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史读书 > 文艺

郭松民:一部形象的当代思想史——在刘继明《黑与白》分享会上的发言

2023-11-02 09:28:0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郭松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非常感谢刘继明老师和主持人的邀请,这部小说我已经收到很长时间了,读过以后觉得有很多话要说。

  多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欧洲十九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候,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非常繁荣的,中国的50后、60后受这个时期文学影响非常大,一些知青出身的知识分子,在回忆起他们的思想历程时都会提到这个时期的一些著名作品,比方说像《红与黑》。

  《红与黑》对整个50后一代的精神世界产生过很大影响,也成为认识社会的一个工具,读者自然会问,“如果于连·索黑尔参加了革命会怎样?”实际上当年投奔延安的知识分子中就有大量于连式的人物,到了八十年代他们再次现出了本相,号称“两头真”,比如曾经在旧炎黄春秋杂志垂帘听政的“老人小组”就是这样。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很多影响巨大的作品,比如《包法利夫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其中有大家比较熟悉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还有《名利场》《简爱》《呼啸山庄》,俄罗斯果戈里的《死魂灵》《钦差大臣》,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美国《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等,这些小说对50后、60后的中国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我们知道,18、19世纪欧美的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大发展的阶段,出现了很多非常残酷的社会现象,饥饿、贫困、两极分化,为了追求金钱而牺牲道德等等。这些小说一方面是代表了社会的良心,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历史记录。我们要了解资本主义是怎么一路走来的,你单去读教科书是不行的,教科书只能给你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东西。只有去读这些小说,才能够形象化地具体地去了解这个时代和资本主义的现实。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毛主席向很多高级干部推荐《红楼梦》,说不看《红楼梦》,就不了解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人们究竟是怎么生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主子和奴才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只有像《红楼梦》这样的巨著才能够带给人一个生动、形象、具体的感受。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也创作出了很多著名作品。像《创业史》《艳阳天》《金光大道》等。

  非常遗憾的是,8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的传统却中断了。我们都知道,8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急剧分化的阶段。一方面一些人在短时间内通过国企改制暴富,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失去了自己原来的社会保障。中国的国企工人阶级,就迅速地沦落了。中国的基尼系数,一度非常高,各种腐败现象也出现了,黑社会也从无到有地出现了,卖淫嫖娼、吸毒这种丑恶的现象也再次出现了……总之,中国社会在发生剧烈变化,开启了一个和十九世纪的欧美相似的历史进程,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有相应的可以和这个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相媲美的作品出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空白,也是中国文学界的耻辱。

  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界的主流精英,并不关心中国的社会现实,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他的作品主要指向中国文化,指向中国革命传统,他的小说是按照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来建构的,莫言小说里描绘的那种中国社会,我认为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这些主流文学精英的目的,就是为了迎合殖民主义的话语,然后获得一个被西方摸头的机会,这才是莫言获诺奖的原因。

  剧变的时代呼唤能够深刻反映现实的作品。但这种作品没有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跟中国文学界的整体上的殖民化有很大关系。简言之,中国文学界对8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的类似十九世纪欧洲“雾都孤儿”、“悲惨世界”那样的现实,反而当成一种“进步”,他们认为,需要批判的反而是中国自己的传统,尤其是中国革命的传统。张艺谋把余华的小说拍成了电影《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这一类作品把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表现成了一个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黑铁时代,这样不断下降的一个过程,所以他们的作品客观上是对“十九世纪社会现实”的一种辩护。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指出,《黑与白》事实上填补了中国文学的空白,捡起了中国文学界的脸!你要了解这四十年我们是如何走来的,单看历史教科书,单看一些所谓改革派人士回忆是不行的,那很可能会得到一些错误的概念。但读一下《黑与白》,就能够得到一个形象的生动的(历史)。就像我们读《红楼梦》了解封建社会,读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了解新中国的建设一样,我们要了解改革开放,《黑与白》是必读的。

  《黑与白》非常宏大,写了很多的人物。我今天的分享的时间只有10分钟,可能已经超时了,所以我不能对这些人物一一点到。这里我仅以王晟为例分享一下我的阅读体会。王晟是60后,我也是60后,我从王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黑与白》三部曲当中,王晟大体上经历了一个“左”、“右”和“左”这样一个过程,概括来说,是经过一个早期的“红色时期”,然后进入一个“蓝色时期”,最后重新回到“红色时期”。王晟的思想发生了这样三个变化,我的思想也发生了这样三个变化。一般来说,我们60后早年都有很深刻的红色记忆,这种印记是时代造就的,比如说像《英雄儿女》这种电影对我们的影响,像刚才提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对我们的影响,像雷锋、王杰、董存瑞、黄继光这些英雄人物对我们的影响,等等。所以,我们的底色是红色。但是,这种红色实际上是时代造就的,思想是从外边灌输给我们的,但是它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思想交锋,所以,并不稳定。到了80年代,当中国终于打破了美国和西方的包围,美国从七十年代初就不得不放弃对中国的围堵,开始和中国接触的时候,五光十色的西方消费社会一下子就我们面前打开了,这和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历史强行军”(即用高积累、低消费的方式完成工业化)的早期工业社会清贫、简朴,甚至寒伧的社会面貌形成鲜明反差,我们发现,像英美的蓝领工人,家里都有小汽车,住的房子像别墅一样,现在的〇〇后很难想象,西方消费社会对50后60后这一代人的震撼,因为今天我们也建成了一个甚至更加奢靡的消费社会。所以整个社会,整个知识界,整整一代青年,开始进入一个蓝色时期,接受自由主义的一套话语。

  王晟,他的名字原来叫王成,来自《英雄儿女》,结果他在大学里就被同学们嘲笑,他无法忍受,就改叫王晟。整个80年代、90年代,60后中的许多人都是在用一种调侃的戏谑的解构的方式来对待革命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另一方面开始接受自由主义的历史叙述,市场经济、私有化、民主政治等等。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改变呢?就是到了90年代。90年代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知道80年代末发生了重大事件,然后是90年代初小平南巡,接着,市场经济的全部逻辑就迅速在我们面前赤裸裸地展开了。此前,我们对市场经济还怀有一种非常浪漫主义的、罗曼蒂克的想象,认为它会带来一个平等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带我们进入一种伊甸园或者说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世界。但是等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逻辑真的在我们面前赤裸裸地展开后,我们才发现,它原来包含着那么多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东西。此外,苏联解体后,西方也再次转向对中国的围堵——这些变化重新在我们的心底唤醒了早期的红色记忆,就像王晟所经历的转变那样。

  从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我们再次进入了一个“红色时期”。这个红色时期和我们第一个“红色时期”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经历了思考,经过了和新自由主义的辩论、交锋,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洗礼……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重新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对毛主席晚年的一系列探索产生了认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一种更加深厚坚实的基础上的,所以是更加稳固的。在《黑与白》中,一代人的心路历程,通过王晟这样一个人物,被非常生动也非常真实地表现出来了。

  所以,如果一个读者想了解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思想史,了解50后60后究竟是怎么一路走来的,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就应该读读《黑与白》。《黑与白》是一部形象当代思想史,我们不了解思想史,就不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可能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随着时代的流逝,这部小说的意义会越发凸显,不仅是文学价值,也是思想价值,我期待它能够尽快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这将会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并产生深刻思考的年代剧。

  《黑与白》我才读了一遍,以后有机会我还要重新读,读了以后可能还会有新的想法,如果有机会的话,再和大家分享,今天我先讲这么多,谢谢!(青山根据录音整理)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高度一万五千米”,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如需订购《黑与白》请点击:https://book.kongfz.com/753482/6396423685/ 】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