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税战”在5月10-11日的日内瓦谈判后,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惊天大反转。
在此之前,因为“关税战”的互相报复和唇枪舌剑,使两国关系降低到了新的冰点,贸易和外交往来几乎完全中断,双方都在等待对方“先眨眼”。然而短短两天的会谈,竟迅速达成了“实质性协议”,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
这说明一个重要的事实:双方其实都不希望“以牙还牙”搞坏关系,都非常希望通过谈判改善关系。因此,谈判一旦开始,究竟是谁认怂的问题就完全没有意义了。任何谈判只要没有破裂,它的必要条件就是双方都准备有所退让和妥协。
美方财长贝森特和中方副总理何立峰在会谈后都开了新闻发布会,都宣布本次谈判的气氛是友好、坦率和具有建设性,也都承认谈出了“实质性协议”。此外,双方还将发表十分罕见的《联合公报》。
对此,特朗普的反应是:“日内瓦的会谈非常友好,两国关系非常非常好,我可能会在本周末与习近平主席通话。”
贝森特在谈判前曾经表示,本次谈判的主要目的是缓和两国关系,现在看来,他的确达到目的了。
所谓的“实质性协议”,是把双方的关税降低到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之后利用90天缓冲期进行谈判的状态,即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处境相同。
人们还记得,1月20日特朗普上任后,在特朗普1.0关税的基础上,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20%关税,中方对此没有反制行动。
4月2日特朗普又以“对等”为由,宣布对中方商品加征34%关税之后,中方立即对美方商品征收34%的反制性关税,特朗普为防止其他国家跟随中国也进行反制,立即宣布90天延后执行,同时威胁中方在一天内取消“反制”,否则将进行“报复”。中方未予理会之后,彼此“以牙还牙”,使中方对美方的关税激增到125%,美方对中方的关税激增到145%,甚至更高。
现在,双方达成协议,撤销所有这些带反制和报复性关税,回到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之后的90天延后期内的状态,即继续保持20%“芬太尼关税”,90天内暂缓执行34%“对等关税,但不包括10%“基准关税”。双方还同意建立沟通机制,进行有秩序的关税谈判。
也就是说,在90天内(约6月底前),美方执行的新增关税为30%,如果加上特朗普1.0起内所加征的20%平均关税,合计为50%。90天后如何,取决于谈判结果。
中方除了要谈判特朗普那34%的“对等关税”,也希望谈判那20%的“芬太尼关税”,因此中方的公安部长王小洪也参加了这次日内瓦谈判。
美方的“底线”是10%“基准关税”,因为这是美国向世界各国普遍加征的关税,在美英的协议中已经有所体现,其余44%部分则可能通过谈判解决。此外,他还声明有关电动车、钢铁和铝的关税不在谈判以内。
除了20%“芬太尼关税”取决于有关“芬太尼”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等关税”问题有一个难以跨域的鸿沟,那就是美方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
特朗普已经表示,希望中方对美方商品开放市场,即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商品,但美方除了天然气和大豆等,可以提供的商品毕竟比较有限,除非开放某些高科技产品,例如英伟达的H20 GPU。有人认为,特朗普甚至可能追究他第一任期内中美关税协议中的中方“违约”问题,即中方没有达到购买美国商品的预定指标。
美方在今后谈判中可能要求中方提供合作的交换条件很多,包括“地缘政治”问题,例如台海、俄乌战争、伊朗核谈判和石油等。
(作者:Ksliu,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供稿并修订:肖志夫,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图片Ksliu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