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钟建民:产权思路的改革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的危机?

2024-02-29 15:07:5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钟建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为什么我国经济会下行呢?

  因为我国发生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那为什么我国会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呢?我国有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为什么也会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呢?

  用茅于轼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国的消费太低,投资太高。

  为什么我国会形成低消费高投资的格局呢?因为我们的改革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有9亿多劳动者。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的要求。因此,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是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全面体现劳动者利益要求的基本制度,即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应该建立以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即建立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因此,如果我国建立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消费生产价值生产方式,14亿多人口的消费需要会形成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生产能力只会相对不足,怎会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呢?

  但是,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我国的许多学者专家却把目光转向了西方经济学,把精力放到了引用西方模式上,从而误导了我国的改革,使我国的改革走上了强化产权制度的改革。

  什么是产权思路的改革呢?

  第一是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第二是把国有中小型企业私有化,把乡镇企业私有化;第三是把国有资产作为资本来对待,采用资本经营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就是这一做法的最好体现。产权思路的改革从根本上转变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即把公有制为主体的结构转变成为私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在2005年,我国的私有制经济占GDP的比例达到了65%,这就是最显著的标志。

  产权思路的改革就是要建立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而所谓的资产所有权,也就是凭借资产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获取企业生产成果的权利。因此,在产权制度条件下的生产是以资产增殖为目的,它所形成的生产方式,就是剩余价值生产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必然会陷入经济危机。

  剩余价值生产方式,本质上就是资产所有者利用占有的生产资料吸收劳动者剩余劳动的方式。它具有两大特征:第一,这是体现少数人利益要求的生产方式;第二,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会造成两极分化。

  在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中,资产所有者的目的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是谋取利润无休止的运动。这种运动决定了高投资的必然性,决定了生产过剩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与这种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相对应的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性质又决定了劳动者的相对贫困。从1983年到2005年,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6%下降到36%,从2000年到2007年下降了11.66%,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劳动者人数占60-70%左右。劳动者报酬的不断下降,就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90%以上的人口的消费水平相对而言是不断下降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而绝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却越来越低,发生经济危机是合乎情理的结果,不发生经济危机那才是怪事呢。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必然会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来几百年历史所证明了的。这是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

  产权改革为什么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呢?

  一,产权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而产权制度条件下,生产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资产增殖,广大劳动者则必然成为资产增殖的工具。也就是说,产权改革从其性质上、全局上决定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在建立产权制度条件下,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私有制企业,其追求的目标都是资产增殖。因此,只要有利可图,就会增加生产。资产增殖的目的从性质上决定企业不断增加投资的盲目性,这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所谓的“高投资”正是由于资产增殖目的的无限性决定的基本趋势。

  由于产权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方针,这就从全局上决定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产权改革不仅要大力发展私营企业,不仅要把大量的公有制企业私有化,而且要求仅存的国有企业也必须采用资本经营方式,这就从整体上决定了我国经济采用资产增殖的生产方式,从而也在整体上决定了产能过剩的必然性。

  二,产权改革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绝大部分人消费水平的下降趋势,这就使经济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产权改革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几乎是全部的乡镇企业和绝大部分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都实行私有化,所有这些企业的职工经过所谓的身份转换重新成为雇佣劳动者,工资待遇水平自然也与私营企业相当。这一变化使我国劳动者的报酬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这是我国劳动报酬从1983年占GDP的56%下降到2005年36%的根源所在。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我国90%以上的人口的消费水平不断下降,怎么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呢?

  三,产权改革使我国经济发生了从公有制的一统天下到私有制为主体的转变,这一转变也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必然发生。从公有制企业到私有制企业的转变,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我们以一个乡镇企业到私营企业的实例来说明:当某个乡镇企业私有化时,在转变过程中,企业的主要管理者自然是接手本企业,其它管理人员则都出去另起炉灶,譬如同一个工业搪瓷厂,经过私有化之后,就变成了几个工业搪瓷厂。在这里,产值总量增加了,企业规模变小了,投入产出水平降低了,形成了低水平重复。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私有制经济就占GDP的比例就达到了65%以上。目前除了少数大型国企之外,早已经是私有制经济的天下了。而我国的私营企业的绝大多数又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寿命短”(一种说法是3.2年,还有一种说法是8.8年),“一做大就分裂”,“粗放管理”。也就是说,我国的私营企业,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整体上也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的状态。这就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实质是低水平的不断重复式的扩张,这就是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所在,也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之一。

  四,在产权改革的思路下,我国形成了恶劣的市场环境,从根本上恶化了消费环境,抑制了绝大多数人的的消费能力,决定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对广大老百姓而言,产权改革就象瘟疫一样,它首先使公有制企业变成了私有制企业,首先使劳动者的报酬水平下降,继而又通过教改、房改、医改,使老百姓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特别是房地产的发展,使许多老百姓成为房奴,产权改革形成的畸形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根本上扼杀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

  五,产权改革本质上就是从公有制主体到私有制主体的转变,这种转变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从而也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时候,一个村常常有一个或几个企业。这些企业搞好了,不仅在企业工作的工人受益,同时由于企业盈利的一部分用来满足本村的公共需要,例如,全村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读书可以免费,年龄达到60以上的可以每年享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还有买化肥、农药可以有补贴等等;因而可以提高全村人口的消费水平。而在乡镇企业私有化之后呢?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可能是原地踏步甚至降低,企业发展了,老板富有了,他可以投资炒房,可以买别墅、或者移民去国外;或者养小老婆,与大多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关。私有制为主体必然形成了两极分化,而发了财的少数富人正常的会把盈利的大部分再用来投资或投机,这是高投资的根源;而在开放条件下,许多富人还会选择移民,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对比乡镇企业私有化前后的变化,对产权改革导致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我们可以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又说“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是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共产党宣言》第39页,第40页。人民出版社1949年9月出版)。在这里,我们不难知道,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因而必须全面体现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同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必须剥夺资产所有者的权力,而这种权力也就是所谓的产权。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呢?正是为了消灭剥削,消灭资产阶级,消除产权赖以生存的基础,正是为了全面体现劳动者的权利要求,为了全面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

  人所共知,公有制企业并不存在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生产唯一的生产主体;同时由于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的差别,劳动者也不存在产权要求,而由于社会主义并没有消除生活消费的个体性,因此,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在劳动所有和消费需要方面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劳动者具有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现实的公有制企业的基本特点出发,我们了必须建立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

  我国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基础,这就是要坚持两个主体,即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和按劳分配主体。而实行按劳分配的公有制企业本质上是劳权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应该以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为基础的。因此,正确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劳权思路的改革,即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并在国有企业用劳权制度取代产权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转变与市场经济相应该的独立的经济实体实体一一劳动实体,并在其它公有制企业广泛建立劳权企业制度。

  但是,我国的经济学家们并不懂得我国公有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特点,他们陷入了产权的误区,盲目引入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不是从我国国有企业和其它公有制企业的基本特点出发来确定相应的改革思路,反而是按照西方国家的产权制度的要求来剪裁国有企业和其它公有制企业,在教条主义的改革思路误导下,我国进行了削足适履式的产权改革,于是,乡镇企业都私有化了,中小型国有企业私有化了,余下的少数国有企业也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公有制为主体变成了家族企业为主体,……。

  产权改革使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掉入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陷阱,产能过剩危机只是其必然表现。

  很显然,供给侧改革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或可暂时缓解矛盾。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纠正改革方向的偏差,实现从产权思路到劳权思路的根本转变。

  【文/钟建民,红歌会网专栏作者。原载个人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