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钱昌明:人类还要选择私有制吗? ——有感于“26个人拥有世界一半财富”

2020-07-25 11:57:08  来源: 乌有之乡   作者:钱昌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日前网上盛传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古特雷斯的一番话:

  “目前地球上一半的财富属于26个人,与之对应的,世界上还有约70%的人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获得保证”;“不平等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之一。(据“界面新闻”7月19日报道)

  古特雷斯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社会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均。少数人巨富,极大多数人贫困。26个人居然可以占有人类拥有的一半财富!富者奇富,贫者赤贫。

  其实,“劳而不获,获而不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两极分化。这样的不平等,何止是当今世界的“特征”,它更是五千年来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特征”。只是到了现代资本主义时代,这种两极分化发展得更为极致罢了。

  人,生而平等。不管是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还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平等”的。追求“平等”,是人类的公理。实现“平等”,就是“公平”、“正义”。失去“平等”,就不存在“公平”与“正义”。

  1848年,正是出于追求人类的平等,实现公平与正义,这才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从此,科学共产主义运动浩浩荡荡,成为世界上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经历了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长期斗争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1917年,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十月革命终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劳动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发挥了出来。仅仅经过19年,到了1936年,昔日欧洲最落后的农业国——旧沙俄,迅即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苏联。其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最为了不起的是,社会主义苏联,在欧洲战场上独立地顶住了纳粹法西斯——集14国人力、物力的进攻,最终苏军单独地攻克柏林,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继十月革命以后,1949年,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又在中国取得了胜利。1956年,我们完成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中国已成为具有完备工业体系、拥有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的世界第六工业大国。原先一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仅仅用了27时间,即改变了面貌,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化了两、三个世纪发展的路程,成为举世侧目的新中国,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口翻了近一倍,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了65岁!

  回顾历史,中国搞了几千年的私有制,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唐代号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足的“盛世”,可是像杜甫那样的上层知识分子也只能住个破茅屋,惹得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其他,如白居易的《卖炭翁》等——反映普通劳动人民处境的诗篇,更是举不胜举。一句话,私有制永远只能让少数人暴富,而让极大多数人受穷遭难。

  奇怪的是,毛主席离世后,有人公然离经叛道,鼓吹私有制优于公有制。胡说公有制是“大锅饭”、“养懒汉”;完全无视五千年私有制的滔天罪恶,扬私抑公,凭借强权,硬是推行私有制,重新把亿万劳动人民打下去,让他们成为中外资本的奴隶,还妄称这是“盛世”。他们睁着眼睛说瞎话,否定“劳动价值论”,鼓吹“资本万能”,喋喋不休地宣扬资本创造财富。

  人类社会的财富究竟是怎样创造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劳动创造的。既然是劳动创造了财富,按理,财富应该归劳动者所有。然而,几千年来的现实却是:劳而不获、获而不劳。这全是推行私有剥削制度造成的恶果,全是因社会生产资料被私人占有所必然。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劳动者,指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它是生产力中唯一的能动要素,也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和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2、劳动资料,是指劳动者作用和改变自然物形态,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物或物的综合体,泛指生产工具。它的状况标志着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物质装备水平。劳动资料在历史上的发展,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包括:生产工具的系统,马克思称它是“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发动这些劳动工具进行生产的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为产品的运输、贮藏和其他目的所必须的辅助性劳动资料,即马克思所谓的“脉管系统”;将以上各种劳动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自控系统和信息传递等等。在劳动资料系统中,生产工具最为重要,是衡量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尺度。

  3、劳动对象,是指人类劳动所加于的一切东西。劳动本身并不创造任何东西,必须和物质对象相结合,并凝结于自然物中,才能创造出有用的物质财富。劳动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开采中的矿藏,采伐中的原始森林,捕捞中的天然鱼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料,如磨面粉的小麦,纺纱用的棉花,炼铁用的矿石等。它对生产工具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劳动对象不同,直接影响整个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对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人”的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生产力构成中的“物”的要素。“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有人要标新立异,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构成三要素”;提出一个创新的“生产要素”概念。认为当今的“生产要素”,应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管理)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今后,随着这类“理论”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也许还会有N个“新发现”——甚至连“城管”可以因“维护生产秩序”的“贡献”,可以成为“生产要素”!

  既然都是“生产要素”,自然都有资格参与生产的分配,从而美化“企业家”,掩盖资本剥削劳动的奥秘。可见,否定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三要素”,目的就是为了鼓吹资本主义私有剥削制度的“合理”性。

  然而,只要坚持私有制,就无法逆转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在现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美国的贫富分化就是个典型,且只会越来越极致。其结果,必然是不断地经济“危机”,社会阶级矛盾的持续激化,最终导致人类社会的自相残杀、自我毁灭。

  历史证明: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产品为社会所公有,即使是在保留一定资产阶级法权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也能消除两极分化,让社会成员之间实现“共同富裕”,这不只是可能,而且是一种必然。

  2002年笔者曾到过俄罗斯,尽管其时苏联解体已过十年,但仍能让人感受到社会主义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共同富裕”的痕迹。当时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莫斯科街上没有出租车。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拥有私家轿车——苏联时代留下来的,尽管已有些陈旧。

  什么是资本?

  “资本就是积累的劳动”。用亚当·斯密的话说,就是“一定量的积累的和储存的劳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也就是被剥削者占有的社会历史积累的劳动。资本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使资本增殖。

  马克思认为科学是生产力:“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率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然而,“科学技术”是通过“渗透”在生产力“三要素”之中实现的,始终离不开生产力中“人”的要素或“物”的要素。科学技术体现为生产力,但绝不可能游离于生产力“三要素”之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历经了几千私有剥削制度残酷历史的人类,在实践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以后,还有谁愿去选择私有剥削制度?!当然,除了那一小撮封建贵族、大资本既得利益集团和那些极端自私、追求私有制的余孽们。

  愿全世界善良的人们都选择走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道路,做一个不想去剥削、压迫他人的人,做一个追求“平等”、有崇高理想的人!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