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中医人情何以堪,张伯礼院士把胆留在了武汉

2020-04-01 12:12:11  来源: 草根网   作者:沈文朋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国家抗疫专家组成员张伯礼院士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因犯胆囊炎而切除了胆囊。又接着战斗。

  不知我们的读者看了上面的消息,是一种什么感想。

  我的感想,对于一个72岁的老人,还奋不顾身地扑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不顾个人安危,他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学习。这场战役之所以能胜利,首先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同时也是众多的医务人员的付出甚至于生命的代价。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人民永远会记住这些抗疫英雄。

  我这里主要想从中医技术角度谈谈张伯礼院士把胆留在了武汉这事。

  从中医角度来看,胆囊炎,真的有必要切除吗?

  胆囊炎临床表现多样,以右胁胀痛、口苦、善太息、多伴有胃脘胀痛、嗳气等为主,中医称之胆胀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的《灵柩?胀论》中就有记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胆囊炎乃西医的概念,胆囊炎属于中医胁痛的范畴。中医在临床上以气滞血瘀型、肝胆湿热型、毒热内蕴、肝郁脾虚型、肝阴亏虚型等证型。此病根据患者情绪障碍,心理因素、体质的强弱、病机的虚实,阴阳的区别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辨政施治,只要对证下药,效如桴鼓。快则三两剂药可治愈。我用纯中药就治愈过很多急慢性胆囊炎疾病,甚至于用一味中药治愈的。

  总之,对于真正有中医思维的中医,用纯中药治疗胆囊炎,是雕虫小技。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个中医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前院长为什么不用纯中药治疗胆囊炎,而要把胆留丰武汉。

  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胆囊切除术后容易出现胆囊术后综合征,比如说腹胀,消化不良这些术前的症状可能依旧存在,还有就是容易出现胆囊或者是胆管痉挛收缩引起右上腹间断疼痛导致消化不良,还有可能引起反流性胃炎。

  难道明常识,这些严重危害。作为一个医学院士真的不懂吗?有的人可能说,西医切除快。但是,我治的胆囊炎病人的疗效应该远远快于西医切除,而且还没后遗症。

  如果一个中医药大学的校长、中医院士,连如此简单的胆囊炎都不懂或不敢用中医药治疗,或者没有信心用中医药治愈,那如何领导一个中医药大学如何搞中医药教育?

  我不知道学院派的中医如何看这事,我觉得院士把胆留在了武汉是对中医的侮辱。

  但是,网上查查张伯礼的简介,人家可是贡献突出,成绩卓著的大专家呢。下面是拷贝下来的。

  (张伯礼院士)

  成果荣誉

  多年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培养出站博士后、毕业博、硕士研究生120余名。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荣誉,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荣誉。

  学风严谨,富于创新,形成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学的突出特色,取得一批重要标志性成果,贡献突出,成绩卓著,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中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基础研究。主持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主持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提出益肾化浊法,治疗VD 360例,显效率39.3%;创立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调方法,首次明确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开展了中风病急性期常用治疗方法比较研究,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中药组分配伍研制现代方剂的新模式及配伍优选设计方法,达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子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20项。授权专利16项。发表论文120余篇。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1月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2016年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最高荣誉--天津市科技成就奖

  2016年11月获吴阶平医学奖。

  成果荣誉

  多年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培养出站博士后、毕业博、硕士研究生120余名。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荣誉,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荣誉。

  学风严谨,富于创新,形成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学的突出特色,取得一批重要标志性成果,贡献突出,成绩卓著,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中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基础研究。主持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主持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提出益肾化浊法,治疗VD 360例,显效率39.3%;创立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调方法,首次明确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开展了中风病急性期常用治疗方法比较研究,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中药组分配伍研制现代方剂的新模式及配伍优选设计方法,达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子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20项。授权专利16项。发表论文120余篇。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1月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2016年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最高荣誉--天津市科技成就奖

  2016年11月获吴阶平医学奖。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