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刘光晨哲学文稿评价【续】

2023-02-26 16:28:45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士心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前言:我把赞同与分歧罗列出来,同时也阐述自己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马克思哲学在众人眼中也是如此。当代社会优点,就是准许思维自由,不强求一致,这也是创造发展必须具备的前提。发散离异的思维,是为了启迪磋商,认同与批判都是具有思维功能的表现。45年前我在大学里开始学习国际经济和金融,读的第一本大部头著作就是《资本论》,然后读过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著作,到了45岁几乎通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和哲学著作。我认为还是马克思哲学有道理,切近社会历史和现实。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5月5日,逝世于1883年3月14日,我想从现在起到马克思逝世日和诞生日,借着评述刘光晨哲学文稿,阐述一下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见解。非常感谢《红歌会网》,能发表我的长篇大论文章。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这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二部分第二段落的阐述,也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解释,这与《费尔巴哈提纲》11条也是最后一条一致。

  笛卡尔以前的哲学主要是解释世界,而以英法唯物主义为代表却是在或明或暗的指导人们如何行事。以德国的康德三大批判为代表,明确提出人们行为准则,对于实践的干涉。到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更为明显,马克思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也是理所当然。主义是一种理论,到了马克思时代,标与不标‘实践’这个定语,都改变不了哲学干涉现实的意图。我在前文说到,马克思把感性现实、感性物质生活作为自己理性的对象,其哲学特征就是要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实现人的本质回归,二重本质在所有人身上再现,改变人类异化趋势,社会的不平等、非正义。在此限定语‘实践’,除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宗旨外,并不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劳动在原始社会,是生产人类自己物质生活的代名词、同义语。而到了文明社会,除了劳动、生产外,还有实践这个概念。最初与劳动关联,而后泛指人类的一切物质活动,思维以用唯心论指导,比如基督教做弥撒,也是实践活动,却是在宗教意识的再现,包括文学艺术宗教等等。做弥撒,实践可以用唯物论指导也可神创论作指导。除了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专有名词,泛指的‘实践’唯物主义,却是做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勾当。

  马克思论述共产主义实践,标明主体是劳动者,脱离劳动创造的实践不代表人类发展的趋势。由于我上网初篇文章即是对‘实践唯一论’,对实践这个词相当敏感。对于实践唯物主义的相关文章做了广泛阅读,此后阅读了马克思相关原著,我国哲学家的一些解析。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崔唯航先生的观点鲜明:马克思哲学超越了唯物唯心的窠臼。正像马克思本人所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共产主义是为了实现人本质复归和真正占有。原始社会是人类自发阶段,人的劳动创造—生活物质生产与思维意识并存且相互渗透发展。到了文明社会前夜,在物质劳动创造和思维意识两方面都获得飞跃,形成了私有意识和氏族领袖的私人占有行为。社会领导人通过占有公共劳动成果来进行劳动分工,生产成果分配,把人分为专制劳动者和思维总结者。从这时起,才出现了思维与物质劳动的根本分工,劳动者异化成为生产的动物,没有思维自由的人。文明作为考古的标志,文字、城邦、金属冶炼和私有制四项作为标配。文字和私有制都属于思维意识成果,只能从其依附器物上分辨,而城邦和金属冶炼则是可直接证明。从考古上可以说思维意识和古典制度只能依附于人类生产物,而人类直接生产物可以表明人类认知程度和创造能力。

  人类异化与根本分工是同义词,根本分工越彻底,人类异化就越尖锐和极端。这两者都表明劳动者被剥夺了思维的权利,只有原生动物的物质本质,而不具有人的思维本质,二重本质被分隔,思维本质被剥离。而根本分工的另一个名词就是私有制,要使得劳动者解放,占有自己的本质,回归全面本质必须进行革命,采取物质运动推翻消灭私有制。文明社会基本上是各种私有制的转换,这种进步没有脱离私有制范畴,是人类异化的繁衍。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和革命的政治主张与人本质分析紧密相关,与人类存在活动—劳动创造紧密相关。光分析到人的社会性不行,到这个层次还你不能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还必须分析人的主要和基础社会存在活动—-劳动创造人类自己的物质生活。这就需要本体论这个工具。

  赵磊先生关于毛刘分歧主旨是错误的。人本质是思维还是社会?把人本质归结到思维,那就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一样,没有说明人类原初是物质一般运动的成果—-动物,其次没有说明是人类劳动产生了思维的历史渊源,这就形成了没有人类历史观的人本质结论。而社会性涵盖的哲学历史,人类历史渊源流长,这是马克思为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需要用最简短简洁的文字提示自己。其人本质和人类历,史及其对古典经济学的原初批判在《1844年手稿》里完成。对比《德意志意识形态》尤其是费尔巴哈章,二者文字思路一致。许多人把两部著作对立起来,看来是没有认真读,看不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哲学与唯物主义的异同

  共同点。《1844年手稿》论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起源上说与唯物主义相同。从对象性活动显示主体本质而言,劳动创造人类自己的物质生活,维持身体存继上,存在活动与物质连接。

  不同点。1.主体是人不是物质 2.存在活动是人的劳动创造,包括思维与物质生产和交往的相互影响。

  马克思哲学主体、本体都与唯物主义不同。必须强调人的存在活动包括思维意识运动,没有劳动创造就不会意识扩展,没有思维意识的发展,就不会有金属冶炼,文字产生,人类就不能进入文明社会。《1844年手稿》批判了黑格尔的本体论:思维意识运动升华为精神,即以思维意识运动作为人类的存在运动。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有一节非常重要,为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下来。这就是上册【自我意识】章节里的主人和奴隶。黑格尔是通过奴隶劳动做成生活用品,使得奴隶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获得思维意识升华,来阐述思维意识运动。他把劳动及其成果当做意识运动拐棍,达到升华目的后,就当废弃物丢掉了。这一点不如英法德的古典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劳动是商品的内涵,劳动就是财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在批判继承的同时,与黑格尔哲学结合起来,阐述人以自然界为物质身体和思维对象,这就是二元化。没有自然,人类就无法保持身体的存继,没有自然界,人类就没有思维意识对象。马克思:“首先,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活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生产生活本身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活动。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进行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造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它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劳动本身具有二元特性,一方面是人类存继的手段,一方面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用哲学术语说,劳动这个本体运动存在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的,一方面是思维意识的。这是这种二元性显示出人类本体运动与动物不同,也与一般物质运动不同。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思维意识与劳动关系的合理阐述,费尔巴哈的合理论述。马克思《1844年手稿》第一笔本【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说来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以现实的工人来证实人‘类’的物质和思维意识的双重本质。而唯是一元论的哲学术语,把马克思当成新唯物论,遮盖了其对人本质的全面论述,使得后人望文生义。

  崔唯航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从主体学本体学方面论述马克思对唯物唯心的超越和继承,我认为分析得透彻。从哲学历史看,自从笛卡尔提出存在与思维何者是本质问题后,一直到费尔巴哈都没有给予合理正确的解析。只有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第一次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现实批判,对以往的空想共产主义的批判,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了此前的理性精华,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对于物质和思维意识的解析,使得马克思创立新哲学和主义过程中,无法绕开古典哲学问题,他必须正面回答,而且马克思回答了非常合理和完美。(我认为要想理解马克思,必须的读一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费尔巴哈的《基督教本质》还有欧洲哲学历史,科学、考古学和人类学。)

  很多人受西马研究学影响,把《1844年手稿》视作不成熟,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立或者视作断裂,从不考虑二者的紧密联系。那么我把《形态》手稿关联部分展示出来。【费尔巴哈章】第二部分:因此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

  ······

  只有现在,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

  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

  对比两部著作相应的论述,《形态》是《手稿》的翻版,后者从异化角度论述,前者从人类存继角度论述,人本质基本元素没有变化。从这些篇幅可以证实马克思不是古典一元论者,用‘唯’这种一元化思维来表述马克思哲学是不正确的。为了增强二元人本质观念,再举一段《形态》中的马克思论述,和对异化社会的解决方案:“我们从这一大堆赘述中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此处分工指思维意识与物质劳动的根本分工,这段话与上面引用属于同一段落,处于结尾部分。)

  我认为,抽调马克思人本质二元化分析和定义,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失去了灵魂,或者说马克思根本就写不出《资本论》,甚至1848年也起草不了我们看到的《共产党宣言》。

  【文/士心,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