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文章中心 > 纵论天下 > 网友杂谈

“我国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被否,这到底算不算是一个乌龙?

2022-11-18 08:10:1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重楼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颁布,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媒体纷纷以“中国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一夜醒来我国新增3亿多高血压患者”之类的内容为话题展开相关报道。相应跟进进行宣传或科普的,还有“XX发布”、“XX疾控”、“XX健康”、“XX人民医院”这样有着特殊意义的账号。

  当然,少不了的身影,是药企和保险的解读。

  “调整”之后,按照新的诊断标准估算,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由原本的2.45亿增加至近5亿,这就意味着1/3的国人都将成为高血压病人。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孙英贤团队的预测,数据则更高,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将超过6亿,用药人群明显扩大,部分群体药物经济负担加重。

  从指南来看,将新的高血压病人分为了高危档和非高危档。

  高危档有两类: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者;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非高危档有一类: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这相当于新增的高血压病人中绝大多数都属于非高危档。

  专家们的解释是,虽然高血压患者的人群或扩张,用药负担会加重,但是算综合的健康和经济账,是划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让更多的人从更早期阶段关注血压,进行降压,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即,用于后续治疗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梗、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的高额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因此,“5-10年后,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可节约大量医疗费用,少部分人吃药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远远少于这些医疗费用”。

  并且,这多出的至少3亿患者,其中“仅仅”22%需要用药,多数人不需要吃药,只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就能使血压恢复到理想范围。

  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可是网友们却不太买账。

  用网友的话来说:“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977年提出的160/95mmHg,到1997年提出的140/90mmHg,再到如今的130/80mmHg。标准一降再降!网眼越来越小,鱼孙子都抓没了。”“指标一降,降压药厂家喜提过亿高血压患者。”

  是的,在群众朴素的认知中,在医疗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这“关口前移”,人群暴增,最终利好的其实是药厂、医药资本和医院等相关行业。毕竟,哪怕按最小量来算,新增3亿的22%也有6000多万人了,这市场规模是多少亿级别的,笔者实在估算不来。

  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一流做标准、二流做品牌,三流做产品。

  说到底,还是话语权的作用。

  本来,许多初期的高血压都和生活方式有关,通过调整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许多人往往大意和轻视它,最终导致恶化甚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即人活的不够放松,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就是中医说的“神不使”,在疲于奔命的状态下,很多人都身不由己,实难放松。要改变,确实也不容易。

  但是,的确,只要重视,从情致、生活方式等方面调,再辅以相应的中医治疗,还是有办法的。当然了,中医不针对高血压这一现象/症状,二是针对人整体的状态进行辨证和调衡。

  而目前主流的长期乃至终生服用降压药,很容易造成血管反复收缩,从而丧失弹性,从而为以后的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伏笔。做个类比,我们小时候没有老虎钳是怎么弄断铁丝的?那就是反复折叠铁丝。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中医人都反对这个高血压的新标准,本来嘛,从事医疗,标准一降,病人增多,同样利好中医,那些病人,一是多出来的高血压病人,二是有消除西药副作用需求的新增病人。然而,“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正如知名中医博主“芋头微波”所言,“我们中医人大多数都有这个反.商品经.济,反资.本的情怀”。

  更加有意思的事来了,在铺天盖地的宣传、科普之后,国家卫健委于昨日(11月15日)出来一锤定音,称“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意即,此前那个修改的标准至多算是行业协会的专家共识,并不是国家疾病诊断标准。然而,这行业协会标准竟然以极高的信息流见诸网络的角角落落,本就透露着一丝诡异。

  毫无意外的,此前那些媒体、部门、机构,又铺天盖地的转了一遍。

  那么问题来了,医院的诊疗按哪个来?

  按道理,在新的国家标准公布之前,应该还是按此前的140/90mmHg,然而,有不少公立医院哪怕到今天也依然是按照“新的标准”在做“科普”,恐怕从实操上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这个李鬼似的“新版”吧。

  那么,行业协会的新版指南发布,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然后被国家卫健委给公开否定,这到底算不算是一个乌龙?

  杨桢老师的评论一针见血:“他们的反应不过是慢半拍而已。”

  【文/重楼,本文原载于公众号“针砭药石”,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