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学者观点

孙锡良:​自导戏——谁对民营企业喊打喊杀了?

2023-01-25 08:34:4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孙锡良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春节前,有一股浪潮把我整晕了,在没有任何讯号的情况下,媒体上突然出现“谁对民营企业喊打喊杀就封杀谁”的呼声,甚至部分人还借此要彻底把某一类人给完全消灭,烈风吹得有点猛。

  在达沃斯论坛上,西方社会就听到了一个声音——中国决不会再走计划经济。感觉是官方有意给某部分人吃上一颗定心丸,让大家放心地搞企业,让大家放心地面对未来。

  再往前推到2022年的12月初,有那么十几位经济学家联名,他们要重新定义民营企业的地位,但又没说清楚具体要给什么地位,估计是不好明说,让看联名信的人自己去理解。他们不挑明,咱帮他们把话挑明,其实就是要求把私有制树正并明确定位为国家根本大计。

  我回忆了一下整个2022年中国各类媒体的信息流向,除了司马南先生公开质疑了联想集团涉嫌导致国资流失问题掀起了一波浪潮,再未发现有一丁点有社会影响的人公开对某个企业喊打喊杀,而官方则在每次重要会议上都强调市场经济的决定性地位,“计划经济”这四个字在任何重要场合都未出现过。

  到了年底,怎么就突然演这么一出“私营企业被迫害”的悲情戏呢?难道是某些人故意自导自演?难道还是想借此要政策?过去几十年,每到私企困难时刻,“公“与”私“的争论就要拿出来咬一下,这一次也不例外,咬一次,就获利一次。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想重新定位一下公与私的概念问题,我倾向于按“公有企业“和”私有企业“进行分类,而不习惯用”民营企业“这个提法。

  什么是民营企业?“民“字的内涵是什么?是代表人民还是代表国民?在私人企业里,没有工会,只有老板,普通员工对企业的选人权、用人权、分配权,资产转移权等等,可以说是一丝毫的影响力都没有,一切都是私人老板说了算,它跟”“有何关系?如果一切权利都在老板手里,那就应当称之为私有企业。所以,下面我都会用“私有企业”这个提法。

  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政策对待公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呢?

  个人认为,坚持以下四个原则就可以了:

  第一,不管公有还是私有,遵纪守法对两者要同等看待。违法了,不管你什么性质,该打就打,该杀就杀,用不着打什么悲剧牌,也用不着演什么苦肉计。这里的法是全面的,不是指《劳动法》。比方说,有很多人经常讲国企腐败,讲私企不腐败。不过,在私企合法化之前,国企需要腐败吗?不需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部分私企以所谓的“灵活性“让众多国企失去竞争力。这个”灵活性“指什么?除了营运的灵活性,还包括腐败花钱的灵活性。那些合法成功的私企,没有任何理由打压或者消灭它。

  第二,不管公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对待劳动者,必须遵守中国同一法律,这里的法律主要特指《劳动法》。劳动者的人权在公企和私企有很大的不同,公企更加能保障劳动者权益,私企则在整体上做得较差,不论是科技型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私企都表现为靠延长劳动时间获取超额利润,私企员工的稳定性,会不会欠薪,大多取决于老板的心情,这也是中国新生代职员内耗(流行语称内卷)情绪严重的原因之一。企业竞争,有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保证劳动者有同等权益。

  第三,在经营范围方面,除了国计民生,其它领域应该公私平等。国计民生为什么要交给公有企业经营?通过近七十多年的经验总结,国计民生控制在国家手里,对保证物价稳定和国家安全是非常有效的,不会因为市场炒作之风导致国家内部混乱,好的东西应该坚持。除此之外的所有领域应该放开,即使是支柱产业也一样,像房地产业,应该允许规范且守法的私企公平竞争。

  第四,如果只坚持“市场准则“,就不应该搞强制性混改。如果真的想搞计划经济,那可以先混,然后再逐步过渡。如果已经完全摒弃了计划,又硬来个混改,这强扭的瓜会甜吗?能够产出混合成果的范例吗?应该不可能。用同一个原则让排斥性的两类人做朋友,心能用到一起吗?新中国初期的合营为什么能成功?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最后的方向是走向全公。现在,已经没有那个大原则,自然不能硬套老办法,此时已非彼时。

  不管用“民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的提法,既然是宪法和法律明确定位的一类企业,就应该依法办事,就应该承认它的贡献。我本人一直怀着社会主义远期公有制的理想,但对于已经形成的产业格局并不排斥,在现有的宪法和法律体系下,不主张重新来一次闪电式统合,更反对像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样让国企整体破产的极端方式。

  什么情况下可以强行变更呢?要么是时势有颠覆性变化,要么就是法律体系突变赋予,只凭少数人的心血来潮不会取得好效果。

  客观地讲,近几十年私营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弥补了公有制企业转向慢、管理机制不顺的弱点,给商业环境和社会交换带来了活力,也刺激了公有制企业必须加快模式创新的热情,坐享其成的思想在任何企业里都已经不存在了。

  在科技创新方面,不要夸大私营企业的贡献,回顾一下近四十年的历程,真正的原始创新,私营企业似乎还拿不出来一项上得了台面的东西,即使是华为产品,也算不上真正的创新,它在通讯领域的成就只能被定位为技术进步,或者称为“技术反求“,它承接的是国外通讯技术的基础。阿里巴巴、京东、新浪、百度等私营企业的创新历程跟华为类似。

  中国现在还能够或者说敢于跟美国较较劲,说实话,硬通货和威慑力靠的还是公有制央企,靠的还是姓公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企,私企还承载不了这样的重任,中国几乎所有的人才都是“公”培养出来的。

  国内突然出现悲情式喊冤,并非没有原因,我认真思考了一下,估计跟传说中有一批富人准备移民有关,什么马老板定居日本了,什么刘老板又定居美国了,什么数万亿资产又要转移国外了,中国要被掏空了,云云。

  我不确定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多少财富要流向国外,但这些并不重要,私人老板,只要他的资产是合法的,人要跑是自由的,资产要转移也是自由的,因为我们国家并没有要求资产转移要交税,所以你硬要阻拦就违法了。

  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富人移民和财富转移?

  我个人的看法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一个国家,有没有未来,不在于强留几个人,也不在乎强留多少财富。

  子女不中用,先辈留再多金砖,也经不起败家子的挥霍。

  未来的中国能不能继续富强,靠未来人的创造,不是靠过去人的遗产,列强把清王朝打得稀巴烂,日本把中华民国打得稀巴烂,最后国库里剩下的一点黄金白银还被蒋介石拖到了台湾,新中国难道就不前进了?没有嘛!新中国不照样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不照样把自己建设得像模像样?

  中国经历了近几十年的国际接轨,关于财富问题,现在也应该接接轨了,北欧某银行银行的那个传言即使不全真实,总应该是有部分真实,这么多钱是怎么流出去的?是依法流出的吗?富人的财富如何继承能不能接轨一下遗产税或继承税之类的东西?下一个五年或十年能不能落实?咱们的邻居韩国,三星集团的子女要继承财产,得先真金白银地交上巨额税收才能得手,咱们的经济学家和私企老板为何不呼吁也学习学习?

  诸位一定弄明白,私企老板只把总部转到新加坡或其它国家,只想着把财富转到外国,但赚钱的源头都还放在中国大陆,你们觉得他真不想在大陆发财了吗?一边嫌弃国内对你不不公,一边还是以国内为赚钱阵地,一边还要把从国内人民身上赚得的钱转到国外,这就太搞笑了,也太不合理了,应该出台新法律进行规范或限制,你真觉得大陆靠不住,就把企业整体业务全转出去,不再赚中国的钱,这才叫真有骨气和志气。钱照赚,假装这不满那不满,这不叫志气,这叫使坏,这是勒索,这是宰杀同胞济洋人的自私。

  普通老百姓,咱们不要怕,也不要相信某些老板真那么神通广大。我可以非常确定地预测,目前中国任何一位亿万富翁,一旦完全离开中国大陆支撑,他们到欧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发展得比在国内更好,欧美的钱不比国内好赚,欧美的财富也不比国内好转移、好传递。传说中这批想逃路的老板,其实并未掌握什么赚钱的大科技,发财靠的都是模式创新,而非科技创新,他们靠的都是中国大陆庞大市场的依托,离开这一市场,他们的财富只会持续缩水。千万不要相信这群富人到了欧美会如鱼得水,绝无可能,不管阿里还是京东,只要他们敢跟大陆消费者彻底脱钩,很快就会消失于公众视野。

  对于这一轮所谓打打杀杀的争论,我感觉并不是庸人自扰的问题,而是前恒大军师任泽平、张某迎一类人恶意挑事,就是想借此消灭不同声音,甚至包含有意借此让违法所得合法化的可能指向,试图借此搞“原罪不咎“的切割式处理,以便让部分人安全脱身。再说白点,这一轮风波的最终诉求就是想要地位。当前,这种搞法是极不明智的,也不符合多数人利益,会产生一个不好的导向,前面的违法切割了事,谁能保证现在和未来的违法不能在某个时刻切割呢?如果违法总是能搞阶段性切割,谁不想违法?

  这几年,不只是中国私营企业遇到了困难,中国公有企业照样困难,西方国家的私营企业也遇到了大困难,既与全球疫情有关,又与世界政治军事大形势相关,决不能单独对中国的私企搞出一个“被迫害妄想症”。欧、美、日的私企有困难,尤其是美国大公司裁员潮很猛烈,硅谷也不例外,莫非也是私企受政府打压的结果?难道是受计划经济影响的结果?本轮困难周期,不是“计划”出来的,是“市场”出来的,因为它表现在全球主要市场经济体,而非中国独有。

  依法治国是一个根本性原则,对人,对事,对企业,对所有组织,都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要再制造一些无中生有的立场争论了,不要试图用资本的力量控制声音了,不要试图消灭中底层人的说话权了。任泽平等人不要一听“计划”二字就紧张,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国家,不是每年都要搞个“工作计划”吗?“计划”不那么可怕。私有经济倡导的自由权怎么一遇到对自己的批评就承受不了呢?怎么就只想到了简单封杀?怎么就如此害怕争论?民间人士争论一下计划与市场的优劣没有任何问题,“市场”两个字并不是碰不得的绝对真理,过去争论过,现在还在争,未来应该继续争论,甚至还可以再重新用实践进行对比式检验,可以看到,有延续计划至今且很成功的大量实例。因为世界资社阵营的历史巨变,从整体上讲,计划在现阶段确实是输给了市场,但并不意味着计划永远不适用于人类,五十年、一百年后或许又迎来新机会。

  在这里,想特别提醒一下左边网友,不要被信息迷乱,不要空谈计划。

  还想奉劝一下某些人,请不要低估穷人的判断力,计划和市场皆非万能,不管你们是庸人自扰还是无病呻吟,抑或是演苦肉计,大众都能识别得出,或许能迷惑一小部分人,绝迷惑不了所有人,一个国家的现实情形岂是一小撮人的几言几语能够模糊的,人民永远是历史进步的最大推动力。计划和市场,最终走向何方有其内在动力,在某一阶段,谁战胜了谁,左右都得接受结果,必须坚持这一实践原则。

  附言:

  1,最担心在各种刺激的叠加下,房地产在新的一年又成炒作工具,只能寄望百姓能稳住心态,不要跟风。

  2,有朋友问及俄乌冲突会不会以俄罗斯的失败而告终?答:我说过,在冲突未结束之前,我不关注媒体繁杂的信息,尤其不关注某些网站上推送的自媒文章,都是在搞心理战和立场战,等冲突结束之后咱们再来评吧!

  写于2023年1月24日星期二

  【文/孙锡良,红歌会网专栏学者,独立时评人。本文原载孙锡良新公众号“孙锡良B”,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