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陈俊杰:从小丑跳梁到学阀“吃果果”

2023-10-04 10:01:13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陈俊杰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学阀特指凭借某种势力把持与垄断教育界或学术界的害群之马,亦可泛指在特定的职业或组织中由某个学校的毕业生形成的排他势力。“学阀”这个词最早出自毛泽东在其少年时期的旧私塾里读书时从一本东汉时期的某个语言学家的著作那里发现的,他讨厌旧私塾的教育而用这个称呼抨击老先生,直言他们是“收钱卖知识”。学阀常常会因为规定或常年的惯例需求而能确保组织里的长官通常都是某个特定学校毕业的,“学派”由此得以维持。学阀未必都是来自传统名校或学力强的学校,在某个地区或职种上影响力大的学校也有会有学阀。

  “吃果果”,网络流行语,派生于“吃瓜群众”,但用于官本位的学阀那里更具讽刺效果,就像“民国”年间的学阀梁漱溟被军阀韩复渠玩弄于鼓掌之间。《排排坐吃果果》,歌手娃娃的一首儿歌,用于学阀则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比学问如幼儿园做游戏!中央党校王海光教授王海光的《臭不可闻的中国学术江湖》一文认为,中国特色“学术江湖”里的学阀虽学问皮毛而文墨粗通却绝非等闲之辈,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明白人”,不学而有术,有趋炎的敏锐、附势的机灵、投机的精明与功利的勤勉,善于自吹自擂、惯于鱼目混珠而长于以假乱真,以大量制造学术垃圾为升官发财之道。其中最厉害的角色当属学、官、商三栖人物,反复横跳于三界之间,但主要混迹于“学术江湖”之内,于官场是学者而于学界是官员,懂得如何最有效地整合三界资源,用学名求利禄而用权力造学名,通过循环利用而最大化地升值自身。“学术江湖”最响的是噱头学术而真干的是捞取虚名浮利的勾当,目的无非是功名利禄,但花样名目繁多而催生了追名逐利的江湖学问。其荦荦大端者有会议学术、职称学术、项目学术、媒体学术、关系学术、泡沫学术、概念学术……在行政权力有着绝对强势地位的官本位社会下,货真价实的知识权威黯然隐退势必带来毛泽东眼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伪学谋仕风气。利益导向使然,学阀不可能致力于真正的学术功夫。谋虚名以兜售伪学、串会议以充扮权威而借媒体以营造声势是其谋取利禄的终南捷径,任其流弊蔓延而大坏学风则学将不学矣!中国特色学阀的晋升机制:职称与论文的数量挂钩→水垃圾论文→将垃圾论文投给垃圾期刊→贿赂垃圾期刊编辑或找学阀大佬打招呼→垃圾期刊收录垃圾论文→职称评定顺风顺水→招收博士团队→包揽价值上千万的科研项目→博士团队流水线生产论文结题&年年从国外购买昂贵的科研器材→将科研经费收入囊中&获得各种荣誉头衔→……→混成院士→垄断学术领域&摧毁创新根基→阻碍产业转型升级→人人得而诛之的利益输送中间商(买办利益集团)!一言以蔽之:“学术圈”坐地分赃厅之小丑跳梁排座次!

  “虎扑”网站有一帖:“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存在?!”有跟帖认为,帖子里举的例子都是老老一辈的科学家,彼时学术界没有太多物质的要求,他们对国家奉献一生的信仰与觉悟撑起了“院士”这个招牌,但现在很多是在砸这个招牌。饶毅与屠呦呦不会钻营,所以一直不是院士,而且将来大概率也不会是。想当院士还要有院士引荐,也许这是屠呦呦获得诺奖时还不是院士的原因。不仅要有院士引荐,而且要经过院士投票,所以很大一部分入选的要靠搭人脉,关键是不同平台之间的亲疏远近,尤其是要看有没有学阀顶你。当然,本身实力也不能太差,但这只是第一步。现在的院士没有穷的,整个学术圈都不再都是扫地僧式的世外高人,院士里会钻营的也不少,崇拜一下还行,但真的没必要神化。现在评院士也要拉关系了,院士里难免有派系之争。当然,以前的院士也有水的,比如学部委员转院士的“惯例”。现在土木行业的一小撮垃圾专家,天天折腾“新规范”,旧的放手里还没热乎,新的又“日新月异”的来了,“青椒”们为了评职称都快内卷到发疯了,落款署名排座次“吃果果”的清单越拉越长。以前是十到十五年更新一次,现在恨不得年年更新,瞎折腾得连脸都不要了。院士里骗国家捞钱的不在少数。新中国的第一批院士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个个都是超凡脱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但离得比较近而听到他们身边有人议论时,真的了解其人其事后就会发现他们也只是普通人而已。但有的能力强点,运气成分也会有,至少不会像现在的院士这样耍大牌作妖。现在的院士候选人无一不是学阀,投机学术圈的老鼠屎,披着科研外衣的江湖骗子,但院士群体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总体形象依然是“国之重器”,由此可见新中国第一批货真价实的院士多么值得尊敬!现在抛头露面最多的院士反而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有校长,有总经理,都是赶在退休前评的院士。安徽、湖南、湖北这个省份的院士都是何方神圣?无一不是逢年过节去省委书记与省长家里“排序拜年”,副省长在这里就显得级别不太够了。至于评不上院士的,只有少数是因为业务能力不足,绝大多数是怎么评上的,学阀们个个心照不宣。当然,如果只是私德有问题就好办了,院士评选形式是推荐制,最容易形成学阀与东林党。中国好多准院士就是这么被排挤走的,比如闫宁去美帝拿的人家的院士。心知肚明自己评不上院士也没渠道“润”的还是多关心关心科学与时政为好,只要国家在科学领域有重大突破或某一行业有扶持政策,买入相关应用股票等着收钱就行了。毋庸讳言,现在名不副实的院士越来越多了,尽管如此也要分出还几个档次。但一旦到了能拿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层次,物质条件就真的不是那么重要了。一是国家不会少给他们钱,二是钱在绝对荣誉面前能带来的满足感简直不值一提。有个大学生跟帖:大一普化老师,有一天上课刚上到一半,突然看到自己升成院士的通知,然后就在我们的起哄之下在课程群给我们发了很多大红包!有幸接触过几个后来成了院士的老师,真的是两极分化,只有少数是在兢兢业业做科研,绝大多数则是在整合“资源”疯狂捞钱。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系教授、渥太华事务研究院院长倪乐雄曾感慨:不知从哪年起,中国学术圈“阶层分化”与分工变得“赤果果”了,“刚下飞机”的绝大多数是攀上权力或权力衍生品(如研究会会长、秘书长、理事长、院长、所长、中心主任等)的“学术贵族”,他们是大学、研究院等学术王国中的“肉食者”,真正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纯粹学术苦活、累活、脏活则分派给了学术圈的“布衣阶层”。搞国际政治学的若长期不出国交流似乎是学问不长进的一个标示,所以以国际关系为营生的学者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学术风景”,学问可浅薄、预测可瞎说、书可不看、文章可狗屁,但不可不出国。只要操得一口西洋鸟语且经常出国就是有学问、有造诣,于是乎开学术会议时,除了经常看到“大腕”普遍的迟到早退现象外还常常能遇见迟到者行色匆匆闯入会场,煞有介事连连向众人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刚下飞机,刚从国外赶来”云云。早退者的口头禅是:“对不起,对不起,先走一步,另一个会等着我。”这种话果然灵验,立马标出出席者的身价高低,善始善终有“会德”的却出不了国,又没有下一个会议恭候的一下矮去三分,而“刚下飞机”者与“还有会议”者身价立马螺旋形上升。此等人物在学术界可归诸“学术演技派”,往往名头很大,身兼数职、每天左右开弓、两个电话一起接,俨然双枪老太婆,各种会议连轴转,奔走折腾于官不官、学不学的阴阳二界而乐不思蜀。“刚下飞机”的“人物”在学术上往往“形式大于内容”,除了早年“出道”时有几篇勉强过得去的文章外,现已基本不学无术,但各种“演技”却已炉火纯青,“对不起”这招只是“小技”耳,更有“空麻袋背米”、“招官为徒”等圈利谋益的绝招令人瞠目。加之硕士、博士前呼后拥、起而仿效,到头来,师徒皆未识学术正径,而俱误入歪门邪道,以致学风日邪。博导、博士师徒于浑然不觉之际皆成南郭先生,且与“卧槽泥马”博导、博士师徒形成南北呼应之“学术奇观”,各自“称雄”于京沪。在学风不正的环境里,文人开会多半属无聊生事,自我炒作,其性质与市井之辈聚会搓麻将相差无几,真正的学术交流应是一二学术同仁,找个幽静的说话去处,闲聊之际渐入话题,兴之所至,思之所归,思随兴起,兴随意行,此时此刻,交流者彼此平等、放松、置身于追求真理的阳光下,不掺合一丝世俗功利的杂质,这是学术交流的最高境界。到了学术座谈的形式,参与者分出主讲者与讨论者、权威与非权威、大胆者与怯场者,干扰因素悄然渗入,学术交流越来越打折扣。若是开纯粹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就把上述几个干扰因素放大数倍,学术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了。等到学术研讨会成为行政体制内工作的组成部分、领导致辞、专家致谢、主席台上官员“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主席台下大小书生排座次“吃果果”,此时学术已入末流,学术交流彻底变了味,因为学术此时已成为官场运作的一部分,所有学术规则都被官场运作规则对取代。开幕式肯定属于官场仪式,权力人士按官职大小鱼贯登场,大话套话空话废话一串接一串,直把会场忽悠到睡眠状态。等学术程序正式启动时,大人、官人、要人早已扬长而去,剩下的平头学者却还没有从权力的震撼中回过神来。等到回过神来时却已找不到学术感觉,只觉得自己从神父变成了游走和尚。此种学术环境下,要求学术创新,不是忽悠天下,就是用讽刺的形式凑热闹,或是痴人说梦。学术交流到这种地步,产生的功能之一就是学术的毁灭,它强烈地暗示:权力是学术的主人!这也就是学术圈内滋生“演技派”的主要原因。“学术贵族”在大学里负责制定各种工作指标、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总之对“学术布衣阶层”行使各种权力,他们的学术职称与学术权威很大程度上由他们的官职大小来决定。他们凭借权力与资金,雇“学术布衣”拼凑“学术包工队”,某正处级博导曾夸耀:“我们可接国家任何部门的项目,博士出提纲、硕士捉刀、本科生打杂,我们搞出来的东西能把任何部门忽悠得东西不清、南北不辨。”豆腐渣工程害人有形,学术豆腐渣工程误国误民无形,这就是所谓的“书生杀人不见血”。学术界阶层分化有何后果?一是将社会生产与政治运动中惯用的“指标管理技术”运用于学术研究领域,“学术布衣阶层”在“学术官僚”的瞎指挥下前所未有地创造着学术垃圾与学术半成品,就像轰轰烈烈冲进杯子里的啤酒尽是泡沫。这种泡沫曾在大跃进年代的经济建设中泛滥成灾,不长记性的“学术贵族”把它移植到科学研究领域。二是真正的科研成果、“细活”、“精活”几乎全都出自学术布衣阶层,学术贵族尽出“粗活”、“烂活”,而学术权威被撕裂成形式与内容两部分,学术贵族夺去形式,学术布衣占有内容,学术贵族成了锦绣饭囊、绣花草包。三是“角色失踪”问题。一部分学术贵族长期处于人格分裂与角色冲突的状态,他们又搞学术又搞行政,说官是官又不是官,说学者是学者又不是学者,言行举止时刻都在这种困境中挣扎。别人不知他到底是何角色,连他自己也不知自己究竟是谁?故曰:处于角色失踪状态。

  如何看待龚克提出优秀校友与捐款大户子女能破格录取大学?谈及自主招生时,他认为要更加灵活,强调有的同学有能力,但考试不行;有的同学是天才,比如想钱钟书、华罗庚之类的;有的同学是家庭条件较好,素质较高,比如优秀校友;有的同学是捐赠大量财物的,能增加学校财力的家庭。2000年前后,有的985大学能提档就能上。三本提档上一本,大专提档先去不对外招生的专科班,大一过四级大二混编入统招本科班。大一没过四级也能转本,大四过四级就行,否则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这种同学往往过了六级就能保研,研究生百分之百毕业,最差的出路是拿着只有学校自己承认的学术履历留校成为一名深受广大师生热爱的行政老师。大学带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知行合一的人格?安身立命的技能?开放豁达的精神?老师自己都木有,拿什么给学生?大学能给学生的就是一块敲门砖,备不住有的学校热心给这块砖掺假。如今这种刷爹就读的学生少了,走自主招生的口径比当年窄多了,也更加透明。刷爹学生能给学校带来什么?除去本校子弟排座次“吃果果”,多数爹“行方便”都是给校领导徇私,跟学校利益无关,也就是一部分同学在大一的萌新阶段被学生会骗进外联部拉赞助。相对于刷爹就读的学生,人民币玩家至少能改善贵校的办学条件。各个大学本来就不是冰清玉洁,请不要对学校有误解。各个阶层都有培养本阶层接班人的需要,拼做题,拼爹,拼身体发育,各种路子都不能堵上,都要有公平合理的路径。当状元上大学有意义,打篮球上大学也有意义。打好篮球也要付出时间成本并灵活运用方法论。他爹给学校捐座楼,他上学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四十二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九十五所……如何看待教育部发布的“双一流”高校名单?第一,游说的激烈度。竞选之初的新闻就是各种所、地、校、企合作争取名额。所谓的“名单流出”就是此类学校新闻的爬梳集合,谣言中的只有30所与推迟公布时间足以折射游说与反复利益平衡的激烈程度。第二,排座次“吃果果”。一流大学是985的再确认,b类新贵三所是地方均衡的结果。总之老贵族惹不起,新幸进要掺和,和稀泥和的好。再看那种一流专业的自定专业,既然是学科评定,又为何要先定学校再下放专业的分配权呢?考察自定专业的分布特点——有学校只有自定专业,不难看出这是分给落榜211的安慰奖。这和稀泥和的好x2。第三,专业也未必体现水平高低。这点自不必多说。总之,决定本名单的,是各方平衡么。学术水平?拉倒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985只会更出名,因为这本质上就是985扩容名单。维新后日本搞了个帝国大学系列,本土七所,韩国台湾各一所。二战战败后,帝国大学这种军国色彩太浓的称谓被取消了,但直到今天,日本的高考辅导班小传单上都印满了“旧帝大”的字样。日本是只有这七所旧帝大流弊吗?我庆应第一个不服,我东工大笑而不语,我早大默默流下眼泪。但旧帝七大不作大死,人民群众就牢牢记住,现在说起来还是满脸油光。985是什么时代背景,是北大百年校庆上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论“一流”,这是根正苗红滴。985那会对地方还没有那么给面子,没有像211那么照顾地方,评选条件非常血腥,既要有猛料又要有后台。现在回首头一批入选名单,个个都是学阀,没善茬。斯斯文文的校名背后,是对各个国政与产业的把控与垄断。这也才当得起985的名头。那是不是说双一流就彻底没法看?也不是,双一流里一流学科这个思路还是很到位的。大学是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下各工种优秀熟练工的生产工厂,论江湖地位有点像中世纪的学徒工会。那衡量一个学徒工会牛逼与否的标准是什么?能否实现行业劳动力的寡头地位,乃至垄断。全国垄断就全国牛逼,地方垄断就地方牛逼。北邮不是985,他的工程师你要不要?我广院不是985,咱的主持人你要不要?985的部委色彩很重,考量角度是以国家规划为主。像985当年那样垄断产业大类的知识与技术劳动力供给,现在做起来实在太难。唯一的出路,是以市场为考量角度在细分行业特定工种夺得话语,这对部分底子扎实的院校而言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一流学科的出发点有可能是这个,它给那种综合实力不强但在特定领域有优势的院校点了个路子:少整大而全,与其天天合并个别烂校撑体量,不如专心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该有的政策与资金也是不会少滴。只是马上会有另一个问题蹦出来:那咱们能不能按市场反馈来搞?少走点国家规划与地方扶持的套路?答曰:那不行!那就尴尬了。高校从内部学阀到校际资源恶性竞争从来都没停过,从来就不是象牙塔。CAS的伙计说,教育部每年卡他们招生名额,老师比学生多出一堆,这岂不是太搞笑了?教育部到底是中央政府所属还是某种利益集团对控制?还有前两年的某奖评选,这帮人是不是玩的有点过分了?!有的学生说,各方利益均衡,只要资本与学阀还在呼吸,科学就会窒息;有的学生说,清北的学生不会有任何感觉,只有三流985的学生为入了a类而确幸,某种双非为进了b类而洋洋自得。确实,个人努力出成绩才是正道理,校友们都优秀之后自然母校会更强。有的学生说,自己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学却在数年努力后就业远不如那种不努力的同学。这一方面更是感同身受:专业选择的不好没关系,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希望能投身自以为是有意义的行业,在做出点贡献的同时能混个温饱就行了,但同专业的评比如此不公难免强化其挫败感。

  “你们这个学校是三本吗?”“对,现在好像没有三本了,以前是。”“对不起,我们只要二本以上统招的。”“好的!”“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这样“赤果果”到排座次“吃果果”到连小朋友都没有果果吃的,职场PUA加学历歧视的对话发生在一位三本毕业的求职者与应聘TA的某位互联网公司高学历大领导之间。这位招聘者吴先生又蠢又坏的身体力行成功证明了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的事实,于不经意之间透露出了自己精致、自信、猥琐、扭曲的优越感,区区几个字就暴露了三本不算本科、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常识匮乏的偏见,瞬间展示了自己的无知与愚蠢,进而用自己的无知与愚蠢给广大三本院校毕业的学生头上泼了几百万盆脏水,再硬的钢化钻石心也能感觉自己有被冒犯到。有的学生甚至说起了气话:“对不起,我是三本,我不配活着!”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仅有4%有本科学历,吴先生莫非96%的国人都智商有问题?高考第三批次招收录取的三本学生毕业后有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与本科学历,还有考取研究生进一步学术深造的资格。三本毕业后一直读到上海交大博士、中科院博士后的大有人在,论学历也该比您这个吴大先生高吧!如果非要硬比,您的智商与德行都有点堪忧。中央政法委的评论是:这无关职场规则,而是缺德!所幸,激愤网友们的暴脾气不能留着此等满脑子职场PUA与学历歧视的吴先生过年,在大家的组团问候要求他出来面试自己的呼声之下,涉事公司发布道歉公告并快活地回复网友“吴先生已凉了哈”!美国言情片《录取通知》里的那个美国派高考落榜生为了骗自己父母考上了大学而竟然自己动手创办了一所专门接收学渣的假大学,成功地揭穿了美国式精英教育的虚伪与无耻。这个故事改编自美国教育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该片中简称为SHIT南哈蒙理工学院的原型是查普曼大学。该片中聪明伶俐智商超群的男主阿渣除了学习以外干什么都成,在美国闯过高考的人生关口后连续被八所美国高校拒绝了。在美式精英教育的鄙视链中受尽折磨,连自己的父母也因为别人家孩子们的美好未来而抬不起头来。为了给自己的父母赚回颜面,为了让自己也能像其他人一样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阿渣做出了跟《你好李焕英》里贾小玲一样的决定。他伪造了一张录取通知书去博父母一笑,哈蒙理工学院简称H·I·T。阿渣照猫画虎伪造了一所:南哈蒙理工学院的山寨大学,简称S·H·I·T。阿渣还找来自己的学霸好友伪造SHIT大学的网站,学院历史、学院简介一应俱全,接受全美高中生的入学申请。阿渣的父亲眼见自己的儿子也有学上了,很快便给他预支了一年的学费。开学的日子到了,阿渣硬着头皮带着自己几个同样没有大学可要的学渣朋友找到正牌大学哈蒙理工学院附近荒废的精神病院充当自己的办学场地。经过一番自助装修,精神病院还真就有了点大学的模样。阿渣的父亲想见一见阿渣的大学校长,无奈之下阿渣只得找来一位被哈蒙大学开除的每天倡导有教无类的疯癫教授冒充校长。阿渣的爹妈同假校长交谈后很是鼓舞,自己的SHIT孩子能有个SHIT大学上就已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了。送走父母之后,阿渣与自己的学渣朋友们在自己的假大学中逍遥度日。开学那天,阿渣的假大学的大门被哥谭市学渣小企鹅的企鹅人敲开。阿渣开门见山后差点吓尿,在自己的山寨大学的门口竟然站着数百人等待入学的学渣新生!原来,阿渣好友此前设计的学校网站能无差别接收所有申请入学的学生,还能收取学生第一个学期一万美元的学费。阿渣意识到自己变成骗钱偏感情的诈骗犯了,决定组织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坦白一切,但在台下众多学渣们渴望有学上的可怜眼神中,阿渣突然虎躯一震地发出了“生活以痛吻我,我不仅不报之以歌,我还要扇它巴掌”的呐喊。天生演说家阿渣怒吼着:我知道你们这种学渣被拒绝、被歧视、被认为是弱智的遭遇,我们的SHIT大学就是要给你们温暖抱抱,让那种歧视我们的白痴好好看看什么叫做“有教无类”.台下瞬间群情激奋,阿渣意识到自己步子迈太大扯着蛋了。手握百万美元学费的阿渣混进真正的哈蒙理工学院,企图抄袭美式大学的教育理念来管理自己的野鸡大学,但美国大学里有违背学生兴趣的繁忙学业,还有学长带学弟的小圈子学阀文化与磨灭学生人格的教育理念,阿渣觉得完全是祸祸学生的人生。他回到自己的SHIT大学让这种在很多人眼中是大傻子二傻子的学生按自己的心愿选修自己想学习的课程,有的想学厨师,有的想学美妆,有的想学模特,有的想学舞蹈,有的想玩摇滚,有的想开挖掘机,有的想练特异功能……所有人都能放心去学,大家其乐融融快活似神仙。学生们在各自的兴趣道路上狂奔,抛弃刻板的文化知识的死记硬背,所有人都往有一技之长的方向发展。这个学校本该叫BLUE SHIT技术学院,简称蓝翔技校。凭借革新的教学理念,阿渣的假大学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成了很多受够了美式刻板教育者们心中的乌托邦,连正派名校哈蒙理工学院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卧榻之侧其容他人安睡”?哈蒙理工学院也不能容忍这样一个假野鸡,在自己学校的旁边通过卖弄得名得利,于是想通过买断兼并阿渣的假南哈蒙假大学,但遭到阿渣的拒绝。哈蒙大学校方查明阿渣假大学的背景后放出消息,声称阿渣的假大学要召开家长开放日并在学渣家长们都到校时揭穿了阿渣欺骗的谎言。学渣家长们失望透顶,而阿渣也因为自己的行为遭到了美国教育部的指控。在阿渣被“审判”的听证会上,曾受到他诓骗的同学竟然自发地为他应援站台,天生演说家阿渣大打自己慷慨激昂的嘴炮。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阿渣慷慨激昂的陈词感动了法官,他的野鸡大学的教学实验还获得了继续合法营业的机会。“学渣”们在媒介大爆发的时代不该落入反智主义的读书无用论的虚无的泥沼,也不该落入某种人口头上的考不上本科者都是智商有问题的缺德陷阱,尽管教育资源配置根本不可能公平。某个城里孩子一门兴趣课一个月的补习费有可能是某个村里学生一年的学费,用学历歧视他人智商则不是单纯的愚蠢而是单纯的缺德。

  现在国内的大学本身就是一种学阀,如果不是则又何来学历一说?大学本身就相当于对知识教育的一种垄断形式,如果没有则根本不用上大学,某种专业性更强更深奥的知识早在互联网上就能学会,更不用说某种知识付费了,包括某种学术斗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学阀势力尾大不掉,被有关部门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这涉及人性里所谓的“人之常情”。但针对以上三点一定要严查严打,这样就能保证一个领域的不公平程度在可控范围之内。在这个可控范围之内,公平的程度是多少?取决于我们每一个正在奋斗的学人,因为日后掌握话语权的必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祝愿这样的时代的每一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不会迷失自我,一定要坚守本心一往无前而风雨无阻!

  【文/陈俊杰,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