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研究
石云霞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激浊扬清、立破并举,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积极主动应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对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意识形态建设,是在继承党的百年优秀传统基础上,深刻把握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时代特征有两个显著标志: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相互交织叠加,同频共振,这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特点,形成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态势、时代特征和未来走向所作出的一个具有历史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政治论断,表征着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1](P70)新时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了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根据当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新发展对马克思所提出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概括,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新的时代范畴。习近平指出:“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P2)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治理体系正在发生由少数西方大国主宰世界向协同共治转变的最深刻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新的大变化大格局;当代中国发生深刻变化是大变局中的最大变量和正能量,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标志和重大驱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加速演进且深度互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艰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需要我们立足时代发展的新高度,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本领,主动应对来自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牢牢掌握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时代,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走向伟大复兴,这是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坚决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进步一边,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旗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新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回答了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关系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力回击了美西方国家将经济、科技、贸易、抗疫等问题都意识形态化,竭力推行以意识形态划线,制造“阵营对抗”,妄图分裂世界的新“冷战思维”和倒行逆施行径,坚决反对霸权、霸凌、霸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引领力、感召力、影响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3](P63-64)这尤其体现了我们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时代特征,洞察世界历史大势,立足当代世界人类文明的最大公约数,立足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内和国际宏阔视野及其崭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是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治国理政,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世界性贡献,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备、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两个结合”是这一科学体系形成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4]“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5](P14)“十个明确”是对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十四个坚持”在行动纲领层面则称之为基本方略,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实现途径。“十三个方面成就” 是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的实践结晶。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这一思想的理论精髓。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科学体系,把握好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上述诸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有机统一整体。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全党思想。习近平指出:“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6]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创立发展的历程,我们持续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又一次伟大的生动实践。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其中,持续在全党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就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压荐推进,接连在全党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我们党更加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以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目标要求,在全党持续深入开展集中学习教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要求全党必须树立优良作风。习近平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7](P308)密切联系群众,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也是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党的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党能否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改进作风为主题,把主要任务聚焦到影响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害的作风问题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显著特点。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党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是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我们一定要有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健全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第二,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合格共产党员。“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指出:“这些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8](P98)“‘三严三实’是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一个境界。”[9](P329)“领导干部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1](P72)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大举措,就是要按照“三严三实”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原则、明确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取得明显成效,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和突出特点。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是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和系统化的手段。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对照“四讲四有”标准,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进一步解决了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良好风貌,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三,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指出,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目的就是提醒全党不要忘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10](P15)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必须明白,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目的就是要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进一步从党的百年伟业中汲取继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和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向前进。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点、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经过百余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继“窑洞对”之后又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始终铭记初心使命,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这是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要求和逻辑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立破并举、激浊扬清,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从正本清源入手全方位诸领域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及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就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了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有力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第一,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P33-34)“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5](P36)能否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积极主动、阵地意识明显提升,但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依然严峻复杂尖锐。各种敌对势力一直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他们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这是我国政权安全面临的现实危险。习近平反复强调,意识形态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坚决不能输的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强起来,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着眼大事、把握大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2](P261)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战线是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战线和前沿阵地。针对我国文艺战线长期以来存在的“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等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背道而驰的种种现象,着眼我国文艺事业的长远发展,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围绕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价值观等根本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根本上明确了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方向和目标任务。
针对在有的领域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等一些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2](P219)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以及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提出了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历史使命,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习近平指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一是不能没有,一是不能混乱。”[12](P366)他希望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新时代奋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三,做到“四个牢牢坚持”,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指出,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12](P181)新闻舆论工作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做到“四个牢牢坚持”,即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任何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们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要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时要敢于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四个牢牢坚持”为指引,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共进步,敢于亮剑,“当战士、不当绅士”,潜心做党的政策主张的捍卫者、传播者和社会进步的引领者,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明显提高。
第四,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但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舆论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上斗争成为一种新的舆论斗争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突出,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美西方反华势力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 。他们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从美国的“棱镜”“Ⅹ— 关键得分”等监控来看,他们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习近平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3](P50-51)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和安全风险问题,努力把“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按照习近平“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在意识形态方面,紧紧围绕建设网络强国目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立足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扎实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依法管网治网,出重拳、亮利剑,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一系列重大斗争,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网上乱象丛生、阵地沦陷、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体制优势,扎实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切实维护了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
第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守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最根本的是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正本清源入手全方位诸领域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去杂质、防污染、除病毒,锤炼了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钢筋铁骨。“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一些领域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之乱、价值观之乱得以正本清源,全党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在风浪考验中立住脚,在诱惑‘围猎’前定住神,在复杂严峻斗争中保持了政治本色。”[14]本文以两个重要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例。
一是立足政治建军,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突出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在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这些最根本的方面出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强政治工作的角度进行,着力恢复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他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当前最紧要的是做到“四个立起来”,即要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要重点做到“五个着力抓好”,即着力抓好铸牢军魂工作、高中级干部管理、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战斗精神培育、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等方面。[8](P193-207)在习近平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全军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强党史军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强化战斗精神培育,人民军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推动人民军队政治生态根本好转,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
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习近平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11](P55)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强基工程、铸魂工程。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5](P37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和任务就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教育战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培养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高校建设成为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取得了重大进展。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党的百余年奋斗史表明,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隆重举行各种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包括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大大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彰显了国威军威民威,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伟大的中国精神。
第一,集中展示了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国精神最深刻的本质和最核心的层面。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P3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11](P125)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中国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举行重大节日庆祝活动,集中展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重大节日庆祝活动成功举办的时代价值和重大意义。
例如,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指出,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实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巨大升华,凝聚了勠力同心的奋斗力量,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展示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16]他强调,我们一定要把纪念活动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正能量,转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
又如,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是国之大典,气势恢宏、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习近平指出,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辉煌成就,有力彰显了国威军威,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广泛激发了各方面力量”。[17](P129)他强调,庆祝活动是在第一个百年即将到来之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进的一次伟力凝聚;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全体中华儿女对共同理想所作的一次豪迈宣示;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并且愈发蓬勃、愈发健强的一次盛大亮相。“庆祝活动是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展示”,[17](P130)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对这些精神财富的发掘利用,抓住契机,加强对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引导,使之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再如,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庆祝活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谋划、高站位协调、高水平实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办成了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办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采,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17](P132)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充分利用庆祝活动激发的澎湃热情和强大正能量,进一步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第二,大力弘扬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18](P5)在百余年奋进征程中,锻造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9](P7)伟大建党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彰显了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19](P514-515)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汇聚成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19](P101)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更加发扬光大,激励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第三,最根本的是坚持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凝心铸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在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实践中,通过践行“两个结合”而形成的富有强大生机活力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来源,但是彼此高度契合,互相成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改变中国,是因为其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魂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所以能够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在于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根脉。“魂脉”和“根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文明新形态,造就了一个以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为根本特征的具有文化主体性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最有力体现。完全可以说,这就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根本成因和真意所在。
从根本上说,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就是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真正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文化主体性,把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凝心铸魂的工作做得深入、扎实和富有成效。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这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点。
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和真理的精神,敢于说新话,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各种新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成为新的理论优势,真正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并且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进行理论创新,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从而把用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凝心铸魂的工作做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