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朱树松:磨刀声唤起的联想

2018-08-11 05:47:0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朱树松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那是前年的腊月,“世纪寒潮”刚刚退却,余威还在发作,室外的北风吹着灰蒙蒙的天光,杂着寒气呼啸着。一声高昂浑厚似曾耳熟的“磨剪子唻磨菜刀”的号子声,把我从温暖如春的室内喊到了室外,扑面而来的冽风,让我不禁有点寒颤,下意识地把脖颈缩进了厚厚的羽绒服的围领中。喊号子的是一位推着一辆老旧自行车,腰板硬朗挺拔、紫铜面色带着微笑,一看就知是挺厚道的磨刀老人。我耷拉着手提着那把要磨的菜刀和他打了一声招呼——他回答的口音一下子唤起了我将近50年的回忆。

  那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口音,让我一下子就感觉到了温馨。1968年底,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随着“老三届”“上山下乡”的队伍,我怀着激情、怅惘和留恋离开了城市,插队来到了沂蒙山区。

  老区人民纯朴、耿直、勤劳、热情、无私、忠诚的民风,扑面而来,让我在异乡感到了一股浑厚的暖流。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对待我们就像亲人。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些城里的小白脸,是毛主席派你们来的,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我们“知青”虽不是战争年代的解放大军,但在和平时期依然保持着优良传统的老区人民,心里总是揣着“毛主席派来的”信念,让我感到他们有着一种磐石般的坚定。山区的生活是艰苦的,土地条件又多不适宜种麦子。可是,他们还是按照全县最高麦子口粮分给“知青”,还在大队部的院子里,翻新了几间房屋腾给“知青”住。由此,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新中国之所以能够胜利,就是人民群众自发的筑起了人民军队坚实的后盾。正如陈毅元帅曾说过的那样:“我陈毅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给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孙卿子》说过:“国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正是毛主席率领的人民军队有此“三得”,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正是毛主席思想的“人民万岁”,才有了中华人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孙卿子》还说:“君着,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老区人民对“知青”的关怀与信任,这都是因为毛主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民服务”的治吏“清流”,牢牢地浸透在他们的血液里,是他们对毛主席的信赖、忠诚与尊崇所致。

  记得我是被分配在第一生产队,队长姓温,方脸高个,声音洪亮;副队长姓刘,语言幽巧,常惹人笑;保管姓张,面带羞涩,话语不多。三人性格虽有差异,但很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集体,带领大家干起活来,那真是没的说。尤其是一年下来,给社员劳力评估工分、分配口粮和副业分红时,他们虽然书本知识很少,更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有的甚至连字也认识不多,说个随时的话可能还出现口误。但是,忠厚正派、朴实无华、知荣明耻的民族传统和对毛主席共产党的忠诚信仰,却让他们的“心称”足斤足两,天地良心道德常识的“红线”深深的刻在他们的心底,就如一道“生死警戒线”,从无碰触的心念。那时生产队干部就是队里的“义务召集人”,什么事都得带头 ,没有什么额外报酬,无非就是参加个大队或公社的会议,按照会议占用的实际时间,记上自己应得的同等劳动工时的工分,和社员之间没有“等级”,没有“秘密”。整个生产队的资金收支、生产和用地计划、年终决算、上缴公粮和分配,以及军烈属优抚和五保户的供养,等等,一切都是透明的,每个人都是生产队里一样的“主人公”。我在初始的好奇中,渐渐的从心底领略了老区人民的敦厚善良,大公无私,忠诚信义……这一点,对我以后探讨学问,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使我真正的领悟了,为什么中华民族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立命之本?为什么共产党能建立新中国?

  当下,人们谈及文化的时候,多会把文化和知识混为一谈。多数人弄不清知识是社会发展在某个阶段的某种现象,即是随着时间的延续适应当时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等现象,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去更新可变的。即如科学,还有现在大讲的绝大部分国学等。而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且是永恒延续的,能使之安身立命和繁衍发展的自有精神和自然纯朴对物质感知的总括(善良平等性与正义革命性的融合)。是贯穿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的无形而强大的、永恒不变的生命力及不竭历史发展中的准绳。中华民族文化即是“天道”,具备强大的抑恶扬善、扶弱抑强、约束一切和自我约束、修正的力量,文化对社会阶段性知识的创造、发展和应用起着独有而强大的自然约束和修正作用。在社会发展的表象中,自然而然地涤荡着一切相悖于文化的社会不良(包括不适宜文化延续的知识)现象,使历史前进中随时淘汰糟粕复行文化正道,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波澜壮阔、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悠久的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知识归属于不变文化恒力的制约,自然的(无可争辩)接受文化的检验与修正。文化是难以文字、语言、高学历、高科技等能表达完美的。有些知识丰厚的人,不一定具备民族文化自有的良好素质,可能不如“大老粗”们心底积淀淳厚的道德常识。

  老区人民朴实纯正的民风,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使然。毛主席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身,是延续、传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化独步天下的人民领袖。他的思想就是中华民族文化核心的体现与光大(并神会化融马列),以善良平等与正义革命指导着打翻不平等社会的革命活动。毛主席率领广大人民大众,建立了新中国,努力去创造一个和谐共享、平等安详的共产主义社会。……毛主席以其博大坦荡的胸襟、独具智慧的眼光和无与伦比的胆略,导航着中国已经起航的方向……此时,我想起了我写的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时那本小书扉页上的话:“在阅历人生又四十年后,重新‘经历’曾经的岁月时,我的心发生了与当时不同的感慨——我们真的应该感谢那个年代赐予的政治与社会历练。”毛主席高瞻远瞩!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永恒的!伟大神通的毛泽东思想是永恒的!

  我笑咪咪的一边看着这个磨刀老人,一边掺杂着联想回忆着往事,一边和他啦着呱。这才知道老人姓常,沂蒙山区平邑人,已经八十二岁了,明天就要“歇年儿了”。今天,一路收拾着活干一下,好回家过年去。我和老人说,我曾是沂蒙山区的“知青”,在那里待过十年,那里的人很好,忠厚勤劳,善良正直。我还写过一本自己“知青”经历的书,已作为资料收存在省档案馆了。他一边磨着刀一边问我在沂蒙山区的哪个撵儿(地方),我说蒙阴。他哈哈的笑了说:“那可是个山区,在那撵儿干活指望着肩挑呢,累啊。还有孟良崮战役就是在那里打的,打那仗的时候,俺那撵儿还有好多人去支前的呢,俺爷也去唻。”我说,是啊,咱们国家的功劳簿上都记着呢,就连陈毅元帅,生前不也都是念念不忘的哦。他仰脸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像个骄傲地小孩子,民族文化淳厚方正的气息在他的笑声中荡漾着。我问他,你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外头这么干,能行吗?他眯着眼反问道:“你看呢?光想䞍受不咋地,是吧?毛主席说过要‘自力更生’呢”。还没等我回答,就又笑起来。那笑声和着磨刀声铿锵而悠扬,犹如天籁,神神的,很诱人,直牵着我的心。他接着说:“年龄是大了,可不觉老,咱先前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嘛。要不是那年头毛主席给咱贫雇农解了放,能活到这岁数?也不是一年了,到了冬天在家候着没事,有这个手艺,只要腿脚麻利就干着。你看俺,咱俩差不多吧(年龄)。”我听着他的话也笑了起来。他又说到:“你们城里人,现在到处去玩(旅游),还得花钱。你看俺,不用花钱,哪个撵儿没去过,还能挣两个唻。”说完,他又笑起来,这笑声直上云霄,就好像要把那灰蒙蒙的云层冲开一样……看他那自豪样,浑身没有一点寒气。

  刀磨好了,快如泼风!多好的老人哦,我付了磨刀的钱后,又送给他一个鎏铜的八骏图小屏风摆件,做个纪念吧。他一边端详着、抚摸着那黄闪闪的奔马,一边自语道:“不孬,过年摆在堂屋里,稀管噢(很好)!”……

  我看着他骑上自行车走了,“磨剪子唻磨菜刀”的号子声随着他的身影远去……,我默默地祝福他……

  (朱树松·写于2018年7月31日)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