标、病灶、细菌病毒等。

  医学的作用,大体两个方面,一是养生保健,一是治病救人。因为客观基础、理论逻辑、实际对象的区别,中医和西医有截然不同的养生保健理念和临床医疗模式。各循其道,才能各尽其用,才有医疗价值。

  因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化十分浓重,没有天人相应的客观,不讲活生生的人的证候病机,创新中医、变革中医、重建中医等学术观点,一度时间很是盛行。

  中医之道是自然客观的生命之道,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存关系之道,不是实验室、显微镜的文化之道。中医理论、中医概念,是不能与西医理论、西医概念划等号的。

  从药、症对应的“神农尝百草”算起,中医在生命之道上,走了五六千年。这五六千年,中医形成理论、实践理论、发展理论,从未脱离活生生的人,从未忽略人的生存关系,从未割裂人与自然的联系,从未排斥人的情感意志、个体差异。

  火车有火车的道,汽车有汽车的道,飞机有飞机的航道,轮船有轮船的航道,各行其道,达到各自的目的。实验室的认识,显微镜逻辑,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证,是西医之道,与中医之道具有根本性的差异。

  道不同,则为不同,为不同,则目的不同。不加区别,文化至上,理论权威,让汽车在铁轨上跑,让轮船在飞机航道上行,不亦谬乎?

  《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文化之道,《伤寒杂病论》建立了中医临床之道。是中医,就不能不遵循《黄帝内经》的理论路线,按照《伤寒杂病论》的临床模式,从事中医。

  《黄帝内经》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之道,具有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文化性质,其理是生命之理,是自然之理,是活生生的人的因应联系、因应变化的生命之和、生命之适的理。《伤寒杂病论》的临床模式,后世概括为辨证论治,是把人当人的临床模式,是尊重活生生的人的临床模式。

  循证医学是西医近期发展出来的医疗模式,算起来不过几十年,其实际对象,不是活生生的人,是实验获得的病灶、细菌病毒、异常指标等等,其疾病本质的结论是形态的病理结论,是在人为实验、课题设计等主观规定的前提条件下,统计处理之后的结论,不是活生生的人的多维联系的生命结论,不是自然客观的天人相应的结论。

  西医又被称为生物医学,或形态医学,实际对象存在于实验室里、显微镜下,其临床模式--循证医学由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对照、统计学处理等存在于主观的理性说了算。中医学是生命医学,自然医学,实际对象存在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其临床模式--辨证论治由活生生的人,即自然客观的生命说了算。

  活生生的人既是中医理论的客观基础,又是辨证论治的实际对象,不明白这一点,就不知道中医,就学不了中医,作不了中医。

  百多年前,有人提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好处,需要发展,不过,我们先要思考什么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文化目的是什么?

  中西医结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医治疾病,更好地维护健康,基本问题是文化之用的问题,也就是中医、西医并重,互不干扰、互不排斥、互不否定,都能够发挥作用,为活生生的人保驾护航的问题。

  文化有用,无用就要抛弃,就不会存在。中医文化数千年,西医若从古希腊-古罗马医学家 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算起,虽然旧理论在不断抛弃、新理论不断涌现,不断否定其理论本质,文化体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今天已经是面目全非,但算起来也有2千多年了。

  中医在中医之道上,为活生生的人服务数千年,西医2千多年,都是有用的文化。

  历史地看,中医的有用是文化理论的有用,是临床模式的有用,西医的有用,是物质为本的文化路线,以形为真的认知原则的有用,而不是文化理论本身的有用。

  四体液理论早就没有用了,如今有用的是器官组织、细胞基因。器官组织、细胞基因和四体液不可同日而语,但以物为本、以形为真的文化路线,认识方法是一样的,就这一点来说,西医是有用的。

  西医理论不断被淘汰,理论本质不断被颠覆,中医理论却历久弥新,从来没有改变,从来没有被淘汰。原因何在?道理很简单,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中医理论天人相应,只要天地不变,活生生的人不变,人的生存关系不变,文化理论就不变。

  中西医结合是用西医理论改造中医吗?显然不是,西医自己的理论都随时被淘汰。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让中医药理论形态化、分子化吗?也不是,形态分子不是中医的文化路线,不是中医的认识方法。

  中医西医是两条道上的车,道的规定性,决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性质,即中西医结合是临床之用的相互配合,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进行协同医疗,而绝非理论上的异化。

  要避免用中医理论异化西医,也要防止西医理论异化中医,既保证中医的文化不变,临床模式不变,也保证西医的文化不变,临床模式不变,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先决条件。变了,中医不是中医,西医不是西医,哪来中西医结合?

  有中医,也有西医,中医有从事辨证论治的文化条件,西医有从事循证医学的文化条件,才可能有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失去了的文化条件,或循证医学失去了的文化条件,中西医结合就会失去结合的基础。

  树各有根,水各有源,文各有本,理各有质,医各有道。文化有区别,理论各不同,运用文化理论,为人服务,各循其道,各从其本,各守其真,才有意义,才能产生价值。

  中医遵循中医的理论实践,发挥中医的优势,西医遵循西医的理论实践,发挥西医的优势,优势互补,养生保健,医治疾病,这才叫中西医结合。

  要说明一点,中西医结合的医疗,并不是医疗的常态,很多时候,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就可以,只有在单纯的中医或西医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中西医结合才有必要。

  社会流传的中西医结合疗效好,是有前提条件的,也就是单一的中医或西医都不能解决、且生命危急的情况下,既运用中医也运用西医,才可能获得好的疗效,实现治病救人的医疗目的。

  不少病人不管有没有必要,又看西医吃西药,又看中医吃中药,小病大治,化学药、植物药,静脉药口服药,杂乱多样,不仅疗效不会好,还可能导致过度医疗,造成伤害。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