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红色中国 > 红色人物

谭震林外孙:外公政治上最敬佩毛主席,军事上最佩服粟裕!

2017-09-06 18:46:1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张雄文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大约2008年,我就自己到北京采访石征先,了解到石征先先生采访粟裕,随后又在粟裕亲自推荐下采访谭震林的一段往事,写了一篇《回忆淮海战役,谭震林为何有冲天之怒?》的文章,首次披露粟裕和谭震林对当年华野主导的淮海战役,却因中野主要负责人后来官衔格外突显,淮海战役的策划、指挥之功渐渐划归其名下,作为主力的华野反而成为配角的战史书写不满。素有“大炮”之称的谭震林私下说了一句对中野主要负责人邓小平大不敬的话:“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我在文中交代得很清楚:一、石征先因对战史的了解,是粟裕的忠实拥趸,对其十分钦佩,临终前为拍摄的《共和国大将粟裕》10集纪录片不能公开播出而忧郁成疾;二、石采访谭震林,是粟裕亲自给谭震林打电话,谭高高兴兴答应后接待的;三、谭震林指名道姓怒斥而石征先白纸黑字记录的对象是中野主要负责人。但我写成文章后,考虑到发表和顾忌到影响,所以标题取《回忆淮海战役,谭震林为何有冲天之怒?》,里面的内容还是明确指出说的是中野主要负责人。

  这篇文章传播很广,影响很大。某个许世友粉丝(据传是许当年的警卫员后代)除了长期断章取义歪曲电报,譬如将一份《周恩来军事文选》明确标示部分内容并未实行的电报——“华东野战军主力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当成宝贝,意图割裂华东野战军,抬高许世友地位。这种所谓的研究违背真实历史,充其量是自娱自乐。不想,这人还将我这篇《回忆淮海战役,谭震林为何有冲天之怒》内容篡改一部分,将标题改为《谭震林为何会说:粟裕贪天之功为己有》四处张贴。大概这人的想法是,将水搅浑,越混越好,粗人许世友便成为谋无遗策的大军事家了。近来,一位何姓老人基本上将这位许粉散在网络的文字拾掇到博客,据说是“研究”,其中便包括了我采访石征先知悉,而后又被许粉篡改的内容。

  战争年代,谭震林曾是新四军6师师长,因不擅军事,挡不住日寇的攻势,几乎将6师搞垮,新四军军部只得撤销6师师部,命令1师师长粟裕统一指挥1师和6师。此后,谭震林长期担任粟裕的政治搭档(多半时间不在职),期间也有过因不理解而对粟裕军事指挥的一次指责(因毛泽东表扬粟裕而偃旗息鼓),但多半时间很支持粟裕的军事指挥,可以说,粟裕和华东野战军的荣光就是他的荣光,如同罗荣桓之于林彪。陈云、黄克诚等人后来不许别人贬低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原因也在此。因此,谭震林对建国后宣传的淮海战役不是华野为主而是中野及其主要负责人为主不满,完全可以理解。他绝不会去损早已被批判打到、声名不显的粟裕,因之许粉也罢,何某(或许是枪手,并非其本人)也罢,以篡改我白纸黑字的文章来贬粟,最终只能自取其辱,贻笑大方。

  事实上,谭震林对粟裕的军事指挥十分钦佩。他的外孙王石达近来回忆说:“外公在政治上最敬佩毛主席……在军事上外公最佩服粟裕爷爷”,并连写三篇纪念粟裕诞辰110周年的文章,无疑给许粉、何某等人刮了一记耳光。现将文章转发如下:

  高风亮节,千古一将

  ——缅怀粟裕大将军诞辰110周年

  王石达

  外公谭震林副总理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外公的一生敢说敢做“个性鲜明”人称“谭大炮”。外公在政治上最敬佩毛主席。他常说:“毛主席比我高明!我相信他,我是经过斗争才相信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外公远离毛主席一直在外作战,但无论胜负或发生什么事情,毛主席对他都是十分信任且委以重任。他曾在《行军日记》里感慨地写道:“知我心者,毛泽东也。”在军事上外公最佩服粟裕爷爷,华中野战军时粟裕爷爷是司令员,外公是政委。在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时期粟裕爷爷是副司令,外公是副政委。二人配合默契。外公晚年常在我面前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值此粟裕爷爷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这位开国第一大将我汇编了这篇纪念文章。

  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60多年前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最为艰苦惊险、意义最为重大的战略决战。回顾整个淮海战役前后的历程粟裕大将军的杰出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积极向中央军委建言为中央作出在长江以北全歼国民党军主力的正确决策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挺进中原完成战略展开后蒋介石集中力量加强中原防御,战争出现新的特点。粟裕大将在认真研究了外线出击后的敌我态势和战争特点后认为:敌人在多次遭受我歼灭后兵力已大为集中。因此必须高度集中兵力准备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才能捕捉到战机歼灭敌人,把握战争规律才能抓住先机创造歼敌条件。正因为如此粟裕将军确信在中原地区有打大歼灭战的条件。

  1948年1月22日他向军委建议:三支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的战法,于中原地区辗转寻机打较大的歼灭战。也就在这时粟裕将军接到了中央军委的命令,要他率领外线兵团的三个纵队渡长江南进,从鄂西地区渡江到闽浙赣吸引敌人重兵回防江南。粟裕将军一边执行命令率3个纵队在濮阳地区整训,一边反复思考。最终他确认部队暂不过江,集中中原地区的三支大军在最短期间打几个大歼灭战。4月18日他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发电报告中央。中央对他的建议非常重视,要陈毅、粟裕立即到中央去当面汇报。5月初毛泽东主席听取粟裕将军汇报后当即进行研究批准了粟裕将军提出的方案。

  同年六七月间粟裕将军精心组织指挥了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以一个空前的大歼灭战证明了在敌军密集、机动方便的中原地区确实可以打大仗。也正是从豫东战役以后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丧失了发动战役性进攻的能力。粟裕将军提出的在长江以北歼敌主力的大胆战略构想,不仅为在淮海地区实行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预作了准备,而且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迎接全国解放的提前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常说军事战略家在战争进程中常常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粟裕将军在这里发挥的作用不仅是“四两拨千斤”而且是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二、指挥具有关键性意义的济南战役并提议发起淮海战役,为在淮海地区举行战略决战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为了完全解放山东,1948年9月华野东、西兵团会合,在粟裕同志的统一指挥下发起了济南战役。粟裕同志在筹划济南战役期间,就思考打下济南后的行动方向。当时有两个战略方向可以选择:一是回师中原,一是南下淮海。如回师中原我军将处于以武汉为中心的桂系白崇禧集团和以徐州为中心的蒋系刘峙集团之间,两线受压,腹背受敌,这是兵家大忌。因此他决心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南下,集中兵力打蒋军的徐州集团。

  粟裕将军认为:解放战争以来,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我军歼灭战不断向更大规模发展;这种大歼灭战发展下去,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这是个客观规律。在济南战役尚未完全结束之时,9月24日粟裕将军果断地致电中央军委建议下一步进行淮海战役,并建议此次战役分作两个阶段。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粟裕将军同中央军委之间电报往来频繁,反复磋商有关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及部署。

  随后,中央军委再次采纳他的建议。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了《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淮海地区发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歼灭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粟裕将军无愧于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作为军事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精通理论而疏于实践,对他们来说是“知易行难”。另一种是精通实践而疏于理论。真正能够把二者统一起来的军事家,历来少有。粟裕同志的特长,则是能够把这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而达到较高的境界。他的军事理论,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从长期革命斗争中摸索出来的,是活的军事理论。这种军事理论,既高于实践,又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并且能够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作出调整。这就是他能够洞悉战机、把握战机、创造战机的关键所在。

  三、主动促成总前委的成立,并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统帅华东野战军,为夺取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经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粟裕将军和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的张震同志,又联名向中央军委建议:“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滞留在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被中央军委采纳。粟裕将军使“小淮海”演变成为“大淮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常理向中央军委提议发起淮海战役的是粟裕将军,在两支野战军中华东野战军投入的兵力也最大(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只有7个纵队)即使由粟裕将军主动请缨担负起指挥职责也属顺理成章之事。粟裕将军却从整个战略全局出发,于1948年10月31日向中央军委提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第二天中央军委复电表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前线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以邓小平为书记。两大野战军的统一指挥难题在粟裕将军的高风亮节的推动下得以顺利解决。这是粟裕将军为淮海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做出的又一伟大贡献。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英明领导下,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历时66天,在淮海战役中歼灭敌军55万余人。其中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余人,大大超过了党中央向华东野战军下达的歼敌计划。战争的历史证明了粟裕将军集中兵力于黄淮之间打大歼灭战的建议,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毛泽东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斯大林同志在得知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在笔记本上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粟裕大将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粟裕大将军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本身也是一个奇迹。战争是斗智斗勇的学问,残酷的战争法则,塑造出了优秀军事指挥家的形象。在中国的军事理论中,就把“仁”、“智”、“勇”作为军事指挥家的基本素质和最高境界。

  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必须要有智慧,这就是“智”。他要有过人的谋算,要有过人的预见,要有过人的应变能力。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家,还要有胆识,这就是“勇”。他要敢于背水一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要敢于想人之不敢想,为人之不敢为,出奇制胜,化险为夷;要敢于冒风险,抓住强敌瞬间露出的破绽,强行突破,顽强取胜。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有智慧不易,兼具胆识则更不易。

  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指挥家,还要有博大的胸怀,从战略全局出发置个人得失荣辱于度外,敢于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自我牺牲,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甘苦委屈,而把全军的整体利益以及夺取胜利的最高利益视为自己的生命,为大我而忘小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仁”。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可谓凤毛麟角。在粟裕大将军身上,却同时具备智慧、胆识、品德这三点,这正是他成为不朽的伟大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战略家的奥妙所在!高风亮节,千古一将!粟裕爷爷永远活在我心中!

    原载:张雄文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547a30102xt9j.html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