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莫言心理分析:自卑、阴暗

2023-04-19 16:57:08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颂明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据莫言所说,他的童年受尽了苦难和歧视。因为长得丑而被小伙伴们嘲弄,又因为“中农”成份被迫结束了小学学业。他经常饿得前胸贴后背,树皮、草根,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被他当成了食物。更辛酸的是,有一年冬天,村里小学买来了一车煤,孩子们饿极了,竟然一拥而上,拿起煤块儿就用嘴里塞,莫言也在其中,还向老师推荐说很好吃。为了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他拿“姑姑”发誓。

  当然,莫言的这些极其“悲惨”的特殊童年遭遇,其实正是他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折射出的一种幻影。大都是想象出来的“现实”。

  我们从他儿时的照片可以看出,他自幼长得胖乎乎的,虽然算不上英俊,却也并不丑。可能是他的内心特别在意人的长相,而过度羡慕小伙伴们长相好的,因此内心特别敏感,形成了极度自卑且阴暗的心理,往往会把别人很正常的玩笑话当成嘲笑自己的长相。认为别人都在因为自己的长相而“欺负”自己。

  莫言所说的因为“中农”成份而中断小学学业的说法也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有一个铁的事实,他的哥哥同样是“中农”出身,却是大学毕业。

  在那个年代虽然有成份论,但并不影响读书。即便是后来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中,也都有地主富农成分的。在入党、提干、入伍或者进保密单位可能有影响,但在正常的读书、招工中,成份完全是不受影响的。

  另一个佐证就是,1976年正是讲出身最严格的年份,甚至出现过“血统论”思潮,而莫言恰恰就是在那一年,从棉花加工厂的工人入伍参军了。

  由此也可以证明莫言还不无心酸地说“15岁以前都半光着,参加着一些不应该是孩子参加的劳动。”也完全是一种“自卑、阴暗”心理的折射而不是真实的情况。莫言出身于“大队会计”之家,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裕户。在农村,15岁的孩子参加各种体力劳动已经很正常了,而且他当时已经进入让一般农村孩子羡慕不已的“棉花加工厂”了。

  事实上,莫言自幼就是一个“吃巧食”的孩子。当然,这完全得益于他的“大队会计”之家的背景。

  由于莫言极度自卑阴暗的心理,他把一切的不顺心都归咎于“外界的歧视”,在心理学上既属于性格缺陷,也常见于精神心理疾病。往往孤僻离群、不愿意与人交往, 遇到事情主动往坏处想,看不到事情的积极和有利的方面。一方面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另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因此他一方面会以一种激进的表现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又压抑着内心隐藏着的对周围人和环境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比如莫言在部队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做好事,一个人割的麦子比一班人都多,利用休息时间喂猪、打扫厕所而且都是做“无名英雄“,还勤奋学习、积极写作,果然得以入党提干。

  从表面看,莫言比同龄人遥遥领先地“进步”了,占尽了体制内外的好处,但他的自卑阴暗心理并没有消除。在时机成熟之际,他就把由自卑、阴暗心理导致的“不满和仇恨“通过小说发泄出来了。

  比如莫言在《红高粱家族》和《丰乳肥臀》《灵药》等小说中恶毒地对八路军进行丑化抹黑的描写,让“爷爷“射杀土八路,侮辱土八路“成麻子”的尸体以及用极其变态的手法描写性行为,都是内心负面情绪的外在表达,且形成了独特的“人生哲学”——一生怕鬼,鬼未伤我分毫;一生善良待人,人却让我遍体鳞伤。鼓吹人性之恶,人不如鬼。以此唤醒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情绪”。有人还把莫言的“人不如鬼”的人生哲学编成了歌,广泛散布个人对于他人及社会的仇恨情绪。

  依据莫言的哲学,人与人之间是不能有善良的。付出善良必定收获伤害。人间还有什么希望呢?

  2023年4月19日星期三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